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食堂信息化管理

2016-02-22 05:52陈福生
现代盐化工 2016年6期
关键词:食堂师生微信

陈福生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浅谈高校食堂信息化管理

陈福生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通过分析高校食堂管理工作现状,文章总结出高校食堂管理工作存在社会化改革不够深入、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饮食安全得不到可靠保证等问题,提出高校食堂管理工作,应持续推进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利用微信平台加强高校食堂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时必须坚持高校食堂公益性,健全食堂安全组织管理,对采购部门进行严格的审核,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确保高校食堂饮食质量与安全。

高校;食堂;微信平台;管理

1 高校食堂管理现状

高校食堂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日常教学、科研、教职工和学生的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完善食堂管理工作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食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1 社会化改革不够深入

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指的是将高校食堂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运作,由政府引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

1.1.1 产权关系不明确

目前,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存在许多问题,其产权不够明确是重要内容。学校对食堂资产拥有所有权,食堂经营者对食堂资产的占有权、收益权等受到诸多限制,食堂管理工作经常受制于学校管理层的束缚,不能真正实现自主经营。

1.1.2 监督体制不完善

一些部属、省属的高校,主管教育部门的监管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根据的是较为宽泛的国家政策,落实到各个高校的具体管理办法,则由高校自主拟定,食堂管理在实际上已形成独立管理监督的模式,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其次,各高校负责食堂管理的部门,由于受到了管理经验和专业水平的限制,监督效果也大打折扣。

1.1.3 经营体制不完善

许多高校的食堂管理部门被集团所代替,食堂经营者出现垄断现象。集团作为一个经营实体,是集服务与经营一体化的机构,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忽略了服务,将自己上移作为管理部门,以管理来替代经营和服务,从而使高校食堂经营过程趋于行政化,忽视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导致了食堂经济效益差,服务质量差。

1.2 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

高校食堂经过多年的改革,信息化建设已经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现在,高校的校园网已经基本普及,广大师生在食堂购买食品也已经实现了“一卡通”。但食堂的信息化建设大多都是被动的,没有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餐饮服务标准,不能像大众点评、美团等餐饮服务网络媒介那样,实现预定、饮食、点评整个环节精准化和信息化。

1.2.1 饭卡依托的校园网不能互联互通

用户信息大多存储在计算机上,不能在互联网上快速获取,饭卡充值很不方便,经常可以在大学食堂里看到师生排长队等待充值,影响了食堂的服务质量,无法像微信、支付宝等软件随时随地可以充值或提现。

1.2.2 食堂经营者与师生信息交流不畅

广大师生喜欢吃得食品,不能很快反馈到高校食堂管理人员手中;高校食堂,也不能获取广大师生的饮食习惯相关数据,很少主动调整菜品。喜欢的食品难买甚至买不到,不喜欢的食品食堂又卖不出去浪费掉了。当前,很多高校食堂菜品种单一,供广大师生的选择余地小,且口味单调,偏重本地口味,外地师生难以适应。

1.2.3 信息反馈不及时监督作用不明显

师生只能被动地在食堂购买的食物,不能像美团、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对餐饮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实现不了强有力的约束监督。食堂员工的打菜动作被广大师生戏称为“一舀二抖三倒”,师生实际所得菜量极少;此外,食堂员工没有监督的压力,工作积极性也不高,“磨洋工”现象非常严重。

1.3 存在饮食质量与安全问题

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师生数量急剧增加,食堂开始降低服务标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盈利和经济效益上,从而忽视了对食堂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1.3.1 经营主体对利益过分追求

随着高校食堂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食堂往往会采用“BOT”运作方式。所谓“BOT”运作方式,即在食堂建设初期,为了吸引更多投资并减轻建设财政负担,高校先与投资者签订合作协议,由高校向投资者颁布特许经营,允许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食堂并管理和经营食堂,以达到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对“BOT”运作方式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种运作方式能实现高校和食堂投资者的双赢,让二者同时获利,但牺牲的却是食堂饮食保障质量,损害的是广大师生的利益,极有可能导致投资方过分追求食堂经济利益,而忽视食堂食品安全,从而做出违反规章制度的事。

1.3.2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欠缺

对于要解决上千人次吃饭问题的高校食堂,员工工作量巨大。然而,很多员工都属于临时招聘,直接上岗,没有对其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从业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此外,食堂员工的薪金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员工对工作的认同感低,工作认真度、负责度普遍不高,甚至有故意在工作中耍心机,想方设法谋求公家利益的事情发生,这些对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威胁。

1.3.3 餐饮行业的自身问题

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不断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但是部分不法商贩仍无视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私下进行非法食品加工行为,大批不合格的食品流向人们的餐桌,对于人们身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危害,这些不合格食品大多是添加了工业原料用以增色、增香,且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随着媒体的曝光和报道,越来越多的在食品中非法添加有害物质的行为浮出水面,例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所以就目前来看,中国的食品行业还需要国家进行大力监管,落实到实处。

2 持续推进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

高校食堂社会化改革的关键是实现学校与食堂经营主体的分离,这一目标的实现,才意味着学校食堂能够按照现代餐饮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常运行。随着高校食堂社会化、市场化的改革不断深入,将现代餐饮企业管理模式与高校食堂管理相结合,已逐渐成为食堂管理方式改革的大趋势。

