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二语中级写作教材练习考察

2016-02-22 06:33张念金松姬孙景熙
现代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题量韩语语段

◎张念 金松姬 孙景熙



汉韩二语中级写作教材练习考察

◎张念金松姬孙景熙

一、引言

练习是语言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编写模式、题量与题型和课型的目的密切相关。不同语言、相同技能的语言教学具有相似的教学原则与方法,因此,不同语种教材的编写理念及方法可以互相学习、借鉴。

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汉韩二语写作研究数量明显不足(刘弘、凌雯怡,2012),汉韩二语写作教材练习的研究更为薄弱。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杨惠元,1997),汉韩二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也在于练习。对写作教材练习的考察,有助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中级汉韩二语写作教材练习编写模式、题量、题型进行考察,同时对教材使用者进行调查,获得教材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中级汉语写作教材练习的编写提出建议。

本文考察的两套写作教材分别是:

(一)《发展汉语中级写作》(I、II)(蔡永强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以下简称《汉语写作》,是中国汉语二语写作较为广泛使用的中级教材。

(二)《한달완성한국어쓰기중급(中级韩语写作)》(I、II)(韩国延世大学韩语学堂编,韩国延世大学出版部,2008年),以下简称《韩语写作》,是韩国二语写作方面经常使用的中级教材。

二、两套教材练习编写模式的考察

(一)《汉语写作》(I、II)练习编写模式

从形式上看,《汉语写作》(I、II)练习按照三大模块编写:范文分析、写作实践、课后作文。

范文分析部分主要包括范文内容解读与范文写作思路的整理与归纳,以I册第1课练习为例:

1.解读范文《我的朋友——李明》

(1)李明是从哪儿来的?

2.分析范文《我的朋友——李明》的写作思路。

在《我的朋友——李明》中,“我”是这样介绍李明的:新朋友李明的基本情况→“我”周末常和李明住一起。

写作实践部分由三个小组活动构成,“活动I”一般包含5-7个词语替换、改写/仿写句子、改写/仿写语段等的练习,“活动II”通常是口头语段练习,“活动III”则是语段写作练习。下面以I册第2课练习为例:

小组活动I:

1.试试看,用“原来……,所以……”改写下面的语段。

我和她说了半天,她好像什么都没听懂。她不懂英语,我就把汉字写在纸上和她交谈,这时我好像感觉不到自己是外国人了。

小组活动II:两人一组,说说你从“飞机降落”到“坐上出租车或机场大巴”的过程。(可以尝试使用范文《来到中国》中的重点词语或结构)

小组活动III:互相说一说你刚来中国时遇到的困难,并写一写。(可以尝试使用范文《来到中国》中的重点词语或结构)

课后作文部分主要包括课后写作,以及上次作文的修改抄写。

《汉语写作》从范文解读,到熟悉范文重点词语与结构的句子/语段的改写、仿写,再到语篇的创作,体现了练习安排的层次性,反映了“过程训练”的写作教学理念。

(二)《韩语写作》练习编写模式

《韩语写作》I、II的练习编写模块不太一致。

《韩语写作》(I)练习按照四大模块编写[1]:导入、准备、写作、整理。

导入部分是写前热身活动,主要引起学生对写作的注意和联想,以I册第1课练习为例:

1.导入:

你们有博客或个人网页吗?

你们在博客或个人网页上留过评论吗?

准备部分是与写作相关的词汇与语法练习。下面以I册第2课练习为例:

①想一想如果写下决心的内容,需要什么样的词。

②用所给的格式完成句子[2]。

写作部分包括“思路仿写”和“语篇仿写”。“思路仿写”即写作过程中的步骤模仿;“语篇仿写”即对照范文进行作文仿写。

整理部分是对前边仿写作文内容的拓展,以I册第4课练习为例:

③看看朋友写的广告,你想买什么东西?

