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奔子栏女性藏族服饰文化

2016-02-22 17:36洪露
西部皮革 2016年8期
关键词:女性藏族服饰

洪露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浅析奔子栏女性藏族服饰文化

洪露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云南藏族服饰文化是体现该地域文化精神、民族情感的艺术符号,对其展开系统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中的艺术特点和规律,有助于保存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在全球化时代更好地将藏文化向外界传播。奔子栏镇的藏族女性服饰是藏族社会一枝独秀,所以,本文试探析其蕴含着服饰艺术本质以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奔子栏;藏族;服饰;女性;文化

1德钦县奔子栏镇生态环境及服饰概述

民族服饰是以少数民族群体作为基础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普遍存在于各民族群体之中,并且具有广泛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由于迪庆藏族自治区整个区域因自然地理环境分布复杂,河流、河谷、山峡交错,海拔差异较大,导致了交通不太便利。所以,在这种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下,也使得迪庆地区的藏族服饰呈现出了许多小区域类型,各地的服饰特点比较明显。本文主要描写的是德钦县奔子栏镇的传统藏族女性服饰。奔子栏藏族服饰的组成要素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款式、服装结构、材料、工艺技术、图案、色彩搭配以及装饰品几方面。

1.1德钦县奔子栏镇生态环境

1.1.1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物产资源

奔子栏镇位于云南省迪庆德钦县境东南部,坐落在白茫雪山脚下金沙江边,与香格里拉县、四川省德荣县隔江相望,214国道穿越而过,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奔子栏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区域气候多样性的一个典型,虽然与年降雨量达4600毫米的独龙江直线距离不过110多千米,可这里的年降雨量却只有374毫米,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前来实地考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ICUN专家称,在如此短的距离内,降雨量差异如此之大,堪称世界奇观!

奔子栏镇地处德钦县的东南部,东隔金沙江与四川得荣县相望。奔子栏地区的藏民主要以农产业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奔子栏处于金沙江边上,所属气候是干热河谷气候,所以服装材质相对轻薄,多采用棉、麻布料。每年从三月起,一直到十一月份,都是奔子栏旅游的旺季,以五月至十月为甚。由于奔子栏是由云南香格里拉,即中甸至德钦梅里雪山的必经之地,客人无论从中甸还是德钦出发,到了奔子栏必定要停车吃饭,或者留宿一晚。奔子栏素有“康巴江南”的美称,在这里不仅能吃到藏区难得一见的新鲜水果,在路边的小馆子和旅店里,还能吃到鲜嫩的金沙江江鱼。

奔子栏在金沙江上游有很高的知名度。作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咽喉重镇,奔子栏有着辉煌的历史与与繁荣。奔子栏的历史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时期①。吐蕃大军曾在此驻扎又通过,进藏客商也必须要经此才能知道拉萨。奔子栏也是德钦县除了升平镇之外的第二大市场,也是古代“茶马古道”一大商埠。过去,这里以出能干的“马脚子”(赶马人)而闻名。为了确保现有的森林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从2002年至2007年该镇共完成了退耕还林2258.11亩,其中生态林1993.3亩,经济林264.8亩,其成活率达85%;封山育林完成83782亩;公益林建设完成6888亩,其中人工造林2858亩,模拟飞播3430亩,苦刺600亩。退牧还草面积达38500亩,其中禁牧28500亩,休牧10000亩,有效地改善了森林植被和草场急剧退化的现状,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

1.1.2宗教

生活在迪庆地区的藏族人民,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坚持顺应自然、习惯趋吉避凶,认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万物都应该和谐共处、彼此尊重。受到生存环境的限制,“虽然只有简单的视频,但是他们欣赏他们简单的生活”②。

1.1.3奔子栏当地工艺

在长期的对外联系与交往中,奔子栏地区的藏族文化呈现出了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奔子栏手工制作的民族工艺品木碗、糌粑盒等因做工精美、结实而文明全藏区。

