互联网时代纸媒文本写作方法

2016-02-22 00:00吕胜根广东江门日报社广东江门529000
今传媒 2016年2期
关键词:读者态度民间

吕胜根(广东江门日报社,广东 江门 529000)



互联网时代纸媒文本写作方法

吕胜根
(广东江门日报社,广东 江门 529000)

摘 要:互联网时代,随着传播方式的多元化,纸媒受到一定冲击。互联网传播的快速,传播内容的海量化和个性化,以及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所有这一切,倒逼纸媒在文本的写作上必须作出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有态度的表达,并学习和借鉴民间智慧,做到表达方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使纸媒文本写作更接地气,更有可读性。

关键词:文本;态度;民间;读者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方面的冲击,其中对传播方式的冲击更是首当其冲。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自媒体传播中个性化的观点、灵活多样的表达形式,是其受到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纸媒的写作也可以向民间、百姓以及新媒体借鉴、学习,从而使得纸媒上的文本也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从而增强可读性,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

一、有态度:夹叙夹议 表明观点

在网络传播快过报纸的今天,要避免报纸内容与网络内容的同质化,报纸不要做网络信息的二道贩子。报纸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信息传播上,还要整合信息,传播观点,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新闻稿的文字内容可带情感、个性、议论,甚至一定的倾向性,在标题上也不再是四平八稳,只要符合普世价值,能给人以启发,有倾向性也是可以的。微博、微信自媒体传播的内容为什么很多人迷恋?其个性化的观点、灵活多样的表达形式是很重要的原因。

(一)不做循规蹈矩的信息传播者

如果说,网络、微博、微信等是大众的狂欢,那么,报纸则已成为有钱有闲有地位有精神追求的人才有条件享受的奢侈品。大家知道,报纸一年订价不菲,没钱的人不舍得订,也没时间看,看报纸的人基本上是部分社会中上层人士。既然是奢侈品,就要给那些有钱有闲有地位有精神追求的人以智慧和启发,满足他们的头脑需求,抚慰他们疲惫的心灵,给予他们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记者、编辑应该成为一个有立场、有高尚道德、有智慧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信息传播者。如今,民智渐开,不要低估读者,他们有自己的判断,记者、编辑的那些倾向影响不了他们自己对事情的判断,他们只是在报纸上寻求一种共鸣、一种会心的微笑、一种探索的欲望、一种启发、一种争鸣、一份求同存异而已。

(二)夹叙夹议也无妨

小说用第三人称的话,作者一般不跳出来评论,但古人也有突破这一点的。纸媒的新闻写作也可以借鉴,突破新闻报道只能叙述,不能评论的传统“框框”。比如明朝兰陵笑笑生所写的《金瓶梅》第八十回,写到西门庆死后,他的哥们儿、酒肉朋友应伯爵做些过河拆桥的事,作者忍不住这样评论:当初西门庆待应伯爵如胶,赛过同胞兄弟,那一日不吃他的,穿他的,受用他的。身死未己,骨肉尚热,便做出许多不义之事,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此处作者“跳出来”的评论很自然,符合人情,读者也没有“画蛇添足”之感。

其实,这种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南方都市报》体育版的某些稿子已经在尝试,效果也不错。比如同样一场比赛,很多报纸只是还原比赛的一些经过,客观叙述,而这些内容在头一天人们已在电视上看了直播,不需要记者再去重复。南方都市报的体育报道就避免这种重复,把记者的评论夹在里面,这就有了新东西,就有味道了,其效果比单纯的评论还要好,因为没有说教的面孔,如今读者也不喜欢太多的说教内容。

2015年11月22日,《南方都市报》刊发的《恒大再夺亚冠冠军 谁说中国球员不好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年内第二次夺得亚冠联赛冠军——亚洲职业足球的最高荣誉,广州恒大做到了。亚冠历史上,只有沙特的伊蒂哈德在2004、2005赛季两次夺冠。亚冠改制为要踢满14场才能夺冠之后,恒大是唯一连续四年杀进亚冠八强的球队,也是唯一两次夺冠的球队,恒大王朝终于名副其实!凭借中超5连冠和亚冠的2次冠军,恒大铸就了自己伟大的历史,也铸就了中国足球的光辉岁月。

恒大的成绩让人认为,中国球员完全有能力在世界杯预选赛上走得更远,而中国足协的无能扼杀了原本存在的希望。斯科拉里赛后不知道是第几次赞扬中国球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好,他们的实力配得上亚洲冠军,中国球员是不能被低估的!”

