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肉羊追溯体系的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6-02-22 15:15鲍裕国赵贵良赵联成王建龙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牧区肉羊牧民

鲍裕国,赵贵良,赵联成,王建龙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肉羊追溯体系的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鲍裕国,赵贵良,赵联成,王建龙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对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肉羊追溯体系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指出了牧区开展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支持牧区开展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该地区牧区肉羊追溯体系建设进程,提升牧区肉羊产品品牌竞争力,提高牧民养羊经济收益提供参考。

内蒙古;牧区肉羊;追溯体系建设;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建议

2016年8月底至9月上旬,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领导带队组成由派驻农牧业厅纪检组、畜禽屠宰管理处、畜牧处人员参加的工作组,围绕运用政务公开信息平台开展牧区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促进牧区肉羊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等情况,赴呼伦贝尔、锡林郭勒2大草原牧区的鄂温克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等5个旗(县)进行专项督查调研。针对牧区开展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走访了10余家肉羊生产种畜企业、牧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牧民养殖户,考察了两地肉羊追溯管理平台运营企业,部分肉羊屠宰加工企业,与盟(市)地方领导、农牧部门业务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和养殖户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调研了解到,当前牧区开展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业已成为政府、企业和牧民的共识。调研组认为,通过追溯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能够很好地打造内蒙古牧区羊肉品牌,从而提升牧区肉羊价值,同时也是彻底解决牧民增收、草原生态保护、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途径。

1 2大牧区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正在破题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党委政府围绕加快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努力做到肉羊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最大限度地推动实现草原生态保护、羊肉优质优价、牧民增收和品牌培育。当前,牧区肉羊追溯体系建设破题在即、效果初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政府强力推动,追溯体系初步成形 2大牧区于2013年启动了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项目,成立了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品牌培育、产业化推进、耳标佩戴3个专项推进小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试点旗(县)和苏木政府、试点企业的职责。目前两盟市已经建立“一个平台、五个追溯环节”的追溯体系网络架构,基本实现了综合服务平台与肉羊养殖、屠宰加工、精深加工、物流配送、销售5个环节信息的互联互通。锡林郭勒盟项目由锡林郭勒盟肉类协会、厦门正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和锡林郭勒盟联创科技信息公司3方共同注册成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运作。综合服务平台和各环节设备投入运营两年来,确立了地方技术标准,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入选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呼伦贝尔市项目由鄂温克旗人民政府、内蒙古物通天下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和人保财险呼伦贝尔市分公司四方合作,共同实施呼伦贝尔羊(短尾品系)可追溯体系项目的建设工作。《锡林郭勒盟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项目被列入2013年工信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自治区“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及全区绿色农畜产品追溯体系试点项目。内蒙古物通天下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研发的5项追溯技术标准,获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认证,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畜肉产品可追溯唯一地方技术标准。

1.2 抓好示范带动,追溯范围趋于扩大 两盟市注重抓好试点示范,促进以点带面。锡林郭勒盟2013年将3个旗(市、县)、7家企业列入试点范围,为30万只羔羊建立了可追溯档案。2014年将7个旗(市、县)、14家企业列入试点范围,为64万只羔羊建立了可追溯档案。2015年购进电子芯片耳标80万只,进一步扩大了可追溯试点范围。截至目前,鄂温克旗累计为20万只呼伦贝尔羊 (短尾品系)佩戴追溯耳标,为千户牧民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同时将3家企业列入试点范围。前期工作重点是,完成肉羊电子追溯耳标佩戴以及基础信息录入,并通过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综合服务平台审核,为牧区肉羊带上“身份证”。下一步,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成覆盖全锡林郭勒盟及呼伦贝尔市牧业4旗的,从纯天然无污染的养殖为起点,到收购加工运输环节,再到销售消费环节为终点的全产业链追溯体系。