④你想卖什么东西?请把你想卖的东西贴在广告栏里。

《韩语写作》(II)练习按照三大模块编写:范文解读、句法练习、语段语篇写作。以II册第1课练习为例:

范文解读:

2.根据范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句法练习:

①用“托您的福”句式改写句子[3]

语段语篇练习:

②根据提示完成生日卡的写作。

(三)两套写作教材练习编写模式比较

比较两套写作教材的编写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写作教学理念基本相同——重视“过程训练”的写作教学理念。《汉语写作》I、II与《韩语写作》II的编写模式基本相同。《韩语写作》I关注应用文的书面表达,试图将语言运用、语篇形式、表达功能结合起来,依然关注写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训练。

三、两套教材练习题量的考察

(一)《汉语写作》(I、II)练习题量

练习题量以可以单独抽出作为练习题进行统计。如“课后作文”虽然包含“参考题目”、“口头作文”、“作文要求”三个大题,但是每题不能单独抽出,属于课后作文的一部分,算作一题。如果一个练习题包含两个练习项目,如“下面的语段中,‘当然’的前面省略了哪些内容?试试看,用‘对……来说’改写下面划线部分的句子。”我们将看作两个两习题。据此,《汉语写作》I、II各15课,题量统计如表3-1:

表3-1 《汉语写作》(I、II)练习题量统计

由表3-1可见,《汉语写作》I、II总练习题量为602题,平均每课20.07题。第I与第II册练习题量相差不大,第II册总题量比第I册多16题;第1册每课平均题量为19.53题,第II册每课平均题量为20.6,稍高于第I册。

写作练习通常分为堂上练习与课后练习,课堂充足的练习是顺利完成课后练习的保证。从表3-1可以知道,课堂练习题量占总题量的90.03%,说明该教材非常重视课堂练习。

我们为了直观地了解《汉语写作》(I、II)练习量每课变化情况,根据统计结果制作了图3-1。

图3-1 《汉语写作》I、II每课题量分布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写作》I、II折线波动基本一致。每册除第8课(写作复习课,主要是语段、语篇的写作)题量较少以外,其余每课题量比较相似。第I册20-21题,第II册比第I册稍多,在21-24题左右,显示该套教材练习量有规律可循,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韩语写作》练习题量

练习题量统计方式与《汉语写作》一样。《韩语写作》I、II各20课,题量统计如表3-2:

表3-2 《韩语写作》(I、II)练习题量统计

由表3-2可见,《韩语写作》I、II总练习题量为762题,平均每课19.05题。第II册总题量比第I册多84题;第1册每课平均题量为16.95题,第II册每课平均题量为21.15,高于第I册。课堂练习题量占总题量的79.4%。

图3-2直观地展示了《韩语写作》(I、II)练习量每课变化情况:

图3-2 《韩语写作》I、II每课题量分布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韩语写作》I、II折线波动差异较大。第1册练习题量分布较为平均;第II册练习题量则分布不均,变化较大,练习少的一课仅9题,练习多的一课达到34题。

(三)两套写作教材练习题量比较

比较两套写作教材的练习题量,我们可以发现在练习题总量方面,《韩语写作》题量较大,比《汉语写作》多150题。在课堂练习题量方面,《汉语写作》课堂练习题量占总题量的90.03%,《韩语写作》则是79.4%,说明《汉语写作》更重视课堂写作练习。在每课练习量方面,《汉语写作》两册练习题量分布均匀,《韩语写作》则分布不均。

四、两套教材练习题型的考察

(一)《汉语写作》(I、II)练习题型

题型是指为了考察某一内容的理解情况,或为了训练某一语言项目而采取的具体练习形式。我们对《汉语写作》(I、II)练习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考察,归纳出14种题型,见表4-1。

表4-1 《汉语写作》(I、II)题型表

各种题型的题量分布如表4-2:

表4-2 《汉语写作》(I、II)各种题型题量分布

从表4-2可以发现:

1.从题型上看,第I册与第II册相比,“词语填空或替换”为第I册独有题型。第I册与第II册题型基本一致。

2.从题型的题量上看,范文分析的题量最大,“解读范文”和“分析范文写作思路”共计305题,占总题量的50.66%,显示出编者对范文示范作用的重视。

与词语相关的练习——“词语填空或替换”共计4题,占总题量的0.52%;与语句相关的练习——“句子分析”、“改写句子”、“仿写句子”等题量共计57题,占总题量的9.47%;与语段相关的练习——“语段分析”、“语段句子”、“仿写语段”、“语段写作”、“口头语段表达”、“补写语段”等题量共计176题,占总题量的29.24%;与语篇相关的练习——“语篇填空”、“语篇写作”、“抄写作文”等题量共计61题,占总题量的10.13%。可见,词语练习的比重非常小。语句、语段、篇章题型占总题量的比例分别是9.47%、29.24%、10.13%,说明编者注意句子、语段、篇章之间的组合关系,重点练习语段的表达。

“句子分析”题量明显大于第II册,占该类题型的83.33%;“语段分析”与“补写语段”的题量则明显少于第II册,分别占相应题型的27.78%和31.71%;其他题型的题量相同或相差不大。说明第I册更关注句子类型的写作练习,第II册更重视语段类型的写作练习,写作难度逐渐加大。