没办法,这是中国足协必须面对的质疑,蔡振华在天体看台上如坐针毡。

上文首先在标题中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谁说中国球员不好使。在行文过程中,也是夹叙夹议,情感流露,有的地方直接用感叹加强情感的表达,完全打破了新闻报道只能客观叙述,不能夹杂记者个人观点、情感的规矩。记者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的文字,才是有温度的文字,才是让读者拍手称快的文字。

除了原创文本,纸媒有时会转载、引用其他媒体一些稿子,如果里面加些记者、编辑的点评在里面,夹叙夹议,进行再创作,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记者、编辑的写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就会有更多的粉丝。

二、民间范:学习民间 喜闻乐见

这里所说的民间范,意思是要向民间学习,使纸媒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让老百姓更加喜闻乐见。开门办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都是群众路线在新闻界的很好的实践经验,应该继承。

(一)从民间智慧中获得写作灵感

民间的智慧是无穷,包括语言上的智慧,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智慧呈现在报纸上。笔者某年春节回老家,下雪天里,和当农民的叔叔望着一公里外的一个小村庄。那个小村庄以前有二、三十户人家,这些年,村民有钱后陆续搬到城镇去住,村里只剩下一个老头住在那里,叔叔说,很多农村今后也会这样,这真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万户萧疏鬼唱歌。

万户萧疏鬼唱歌。很夸张,也很形象,虽然毛泽东当年是讲瘟疫的。我们都知道这首诗词,但没想到用这个诗词来表达。一个农民随口说出,很有意思。如果写个小特写,描述此情此景,反映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引用叔叔的话,就一定是这篇文章最出彩的地方,因为这语言来自民间,形象,生动,接地气。

所谓高手在民间,在互联网时代,记者、编辑还要向微信上、微博上一些市井小民、屠狗之辈学写作。他们才是真正的写作大师。比如,乞丐牵着骆驼上街乞讨,如果记者去写,可能会站在道德或者城市管理的高度上,写乞丐怎么乞讨,怎么影响市容等,高大上、伟光正,如此而已。同样的情况,一位个体户在网上的写作,其标题是《买个骆驼讨钱去......》,透着一股嫉妒的酸味。言下之意,当个体户挣钱这么不容易,他乞丐牵个骆驼就这么容易弄到钱,哪天咱也买个骆驼讨钱去算了。个体户当然不会这样去做,但这种心态、这种黑色幽默,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娱乐精神。以下是此文内容:3月20号下午3点多钟,栖贤路惊现一30多岁的外乡男子牵一骆驼沿各商铺讨钱。

笔者观察了一下,有三大亮点与众不同。1.人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该骆驼估计瘦的不比马大。有这么小的骆驼么?不会是马跟骆驼杂交的吧?2.我在栖贤路开店差不多5个月了,知道天天讨钱的最起码好几起,从本人个人角度来讲,无论你讨钱人各种稀奇古怪的招子想尽,俺很抠门,基本上一毛不拔。但是,这个,俺居然老早就预备了1元等着他过来,讨钱人从对面一间间讨下去,转一圈过来, 等了2个多小时。我怎么会给钱呢? 啥心理状态?3.讨钱人讨钱,一手牵骆驼,一边不断说着听不懂的讨钱外星语,进店门一跪,这稀奇引得无数人围观,一路讨下来,居然没有看到不给钱的。啥原因?

这篇文章文字短小,看起来很好玩,很有生活气息。什么叫文本创新?这就是一种文本创新吧,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民间一线,老百姓写给老百姓看,与读者平等交流。读者能不喜欢看吗?

(二)文本创新不是形式主义

传统媒体的一些记者、编辑也玩微博、微信,在那里他们很自由地展现着自己的才华,妙语连珠,拥有不少粉丝,但在报纸上,因为各种束缚,他们就端着架子写另外一套语言,这样的文章往往千人一面,四平八稳,读者也不感兴趣。

为应对新媒体的竞争,近年来一些传统媒体也在搞文本创新,很多时候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牵强附会,自己看着也别扭,这时候还不如不创新。须知,文本创新不是形式主义,在形式上做文章就走入了“死胡同”。标题吸引人,文字内容生动流畅,看起来很过瘾,就是最好的文本创新。如果硬要他把好端端的一篇文章改成一个剧本,或者弄成其他什么形式,搞得支离破碎的,明显是在增加阅读障碍。

三、大变革:与时俱进 读者为王

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报纸的功能在互联网时代依然是不可替代的。

既然报纸是奢侈品,就要梳理整合信息,通过“有态度”、“民间范”,既保持自身所长,又吸纳新媒体文本写作的一些优点,从民间汲取智慧,为读者呈现更有深度、更接地气、更漂亮、更可读的文本,满足读者的需求。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读者为中心,读者为王,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参考文献:

[1] 朱学东.创新与跟风[J].新媒体观察,2014(8).

[2] 张强.新媒体时代报纸“新闻包装”研究[J].青年记者,2010(20).

[3] 李川,吴悦.新媒体时代报纸阅读与传播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

[责任编辑:艾涓]

作者简介:吕胜根,男,广东省江门日报《财智周刊》主编,主要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21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130-02

猜你喜欢
读者态度民间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态度决定一切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