1.3 确立职责范围,追溯运行逐步规范 两盟市创新机制,健全制度,推动肉羊追溯规范运行。责任落实方面,旗(县)级农牧业局主要领导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与苏木(乡、镇)兽医站兽医人员,分别签订责任状,明确耳标佩戴、信息录入上传和养殖监管等工作职责。充分利用旗(市、县)、苏木(乡、镇)、嘎查(村)3级兽医防疫体系资源,赋予苏木(乡、镇)兽医防疫部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发挥嘎查(村)兽医服务网络队伍和养殖户的作用,做到养殖环节的源头可追溯。生产加工方面,加强屠宰加工全程监管,严厉打击倒卖追溯耳标、擅自复制追溯标签等行为,为追溯体系试点企业颁发授权牌匾。没有获得牌匾的企业,一律不得生产、出厂、销售追溯产品。督促试点屠宰加工企业建立屠宰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同时配备3名以上屠宰检疫检验人员。向试点屠宰加工企业派驻官方兽医,对羊只屠宰检疫检验过程进行巡监和抽查。产品管理方面,严格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和产地检疫制度,加强证章标识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屠宰检验人员进行实时检疫检验,出具相应检疫检验报告,并对该报告负责。官方兽医对试点加工企业出具的检疫检验报告进行审核,结合抽样检验、巡监等措施进行判定,对符合规定要求的羊肉产品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要求试点企业将追溯体系专属标识印制在使用追溯体系认证的羊肉产品包装、溯源码标签等相关标志的明显位置上。

1.4 构建联结机制,比较效益有所提高 为调动牧户及企业参与肉羊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盟(市)旗(县)两级财政给佩戴耳标羊按只给予一定补贴。锡林郭勒盟积极探索建立“牧民+合作社+企业”利益共享机制,组织企业、合作社和牧户3方签订购销合同。企业按胴体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元收购佩戴耳标羊,对组织牧户统一销售的合作社,试点企业按3元/只支付服务费。2014年,通过追溯体系建设直接带动牧民增收920余万元。锡林郭勒盟可追溯羊肉初加工市场价较普通产品每千克高5元左右,精加工产品较普通产品每千克高20元以上。2015年7月底,“锡林郭勒羊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鄂温克旗规范企业、合作社、牧户三方购销合同,明确责任、义务,依法保障各方权益。督促试点加工企业出具承诺书,明确加工追溯肉羊任务量,要求企业收购追溯羊胴体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元,并根据市场实际适当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合作社成为牧户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为牧户养殖耳标羊提供技术指导,组织牧户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并统一组织销售等工作,对作用发挥明显的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了进一步增加牧民收入,内蒙古物通天下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与鄂温克旗巴音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合作,2016年尝试开展5 000只追溯耳标羊羊肉产品网上销售,通过委托企业代加工,牧民直接把羊肉产品供应网店直销,预计每只肉羊比售卖给加工企业多获利150元。