1.2奔子栏传统女性藏族服饰概述

奔子栏传统藏族女性服饰与德钦其他地区的服饰不大一样, 虽然都是以色彩艳丽、雍容华贵见长,也具有宽大、斜襟、 右衽、长袖、饰品遍及全身的特点。但藏族服饰向来具有“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的风格特点,所以,奔子栏藏族传统服饰具藏族服饰特点的同时,还具有其独特性,有细腻、时尚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奔子栏地区妇女们追求美、创造美、力求表现美的天性。“服饰艺术是女性艺术,妇女更有机会在服饰上显露才华、展现艺术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奔子栏藏族女性在不自觉中完美的验证了这一说法。

奔子栏藏族女性服饰特征主要是,在藏族服饰属于典型的平面结构,其领、袖、肩及腰身的剪裁呈直线状,平摊于一个面上,其外形是直平的,相比立体结构的服装剪裁较为简单,对着装者的形体要求不是那么的严格。

2奔子栏镇女性服饰种类、特征、工艺

2.1奔子栏藏族女性服饰种类、特征

服装的材质用料不同,有毛呢毡子,也有金丝布料,还有带金丝线绣出来的布料,夏天的材质稍微轻质,冬天的材质厚重,带毛。有些会在衣服内部镶制羊毛等毛制品。女性衬衫有些印花,也有纯白的,衣领为大襟立领或交领外翻式样。奔子栏地区传统藏族女性衬衣的材质,一般是又真丝或者是棉麻制成的,棉麻取之于当地的农作物,真丝一般是来源于尼泊尔印度等一些国家,这也就是茶马古道重镇在服饰上留下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坎肩马褂的材质是有金丝线的布料,原始布料拿过来以后由于材质比较软,所以需要后期刷上浆糊做处理,才能显得质量更好,刷过胶的布料摸起来稍硬,更有质感。

2.2盛装

奔子栏镇的藏族服饰在迪庆传统藏族服装中比较出名也比较有特点的,并且在金沙江流域的拖顶、尼西、五境以及维西县塔城镇等地区都比较流行。基本形制为:女子上身穿着宽大的长袖衬衣,外穿大襟锦缎坎肩,下穿及地百褶长裙,长裙上绣上横线长条的花纹,颜色不定,主要以彩色为主,腰系彩色丝带(一般是年轻的女人),或是红色棉布带(中老年女人),编成辫子形状盘于头顶。节日盛装时,女子上身着白色绸缎衬衫,白色绸缎衬衫没有领子,左斜襟、真丝质地,在颈部左下方,腋下、腰部中端各用一对直盘扣固定,扣子类似于硬币的形状,或是颗粒状的金属纽扣,现在也有用到一些棉布扣。白绸衬衫的袖子长于外衣袖,穿着时将袖口向上翻折,折叠于外衣上,露出5~5厘米的宽度。

衣身也长于外罩的缎面外衣,边缘则利用面料的毛边制成流苏进行装饰。奔子栏式女装在白色绸子衬衫外面搭配长袖宽口的锦缎外套。款式为立领左斜襟开衫,于颈部左下、腋下、腰部中端用两排盘上花纽扣系紧,衣长至臀部中下端,外衣质地多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嵌金织锦缎,缎面上织有团花、云纹、佛手花等各式吉祥图案,富贵华丽、大方美丽。外衣上是用嵌金织锦缎或者是氆氇缝制的右衽大襟或琵琶襟坎肩。坎肩的领子、衣襟和底部摆边等均有5~6厘米宽的金色缘边。衣身前和左右侧缝的开衩上端用如意或是佛手花做装饰,装饰的颜色一般是以金色或者是跟坎肩的打底色相近的颜色。坎肩的长度长至腰下部,短于缎面外衣约5厘米左右,这样便于外衣和白绸缎衬衫形成渐短渐厚、错落有致的层次感。

坎肩外,还会用七彩毛线编织或是用彩色绸布(棉布)做腰带,在腰间环绕两圈半并打结系于腰侧面。下身主要着白色百褶裙,用腰带系于腰间。棉麻质地的百褶裙侧缝不缝合,穿着时左襟在里,右襟在外,缠裹于腰上,用带子固定,系裙子的腰带主要以棉毛质地为主,也有棉麻的,颜色以红色为主,长约3米,在腰间环绕两圈并打结系于背后,留出80厘米左右长的穗头和流苏,垂在百褶裙后侧,裙子长及脚踝,露出藏靴或者是皮靴的靴面;裙子中部会缝上以红色、黄色、绿色、黑色等三色组合或四色组合的合花边作为装饰。

