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胶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护理

2016-02-22 10:51全春花陈东风魏艳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24期
关键词:粪菌肠病炎症性

何 燕,全春花,陈东风,魏艳玲,李 娅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内科,重庆400042)

粪菌胶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护理

何 燕,全春花,陈东风,魏艳玲,李 娅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内科,重庆400042)

目的总结粪菌胶囊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该科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IBD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服用粪菌胶囊的疗效,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43例粪菌胶囊治疗过程中满意度为90.7%(39/43);经过规范的护理流程,治疗有效率达78.9%。结论实施规范的护理流程对保证粪菌胶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重要意义。

粪便; 胶囊; 炎性肠疾病; 结肠炎,溃疡性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1]。近年来,IB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首个前瞻性基于人口的IBD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在中国发达地区IBD的发病率为3.14人/10万,虽低于韩国和西方国家,但与日本和香港非常接近[2]。IBD的发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后导致遗传易感个体免疫异常引发IBD发生。目前,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被视为一种特殊移植技术,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通过一定方式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以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为治疗肠道内及肠道外疾病提供帮助[3]。目前已确定FMT对难辨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具有较好的疗效[4-5]。本科自2014年8月以来采用FMT技术治疗IBD,效果显著,现又将粪菌悬浮液改良制成粪菌胶囊口服,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量,且患者更容易接受,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IBD患者共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9~72岁,平均42岁;病程2~10年,平均3.5年。既往使用过美沙拉嗪,部分患者使用过激素、英夫利昔治疗,病情反复。

1.2 方法

1.2.1 胶囊制作方法 将供体新鲜粪便量约250 g直接排于无菌容器[6],尽量避免尿液混入,置搅拌器中,去除大颗粒物质、食物残渣、小颗粒物质后离心,去上清,加入保护剂重悬沉淀,采用冻干技术后在无菌环境下制作胶囊制剂,装好的胶囊存于包装瓶中,封口膜密封好,-80℃冰箱保存。

1.2.2 护理方法

1.2.2.1 治疗前准备 (1)FMT供体筛选准备:①护士协助医生排除供体无任何已知的传染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②筛查粪便,排除各种致病微生物感染;③明确供体3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及其他导致肠道微生态紊乱的药物等。供体粪便通过各种分子生物学、培养和显微镜检等方法检测各类致病微生物。(2)受体准备:移植前1周避免进食对患者可能造成过敏的食物,移植前2 d使用抑酸药,前1 d口服多潘立酮,移植当天早上空腹,服用胶囊后半小时进食。

1.2.2.2 服用粪菌胶囊护理 向患者充分说明粪菌胶囊治疗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跟以往采用鼻肠管注入粪悬浮液相比,粪菌胶囊避免了患者对粪悬浮液的直视、鼻肠管的刺激、反复多次注入。因多数患者在移植后第1天会出现腹泻,少部分患者有嗳气、发热痛等症状,通常这些症状在治疗后2 d内逐渐缓解[7]。大量临床实践均表明FMT相对较安全,尚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1.2.2.3 移植后护理观察要点 本科制订了粪菌移植观察护理记录表,测量体温每2小时1次,每天留取大便做粪便常规及培养检查,观察患者大便的性状、次数、颜色、气味等。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并做好记录[6]。

1.2.2.4 心理护理 由于粪菌胶囊原料为粪便,人们观念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和焦虑情绪,具有心理不舒适感,并且担心治疗效果。治疗前告知患者粪菌胶囊是经过特殊处理、制备的,无异味。通过耐心倾听、暗示、解释、鼓励等方式,逐一给予解释,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待疾病,并介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因为心理因素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理护理在IBD患者中尤其重要。

1.2.2.5 宣教指导 粪菌胶囊治疗IBD患者需要多次移植,定期随访,2、4周及3、6个月后检查相关血清、粪便等指标,必要时行内镜检查。

2 结 果

2.1 供体一般情况 43例行粪菌胶囊治疗患者术前共筛选15例志愿供者,有2例进行深度筛查时不合格,其原因是1例因EB病毒IgG阳性,另1例因粪便中查到传染性软疣病毒而剔除,其余13例均符合供者标准。

2.2 IBD患者治疗结果

2.2.1 患者满意度情况 服用粪菌胶囊过程中有39例患者感到满意,满意度达90.7%,仅4例出现轻度腹痛、腹胀、嗳气等症状,未给予特殊处理,于2 d内逐渐缓解。