2.1 明析食堂经营主体与高校的产权关系

目前,高校食堂社会化改革并不彻底,学校食堂经营主体并没有对其所经营的资产独立享有的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也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必须按照现代餐饮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食堂经营主体资产产权,明确界定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和食堂的用益物权,使二者分离。

2.2 改进食堂管理激励机制

餐饮企业之中,管理人员起到基石的作用,他们一般素质较高,富于责任感,因此要给予他们良好的平台和空间来发挥管理才能;同时,也要对认真负责的食堂员工给予激励,薪酬设计必须以劳动强度与劳动量相对应,不让老实人吃亏,也不能让耍滑者得逞,要关注食堂员工的荣誉感与忠诚度,使他们感受到企业的尊重与认可。

2.3 完善食堂管理约束机制

要健全餐饮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一整套以行政问责、利益分配约束、投资约束、绩效考评四位一体的内部约束制度;其次,要强化外部和环境约束的监督管理,发挥师生和社会公众的舆论导向效用。一方面需要发挥学生的作用,可以通过学生社团来对食堂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公众舆论权,对食堂集团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及比较,以该种方式行使监督约束权利。

3 微信在食堂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微信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它以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和语音对话,有别于其它网络信息。只要在有网络、WiFi覆盖的地域都能完成广泛的信息交流,而且及时快捷,这样就为人们快捷而及时的服务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3.1 利用微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人们应依托现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建立高校食堂微信公众号,将微信公众号向全校公布,建立起“微食堂”,以利于广大师生随时将喜爱的菜系品种直接发布在微信上,利于信息沟通与收集,减少中间环节。“微食堂”是以微信为主要载体的服务平台,注重增加广大师生的黏性,增强餐饮服务过程的趣味性,体现了高校食堂管理的服务创新。广大师生通过扫一扫二维码,随时随地享受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饮食信息,从而使“微食堂”平台成为食堂服务与广大师生之间的“交集”,及时有效地沟通促进食堂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广大师生也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快速便捷地进行充值或提现,减轻高校食堂经营者的负担。

3.2 利用微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上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比率提升,对食堂管理的服务要求逐渐提升,已经从过去的“吃得饱”变成“吃得好”,不仅要吃得开心,还要吃得放心。因此,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帮助,借助微信这个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社交平台对高校食堂管理服务进行监督,使管理服务水平得以提升。现在很多服务业都推广微信公众号让客户享受到线上服务,高校管理部门亦可参考此类方法,让师生员工对食堂管理服务进行实时投票、评价和建议。

3.3 利用微信平台实行量化管理

对食堂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微信实行量化分级管理。按员工的薪金级别、年龄拟定每月应完成相应的分值系数,完成定额系数领取本月薪金,超额部分按工时计算奖金,实行上不封顶,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服务人员在每完成一项餐饮保障工作后,只需在微信上回复完成即可,并可将所耗用时间、材料、服务质量一并回复。统计人员便可依据各餐饮保障人员提供的数据做到日清月结。这样,对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达到了精确化,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提升食堂经营者经济效益。

4 确保食堂食品质量与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国人关注。食品质量和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一旦存在问题将直接损害生命,因此高校食堂管理工作,必须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4.1 健全组织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堂管理的重中之重,作为监管人员,应该要求经营者在其经营单位内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细化分工,加强管理,增强每一名员工的责任感,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检查,对不合格者根据企业规章制度,从严从重处理。同时,开通网络邮箱、意见箱等渠道,方便广大师生投诉监督。只有这样,食堂的饮食安全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有效保障。

4.2 严控采购环节,确保食品安全

采购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一个关口,因此,食堂监管人员应该严格把控采购环节,确保在此环节万无一失。首先,采购时要查清食材的来源,尽量与大型食材供应企业合作,杜绝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小商小贩处购买。其次,对食堂采购人员严格审核,选择品行好、责任心强的人员,严防中饱私囊、贪污腐败问题发生,做到公正公开,确保采购环节安全可靠。

4.3 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食堂从业人员素质是高校食堂食品是否健康卫生的重要保证。除了个人卫生安全达到标准之外,食堂从业人员还应熟练掌握食品安全技能和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为此,可以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淘汰考核不合格的人员,有效地减少因为从业人员素质不足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1]赵海霞.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2):80-82.

[2]熊明军.微信在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J].青年时代, 2016(3):68.

[3]水玉娟.试论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2).

Discussion of university cantee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hen Fusheng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university canteen management work, sums up that, the university canteen management work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insuf fi ciently of the reform of socialization of college canteen management ,the informatization level needs to improve, and there is no reliable guarantee on the food safety. So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at, the university canteen management work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so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canteen management, and using WeChat platform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ntee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meanwhile, we must maintain the public character of he university canteen, improve the safety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anteen food, to carry on the strict review to the purchasing department,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the staff canteen,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 university canteen food.

university; university canteen; wechat platform; management

陈福生(1980— ),男,福建泉州人,本科在读,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食堂师生微信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微信
麻辣师生
微信
微信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