从整体上看,奔子栏女性传统藏族服饰,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是五彩斑斓的,服装的材质的选择上也是比较华贵的,在配饰上的选择也是相对比较繁多复杂的,整套奔子栏的服饰尽显雍容华贵、色彩斑斓、花团锦簇之美。

2.3表演装

奔子栏女性表演服,锅庄舞是一种较为隆重的传统舞蹈,尤其在节日或庆典中的表演,男女皆着盛装出席。而舞者不仅需要盛装出席外,女性还需要穿上艳丽、华美的礼服,并且将家中珍藏和置备的各种珍贵和家装穿戴在身上,以显示家境殷实、富有。由于锅庄本属宗教祭祀性舞蹈,舞者们隆装盛宴,也以此表示敬畏与虔诚之意。作为一种当地典型的舞蹈,锅庄舞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与舞者穿的服饰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德钦县的锅庄因地区不同导致了风格不同,所以在舞蹈服饰装扮也行色各异。奔子栏锅庄舞中,女子的服饰更加雍容华贵、鲜艳亮丽。头发用五彩丝线混编盘绕于头上,丝线穗尾垂在耳侧;外缠红色包头帕,包头前侧垂挂下来两条银链,与绿松石或金银镶嵌珊瑚耳坠相连,十分别致;胸前佩戴金银打制的坎肩,其领口、门襟、底摆边等处均镶嵌滚上金色的边,衣身的前后左右开衩处也分别缝缀如意纹样进行装饰;腰际处系蓝黄红绿黑相间的七彩毛线腰带,也有的系红、绿等色丝绸腰带;下穿白色百褶裙,裙长几乎及地,隐隐露出皮底绒帮的藏靴;裙身中间缝缀一道黑色花边或红黄蓝绿四色花边,随着白色的百褶层层叠叠,时开时合,分外美丽。

锅庄舞是一种集体舞蹈,舞蹈者在服饰上的统一、整齐使得整个舞蹈形象分外鲜明,造型单纯、质感厚重、用色大胆、对比强烈的锅庄舞蹈服饰在集体呈现的情境下,更加彰显出藏族的民族特质和生动鲜活的形象美感,它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和审美震撼胜过千言万语。从舞蹈的意蕴上看,奔子栏的锅庄中不用动物的皮毛装饰,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质朴的生态保护传统。

2.4日常生活装

时至今日,虽然日常服装上大部分藏族年轻人和中年人都已经完全汉化,穿着与当地汉族差别很小。但是当地的年纪少长一点的人,还是会穿着当地传统的藏族服装,一般是上衣着长袖衬衣配上坎肩,如果天气炎热,上身一般就单穿一件衬衣,下身穿长裙或者是宽裤脚的工装裤。或是类似德钦县城的藏装,女子上身穿立领、长袖丝绸衬衫,色彩亮丽,有粉红色、橘红色、玫红色、深红色、深酱色、白色等。鞋子一般都是穿着皮靴。

3奔子栏藏族女性服饰饰品

“服中有饰,饰可成服”。云南藏族对琳琅满目、各种式样的配饰都是有着非常喜爱和执着之心的。佩饰可以说是藏族传统服饰中的精华,尤其是女子在穿着节日盛装时所佩戴的饰品更是极品,其与锦缎服装交相辉映、灿烂夺目。佩饰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头饰、发饰、耳饰、项饰、胸饰、腰饰等,从头到脚,一应俱全。佩饰的用料相对比较广泛,从金、银、铜、铁、玉到松石、玛瑙、珍珠、翡翠、象牙、珊瑚、蜜蜡乃至骨、贝、化石等材料,无所不有,尤其以银饰居多。奔子栏地区在配饰装扮上与其他藏区具有同样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即以富为美、以贵为美、以稀为美、以重为美。这些绚丽斑斓、繁复贵重的装饰不仅为服装增辉添彩,更是家世身份、财富地位、宗教信仰的重要体现。他们作为服装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装饰性、象征性和庇佑性等的多重作用。