1.5 创新保险模式,提升牧区肉羊市场信誉 鄂温克旗由政府、人保财险公司、内蒙古物通天下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三方签订“草原散养羊溯源综合责任保险”,该综合责任险种包括“死亡险”“食品安全险”和“产品质量险”。“死亡险”约定,凡参保羊因遭遇自然灾害和疫病死亡的,保险公司按缴纳保费总额的25倍赔偿;“食品安全险”约定,参保羊为天然草场放牧饲养,不饲喂任何添加剂,并通过宰前和宰后规范检疫程序予以保障,如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保险公司依据情形向消费者支付5 000元至5万元赔偿费;“产品质量险”约定,保证参保羊牧户、品系、草场、生长周期等信息的真实性,如上述信息出现造假行为,保险公司依据情形为消费者支付5 000元至5万元赔偿费。该综合责任保险抓住了肉羊追溯环节的关键风险点,借力保险的补偿和增信功能,提升了肉羊追溯诸环节的抗风险能力和羊肉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同时也为我国开展畜产品全产业链责任保险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1.6 追溯牵引认证,品牌培育得到加强 两盟市以“天然、绿色、有机、全程可追溯”为主题,举地区之力统一打造区域性高端品牌,创建草原羊肉品牌文化,提高草原羊肉的品牌知名度,逐步打开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高铁民航广告、旅游参观等平台和各类推介会、展销会,大力宣传草原羊肉天然品质和独特优势,扩大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地区直销店、体验店和电商平台建设,为进驻高端市场打好基础。制定出台《草原羊肉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办法》,追溯产品大力推广使用“草原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增强消费者对草原羊肉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对具有一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高、规范化发展的企业,由盟(市)肉类协会授权,允许其产品使用“呼伦贝尔羊肉”和“锡林郭勒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标识,并签订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合同。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的进行依法查处。目前,“锡林郭勒羊肉”正在申报国家驰名商标,争取年内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提高品牌知名度。委托国家乳制品及肉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锡林郭勒羊肉品质分析、评价及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出高于国家标准的“锡林郭勒羊肉”地方标准,确保锡林郭勒羊肉品质。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为草原羊肉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价值,拓展了市场。

2 牧区开展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调研中,基层干部和牧民合作社、牧户、企业等参与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的主体向笔者反映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政府推动力度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目前,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牧区肉羊追溯各成体系,没有形成自治区一级的统一追溯管理平台。信息录入、检疫监管、追溯耳标加施等工作量巨大,严重缺少技术人员,宣传、培训等工作经费也不足。2013—2016年,鄂温克旗追溯体系建设旗财政仅能扶持百万余元。二是企业积极性不高,收购比例低。由于目前肉羊质量追溯系统尚未得到消费者的完全认可,羊肉消费市场秩序依然混乱,市场监管没有形成倒逼机制,牧区羊与非牧区羊很难鉴别,牧区优质肉羊又没有实现优质优价,各屠宰企业提价收购牧区肉羊积极性不高。三是协会在企业与牧民间的协调作用不足,牧民组织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与牧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体。四是牧民主动接受新观念的意识不强,主动参与追溯的积极性不高。许多牧民养殖户由于受农区育肥羊的冲击,牧区肉羊的价格连年走低,牧区肉羊品牌尚在构建当中,因此,对加入肉羊追溯系统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部分牧民对追溯体系尚处在观望之中。

调研还发现,一些试点旗(县)没有在羔羊出生15 d左右及时打耳标,而是在羔羊集中出栏时,才组织基层防疫员打耳标,出栏羔羊没有做到全程追溯闭合,只能做到肉羊群体追溯,没有真正实现肉羊个体追溯,给外地“洗澡羊”冒充牧区羊造成可乘之机。追溯主要目的是建立起可靠的信誉体系,肉羊出栏时临时打耳标,中间环节易出现漏洞,如果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行业自律性不强,一旦发生造假行为,不仅会损害草原羊肉声誉,而且很有可能对初步建成的牧区肉羊追溯体系造成颠覆性损害。

3 推进牧区开展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启示

开展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核心目的就是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通过产业链全程可控闭合,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回归肉羊产业纯天然无污染的生产模式,把真正优质的牧区羊肉产品展现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放心,让牧民养殖户实实在在地从产业中获取应得利益,其长远意义值得充分肯定。在理论上、实践中可以做以下思考。