2.2.2 患者治疗有效率 经过粪菌治疗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78.9%,患者腹痛缓解,腹痛程度评分由术前3~6分降为0~2分;术后腹泻次数减少,粪便性状由稀糊状转为软便,4例出现血便消失,其中2例在术后第2天出现成形粪便,1例患者双下肢结节性红斑消退,1例患者1周后肛瘘好转。接受服用粪菌胶囊的患者术后用中国蓝平板均检测出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术后数量均在每克106个以上。

3 讨 论

FMT是我国一种传统且古老的治疗肠道疾病的方法。目前,国内多家医院通过分离获得高度纯化的菌群,再经内镜或空肠管将菌液输注到患者肠内治疗难治性IBD,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本科使用的口服粪菌胶囊较注入粪菌悬浮液大大提高了患者适应性,方便保存,同时减轻护理工作量。在粪菌胶囊治疗的过程中除严格把关供体的筛查、粪菌分离及胶囊制作的质控及各环节的医疗管理外,规范化的护理对保障粪菌胶囊安全有效的实施和发挥良好的临床效果十分重要。

3.1 严格把控供体的筛选质量

3.1.1 全面对供体进行致病微生物检测,最大限度地排除供者肠道致病微生物感染的可能性,另外,本科还设置了专职的医生进行供体筛查、粪菌胶囊制作,严格按照设定的规范及标准执行流程,保证了粪菌胶囊制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3.1.2 供者于术前1周避免劳累,保持日常的饮食习惯,进食清淡、少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粗糙食物,避免服用对肠道菌群有影响的任何药物或保健品等,保持肠道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3.2 受体的充分准备及配合,保证粪菌胶囊的治疗成功,提高患者满意度。

3.2.1 调整最佳的心理状态 由于IBD大多病程长,患者饱受疾病困扰,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状态,患者的顾虑主要为筛选能否避免感染、卫生问题是否会加重自身肠道症状等。为了保证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本科充分评估患者的焦虑情况,并给予引导,必要时实施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介绍成功病例等[7]。

3.2.2 患者接受治疗前 (1)术前1周嘱患者清淡、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粗纤维饮食;(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受凉等。

3.3 粪菌胶囊服用后护理观察及健康指导

3.3.1 术后2 h可进食,饮食宜清淡、少渣,多饮水,可建议患者服用营养科配置的营养液,以便于给予“肠道细菌”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治疗效果。

3.3.2 严密观察排出粪便的情况,详细记录粪便的颜色、性状、气味、次数及量,遵照医嘱定期行粪便常规及隐血监测。

3.3.3 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并做好记录,尤其是体温情况,如有发热给予退热处理,同时评估发热的原因。

3.3.4 注意休息,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3.3.5 治疗后定期复查,并教会患者准确记录资料,以便评估病情、评价疗效,为后续治疗提供一手资料。

FMT源起于我国古代,是目前治疗IBD等肠道疾病的新兴治疗手段。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FMT是严重肠道菌群失调、慢性难治性肠病的最佳治疗方案[8-10]。粪菌胶囊移植避免患者感官不适,为患者带来更多益处。行粪菌胶囊移植时,护理上要加强术前生活饮食指导、疾病知识宣教,有效的心理干预,从而保障粪菌胶囊移植的顺利实施,方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11]。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中华内科杂志,2012,32(12):796-813.

[2]Zeng Z,Zhu Z,Yang Y,et al.Incid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a developed reg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China: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28(7):1148-1153.

[3]廖诗乐,陈白莉,曾世荣,等.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现状和问题[J].新医学,2014,9(45):569-572.

[4]李宁.肠道菌群紊乱与粪菌移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4):193-197.

[5]SmitesLP,BouterK,WmV,etal.Therapeutic polential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J].Gastroenterology,2013,145(5):946-953.

[6]江学良,崔云龙,张宗梅,等.粪菌移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J/CD].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4,4(4):152-155.

[7]李清,魏艳玲,全春花,等.西南地区首例粪菌移植治疗克罗恩病的观察和护理[J].重庆医学,2015,10(44):4314-4315.

[8]陶林,陈东风,饶贤才.特殊的器官移植-粪菌移植治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J].重庆医学,2013,48(18):2159-2161.

[9]Zhang F,Luo W,Shi Y,et al.Should we standardize the1,700-year-old 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J].AmJGastorenterol,2012,107(11):1755.

[10]Allen-Vercoe E,Reid G,Viner N,et al.A Canadian Working Group report on fecal microbial therapy.Microbial ecosystems therapeutics[J].Can J Gastroenterol,2012,26(7):457-462.

[11]张发明.粪菌移植:1700年的医学史及其临床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3):1-4.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4.054

:B

:1009-5519(2016)24-3874-03

2016-08-18)

猜你喜欢
粪菌肠病炎症性
粪菌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粪菌移植在肠道疾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粪菌移植”可治疗哪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