3.1耳饰

奔子栏地区女性的耳饰多为纯金、纯银定制而成,大部分还镶有珊瑚、绿松石等珍贵的饰物。而比较流行的“曲森规布”的耳饰一格,其形状酷似水滴状戒指,银片底座上镶嵌珊瑚或绿松石,环圈很大,下垂玛瑙红坠子。佩戴时需要借助金链或银链垂挂在两侧发辫上或套于颈部,以减轻耳朵的负重。

3.2颈饰

项链是最常见的颈部装饰品。奔子栏当地妇女人人都有用珊瑚、玛瑙、琥珀、蜜蜡、珍珠、绿松石或银铃珠等穿起来的项链。少则两串、多则七八串。

3.3嘎乌盒

“嘎乌”,藏语音译,指的是一种挂在身上的小型佛龛,里面装有佛像或经文。多用黄金、银、白铜打制,形状多样,做工精巧,盒面上镶嵌玛瑙、绿松石、红珊瑚等各色宝石,并精工细刻各种吉祥图案。穿嘎乌盒的线绳上还对称穿有珊瑚和玉石,组成一串贵重的项链,既是装饰品又是护身符,奔子栏当地藏族认为佩带嘎乌盒是可以消灾祈福,驱邪镇魔,因此,它是奔子栏传统藏族服装中不可缺少的饰物。

佩饰在造型上既讲究富丽堂皇、厚重坚实,同时又要求工艺精致、雕工细致。大颗大粒简单打磨即串连成串的挂珠与精工细刻的金银饰品相互交错穿插。这种看起来繁复累赘的装饰形式,正是藏民自古以来社会形态、思想观念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直接体现。古老的藏族人民在四处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将财产都变成贵重值钱的珠宝佩戴的身上,更方便随身携带。日积月累,数代人经过艰辛积累的财富都凝聚于此,许多饰物都是祖辈相传,有的甚至价值连城。

3.4腰带

腰带是奔子栏传统服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藏族人民有句俗语说:“穿衣离不开腰带,走路离不开骏马”。没有腰带,藏袍就无法穿着,更无法自由行走、生活。腰带除了用来系扎藏袍礼服外,还可以悬挂一些生产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如火镰、腰包、针线包等。随身携带,即用即取,十分方便。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形态的改变,这些曾经带有物质实用和功能性的佩饰也渐渐成为了装饰品。

饰品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只是将信仰、财富和理想展现为一种佩饰文化,而是传达了对一个虔诚信教的藏民来说,佩饰也是宗教和图腾崇拜的信仰载。例如饰品的形式和种类深受佛教关于“圆满服饰十三事”的影响。所谓“圆满服饰十三事”就是藏戏中常见的如来报身像十三种服饰,包括绫罗玉衣(佛冠、披肩、飘带、裙子)和珠宝八饰(头饰、耳饰、项链、臂钏、璎珞、手镯、指环、足镯)。材质的选用上则来自佛教“西方七宝”的观念,即将砗磲、蜜蜡、红玉髓、珍珠、金、银、珊瑚作为供佛修行的最佳饰物。因此,许多饰品饰物都具有宗教信仰的意义。比如,女人手上佩戴的戒指,又称驱环,不仅是装饰品、爱情婚姻的信物,还有驱邪纳福之意。而嘎乌盒更是神圣不可亵渎的护身符。

4奔子栏藏族女性服饰色彩及图案

4.1色彩

色彩作为表达情感的一个介质,它不仅能传达物体本身的情感,还能传达出物体内在的特殊意义。在奔子栏女性传统藏族服装中,百褶长裙就是以白色作为大的底色,还有打底的长袖白色衬衫。而白色在藏传佛教中,作为佛之息业的本色,也是和平、纯洁、清净、吉祥的象征,素有纯洁(洁白)忠诚、洁白善心、洁白善业等等的说法。在举行庆典仪式的时候,人民通常挂着洁白的哈达;地面上画上白色的符号,垒起白色的石头;用糌粑在厨房墙上画出白色的圆点等。在奔子栏传统藏族女性服饰中,用到很多黄色,比如马褂、背心等,黄色不仅使得整套服装更有亮点,也显现出了贵族气派,显得整个人精气神十足之外,还显得端庄贵重。