一是能够真正实现优质优价。肉羊养殖是内蒙古自治区广大牧民最重要的生产经营方式,更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牧区羊肉以其鲜嫩多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享誉全世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李时珍著述的《本草纲目》赞誉苏尼特羊肉为“肉中人参”。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羊(呼伦贝尔羊、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年出栏量仅为2 000多万只,羊肉产量在35万t左右,占全国羊肉产量的8.5%,仅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0.4%。调研了解到,虽然牧区羊肉总产量基本稳定,但近年来牧区肉羊与农区肉羊相比较,优质不优价的问题十分突出,总体上牧区活羊价格每公斤比农区低4元左右,主要是羊肉市场秩序混乱,牧区羊与非牧区羊很难鉴别。从羊的品种来分析,牧区肉羊与农区杂交肉羊相比个体重相对轻,且一般不经过育肥,单从重量上讲无法同农区杂交肉羊相比。如何让牧区羊肉产品能够以质取胜,能让消费者切实甄别什么是真正的牧区羊肉,促进牧区肉羊走与农区肉羊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牧区羊肉优质优价。从目前情况来看,开展牧区肉羊全产业链追溯是最佳路径。

二是能够真正做到保护草原生态。内蒙古广袤草原是我国北方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草原生态是自治区广大干部、群众必须认真履行的历史使命。牧区和农区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迥异,农区发展草食家畜可以通过种植青贮、利用秸秆来满足饲草料需求;牧区鉴于地理环境、气候因素以及草食家畜特性等原因,蒙古族历史上形成的放牧生产方式今后仍然是基本的生产经营方式。草原的生物质产量有限,当草原承载力与肉羊养殖增量发生矛盾时,应当把草原生态安全放在首位。笔者认为,开展牧区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依据测定的草原合理载畜量,运用追溯统计功能,精准佩戴电子耳标,可以从源头上控制草原肉羊饲养量,实现草畜平衡,释放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效能,从而巩固草原保护与建设成果。

三是能够真正获得金融保险支持。长期以来,金融支持牧区肉羊养殖乏力的瓶颈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主要原因是银行顾忌肉羊养殖存在疫病死亡风险,加之牧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受传统观念影响,为规避经营风险,发放生产性贷款较为谨慎,同时还要求牧户之间联保。牧民普遍反映,贷款程序复杂,期限短、利息高。今后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后,牧民可以利用草原经营权证抵押获得一些贷款,但还应创新思路,拓展牧民生产经营贷款渠道,多方位支持牧民生产生活。笔者认为,通过牧区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使肉羊个体标的物做到唯一性和特定化,将“活羊”作为抵押物,利用保险风险补偿和增信功能,实施保险、贷款联动,让银行放心发放贷款,从而破解牧民贷款难题。

四是能够真正创建出草原羊肉品牌。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肉羊加工企业注册的羊肉产品商标多达几百种,其中既有用牧区肉羊加工的,也有用农区肉羊加工的,甚至还有用区外调入肉羊加工的,都通过冠以“内蒙古大草原”“纯天然无污染”等名称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市场上鱼龙混杂,消费者难以辨识,对牧区羊肉信任度降低,导致牧区羊肉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羊肉产品商标一般由加工企业来注册维护,从加工企业实力来看,羊肉产品成为全国驰名商标较为困难。笔者认为,可以由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申请属地地理标志认证,例如“呼伦贝尔羊肉”“锡林郭勒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肉羊追溯产品使用地理标识,与企业商标形成双商标,增强消费者对牧区羊肉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这样不仅可以占领市场,而且可以维护牧区羊肉品牌声誉。

五是能够真正提升牧民市场主体地位。调研中,牧民向笔者反映,近3年活羊价格连年走低,但市场上羊肉价格并没有下降,希望政府提高活羊收购价格。肉羊产业链从前端至终端大致可划分为生产、加工、销售3个环节,牧民养殖肉羊处于产业链的前端。调研发现,肉羊产业链从前端到终端利润呈递增趋势,即使受市场消费低迷影响,也是在挤压养殖环节利润,屠宰加工和销售环节利润总是恒定的,受损害的往往是牧民养殖户。资本的特征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只有牧民与加工、销售企业实现股份联结,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利益联结,但实践中往往难以做到。笔者认为,如果苏木(乡、镇)、嘎查(村)牧民养殖户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整合区域内肉羊资源,进行肉羊全产业链追溯,委托加工企业代加工,羊肉产品采取O2O模式(线上线下销售)直接面对市场,就可以摆脱目前不利的市场地位,把更多的利润留给自己,“谁掌控羊源,谁就有市场地位”就能实现。

六是能够真正确保质量安全。羊肉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主要来自滥用兽药和饲喂环节的非法添加行为。农区肉羊育肥环节,个别育肥户非法添加“瘦肉精”,促使育肥羊快速增重,有的不良企业还在屠宰加工环节掺杂使假,如用羊油腌制鸭肉冒充羊肉。这些不法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严重诋毁了自治区羊肉声誉。实践中,阶段性打假也只能起到震慑作用,迫切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建立牧区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可以清晰记录养殖环节的疫苗、兽药使用情况,以及屠宰加工环节的全部安全信息,信息全程闭合转换成二维码,可以做到羊肉产品全程质量安全。

七是能够真正打击假冒产品。从全国5大牧区生产能力来看,内蒙古具备牧区羊肉输出能力,因此,牧区羊肉往往成为假冒对象。市场上发现,农区羊肉经常打着牧区羊肉旗号,河北、山西、山东的育肥羊运到锡林郭勒盟屠宰,冒充牧区羊肉,有的内地销售点还错把“锡盟羊肉”标注成“西蒙羊肉”。假冒羊肉不仅损害牧区羊肉声誉,更影响到牧区羊肉产品价值。牧区开展肉羊全产业链追溯,可以全程做到牧区肉羊产品身份识别,给牧区羊带上“身份证”,实现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能够让消费者吃上真正放心的牧区羊肉,可以有效抵制其他假冒产品对牧区羊肉产品带来的危害。

八是能够大力推动政务公开工作。肉羊全产业链追溯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牧民共同参与,其中各级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当前,肉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将肉食品生产和销售追溯监管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必将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以此推动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行政行为的公开透明,进而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可以从源头上促进政府法制思维形成和法制政府建设。近年来,各地也在积极尝试将肉羊追溯应用到育种等其他领域。2014年,内蒙古澳群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集成种羊繁育及产区制种物联网追溯平台系统建设,肉羊种业追溯平台已初具规模,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肉羊产业提供支撑。2016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积极推进农区肉羊产业发展,杜寒F1代优质肉羊项目,拟完成境内肉羊养殖协会39家养殖户1 500余只寒羊基础母羊和233只杜泊种公羊的电子耳标佩戴及信息采集,尝试全产业链推进模式,建立从种羊培育到羔羊生产、到羊肉加工、到销售消费的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打造新的羊肉产品。

可见,追溯可以运用到畜牧业领域的许多方面,今后牧区肉羊追溯试点成熟后,还可以推广至农区及其他畜种。这对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规范羊肉市场秩序,促进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加快把自治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以及规范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行政行为,都将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4 支持牧区开展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2016年7月29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第492号令)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6]93号),对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从制度层面看,保持牧区肉羊产业健康发展,关系到牧区经济社会稳定和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从长远发展看,应当从建立牧区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入手,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4.1 自治区政府推动,全面开展牧区肉羊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当前,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重要产品追溯的政策已经建立,2016年国家和自治区又提出促进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意见,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呼伦贝尔2大牧区肉羊追溯体系模式各自成型,由自治区政府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建议在95号文件指导下,将牧区肉羊列入追溯重要产品名录,率先启动和建立牧区肉羊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把牧区肉羊追溯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公益事业来抓,落实部门工作责任,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追溯体系建设目标、工作任务、时间进度和推进措施;将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系统重点工作绩效督查考评范围,强化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力度;制定行业配套制度、办法等,形成一个系统的长效管理体系,政府及相关部门为科学、有效、持续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4.2 加大支持力度,保障追溯实施 目前,部分牧民尚没有意识到追溯的重要性,主要原因是追溯还没有真正得到市场认知。因此,在追溯体系建设的初期,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十分必要,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耳标补贴、追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牧区追溯羊肉产品的宣传推广等项目。同时,在政府财政资金的带动下,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建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牧区开展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二是主要牧区加大资金支持,推动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搭建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差异化、精细化融资对接协调机制,为追溯体系建设主体提供融资保险服务。