黄色在藏传佛教中,是作为佛之增业的本色,是福、禄、寿、教证兴旺发达的象征,人们把黄色作为尊贵、高尚的象征,特别显现出了尊重的意蕴。红色作为佛之伏业的本色,是权势、博爱、慈爱等的象征,奔子栏藏族女性服饰中,以头饰的裹布最为典型,整个裹布是由红色棉布或者是五彩色的丝线组成。红色作为饱含女性特征的一个颜色,也体现着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在头饰上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藏族女性的勤劳勇敢也表达了藏族女性的热情性格。

在奔子栏传统的藏族女性服饰中,还有一些绿色的运用,绿色作为佛之伏业的本色,是一切羯磨的象征,用隐性的色彩表达藏族传统女人的内敛,一般在细节处有一些绣花或者是年纪长一点的老辈们的马褂底色运用的比较多。蓝色也是一样,基本用的是湖蓝,湖蓝是蓝色里面比较深邃的蓝色,却又带着跳脱的亮光,美丽的像是沉浸在无尽的静谧中的湖水。在颜色的暗示来说,是禁语的颜色,通常在充斥这样颜色的地方,人们的对话都会减少。还有就是宝石蓝,宝石一样的靓丽幽蓝就成了希望的代名词。在心理上,宝石蓝和紫色一样,都会给人高贵的感觉,并且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是用在袖口的地方。

4.2奔子栏藏族女性服饰图案

传统的藏族服饰中的图案和花纹是藏族服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藏族人喜爱装饰,不仅全身佩戴丰富的饰物,还在上衣、腰带、鞋帮、帽子等部分,采用绲边、补花、刺绣、镶嵌等技术进行装饰吗,金银饰品上也有錾花和嵌入饰品的爱好。藏族服饰的图案和纹样造型独特,内容也极具民族个性,不仅成为一种审美的对象,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额象征意义,寄托了藏族人民的美好理想和精神追求。

参考文献:

[1]安灵芝通.华锐藏族服饰文化研究 ——以天祝藏区为例.中央民族大学,2011.

[2]王雪菲.当下社会藏族服饰文化态势研究.大连工业大学,2012.

[3]周尚娟.甘南藏族服饰的多元文化因素探源.西北民族大学,2014.

[4]赵媛媛.迪庆藏族服饰文化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昆明理工大学,2014.

[5]申鸿.川西嘉绒藏族服饰审美与历史文化研究.四川大学,2006.

[6]张俏梅.文化与生活的表征·艺术与美的展示 ——现代甘、青等地藏族服饰研究.西北民族大学,2005.

[7]张晶暄.藏族服饰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原理中的应用.苏州大学,2012.

[8]王萌.藏族服饰文化中名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以《西藏民俗文化》翻译为例.沈阳师范大学,2014, 硕士.

[9]刘睿平.藏族服饰研究——在现代服饰理念下对藏族服饰文化的系统研究与借鉴. 天津工业大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 2001, 硕士.

[10]贺晓亚.对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藏族服饰的调查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 2011, 硕士.

[11]韩晓成.卓尼白马藏族妇女服饰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大学, 美术学, 2013, 硕士.

[12]迪庆民族文化概览.编委会.迪庆民族文化概览:综合卷[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3.

[13]王恒杰.迪庆藏族社会.中国藏协出版社,1995.

[14]李茂春.迪庆风物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04).

[15]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09.

[16]久美却吉多杰编著,曲甘·完马多杰译.藏传佛教神明大全.青海民族出版社,2006.

[17]中国象征文化载.“十”字纹一是象征了生殖崇拜,二是象征了宗教信仰即太阳崇拜.

[18]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226.

[19]华梅.人类服饰文化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1):1,129.

注解:

①李茂春.迪庆风物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04).

②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09.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8-0002-03

作者简介:洪露(1990—),女,汉族,云南省昭通市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工艺研究。

猜你喜欢
女性藏族服饰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动物“闯”入服饰界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