4.3 确定追溯标准,推动规范运行 追溯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牧区肉羊养殖、防疫、屠宰、检疫、销售以及防假、打假、理赔等诸多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引发整个追溯体系信用性崩塌。因此,追溯模式的选择需慎之又慎。建议自治区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科学制定牧区肉羊追溯体系建设标准,细化牧区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论证现有运行平台,对做到“全程闭合、指标恒定、重量守恒、数据可靠”的追溯平台,自治区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认证,并准许其接入自治区政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公信度。

4.4 强化监督管理,严防系统风险 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追溯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制订工作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肃考核,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监管部门要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明确肉羊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消费终端等各个环节的相关职责以及有关奖惩措施。要注重追溯建设成果应用,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加强质量安全综合治理,严防产品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养殖户、企业要自觉承担追溯主体责任,规范生产流程,主动接受监督。经信委要充分履行综合协调、统筹推进的职责,落实好各项具体任务;农牧部门主要应做好肉羊从出生到屠宰阶段的耳标佩戴、疫苗注射、饲养、屠宰检疫等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实施驻厂制,派专业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跟踪检验检测;食药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有效查处假冒行为,防止外地流入“洗澡羊”贴牌销售;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羊肉制品行为,坚决惩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用法规形式将上述政府部门的责任予以确定,保证各部门依法行政。

4.5 加强宣传引导,规范肉羊消费市场秩序 自治区政府推动在全国范围打造内蒙古牧区羊肉品牌,以追溯体系为载体,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通过“互联网+牧户”“互联网+政府”“互联网+市场”的模式,将牧区羊打造成高端产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微博、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展览会、推介会等多种宣传途径加大牧区肉羊追溯体系宣传力度。依托现代网络电子商务技术和现代冷链物流打通市场下游环节,鼓励牧区羊肉产品入驻天猫商城和京东商城以及淘宝等网络平台,组织开发牧区羊肉产品微信销售平台,进一步拓宽追溯羊肉销售渠道,打通高端市场销售“最后一公里”瓶颈,提高追溯产品知名度,引导消费者采购可追溯高端牧区羊肉产品,让牧民养殖的优质肉羊能够卖出好价钱。

4.6 强化政府信誉,推进政务公开 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进入追溯体系平台履行监管职责,并向社会公开监管职责、工作内容、履职情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高度关心的有利因素,倒逼政府各部门切实落实政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探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子。

牧区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将起到提升牧区羊肉市场认知度、提高牧民收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草原生态、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等诸多实际效果,该追溯体系建设模式还将为其他农畜产品的追溯提供借鉴。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ceability System of Sheep from Pastoral Area in Inner Mongolia

BAO Yu-guo,ZHAO Gui-liang,ZHAO Lian-cheng,WANG Jian-long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of Inner Mongolia,Hohhot 010011,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ceability system of sheep from pastoral area in Inner Mongolia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establishing sheep whole industry chain traceability system in pastoral area were pointed ou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aceability system of sheep from pastoral area,improving brand competitiveness of sheep products from pastoral area,and increasing economic income of herdsmen from sheep breeding.

Inner Mongolia;sheep from pastoral area;construction of traceability system;investigation;existing problems;suggestions

S826.92;S818.9

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6)12-0093-06

2016-11-20

鲍裕国(1962—),男,主要从事纪检监察工作。

(责任编辑:赵俊利)

猜你喜欢
牧区肉羊牧民
牧民的遗嘱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牧民歌唱冬奥会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甘南牧民 赵云雁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商人买马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