3.题型的使用频率指该题型出现的练习次数除以教材总课数。各题型使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为:解读范文→改写句子/补写语段→语段写作→改写语段→语篇写作/抄写作文→分析范文写作思路/口头语段表达→仿写语段→语段分析→句子分析→仿写句子→词语替换→语篇填空。我们把使用频率达到0.8的题型设定为常设题型。由表4-2可见,解读范文、改写句子、补写语段、语段写作、改写语段、语篇写作、抄写作文、分析范文写作思路、口头语段表达、仿写语段等10种题型为常设题型。

(二)《韩语写作》(I、II)练习题型

我们对《韩语写作》(I、II)练习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考察,归纳出13种题型,见表4-3。

表4-3 《韩语写作》(I、II)题型表

各种题型的题量分布如表4-4:

表4-4 《韩语写作》(I、II)各种题型题量分布

从表4-4可以发现:

1.从题型类型上看,“词汇联想”为第I册独有题型;“解读范文”、“词语搭配或选择”、“判断句子正误”、“改写句子”、“语段写作”、“补写语段”、“语篇写作”、“缩写语篇”是第II册独有的题型。第I册仅5种题型,第II册有12种题型,比第I册题型丰富。

2.从题型的题量上看,与语句写作相关的练习——“判断句子正误”、“完成句子”、“改写句子”等题量共计443题,占总题量的58.14%。尤其是“完成句子”的题量最大,两册共计403题,占总题量的52.89%。显示出编写者对书面句式表达的重视。

与词语相关的练习——“词语联想”、“词语搭配或选择”共计64题,占总题量的8.40%;与语段相关的练习——“语段写作”、“补写语段”共计24题,占总题量的3.15%;与语篇相关的练习——“语篇写作”、“仿写语篇”、“缩写语篇”共计52题,占总题量的6.82%;与范文内容相关的练习——“回答问题”、“范文解读”、“思路仿写”共计179题,占总题量的23.49%。

词语、语句、语段、篇章题型占总题量的比例分别是8.40%、52.89%、3.15%、6.82%,语句类型的练习量凸显,说明编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语句训练尤为重要。

3.由上表可见,各题型使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完成句子→回答问题→解读范文→仿写语篇→词语搭配或选择→改写句子→思路仿写→词语联想→语段写作→补写语段→判断句子正误→缩写语篇→语篇写作。我们把使用频率达到0.8的题型设定为常设题型。由表4-4可见,完成句子、回答问题、解读范文、仿写语篇、词语搭配或选择、改写句子等6种题型为《韩语写作》的常设题型。

(三)两套写作教材练习题型比较

比较两套写作教材的练习题型,我们可以发现两套教材共选题型有6种——解读范文、词语填空或替换、改写句子、补写语段、语段写作、语篇写作。《汉语写作》的常设题型比较丰富,有10种,《韩语写作》只有6种。

五、两套教材练习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第二语言写作教材练习题的使用情况,2014年9月我们对中韩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写作教材练习编写模式、题量、题型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汉语写作》的使用者为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中级班学生,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65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具体情况是:中级二班40人,使用教材为《汉语写作》I册;中级四班25人,使用教材为《汉语写作》II册。

《韩语写作》的使用者为韩国延世大学汉语学院中级班学生,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65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具体情况是:中级三班31人,使用教材为《韩语写作》I册;中级四班24人,使用教材为《韩语写作》II册。

(二)调查问卷分析

1.关于练习编写模式

《汉语写作》与《韩语写作》教材的练习模式各有特色,汉韩学习者对各自教材练习模式的认可度也有差别,具体调查结果见图5-1及5-2:

图5-1 《汉语写作》I、II练习编写模式对写作的帮助

由图5-1可知,《汉语写作》I册练习编写模式对使用者写作帮助少的比率占4%,帮助一般占25%,帮助比较大占33%,帮助大占38%,帮助比较大或大共占71%;《汉语写作》II册练习编写模式对使用者写作帮助一般占4%,帮助比较大占56%,帮助大占40%,后二者相加共占96%。

可以看出,使用者对《汉语写作》练习编写模式总体比较认可,认为帮助比较大或大均超过71%,对《汉语写作》II册的认可度更高,高达96%。

图5-2 《韩语写作》I、II练习编写模式对写作的帮助

由图5-2可知,《韩语写作》I册练习编写模式对使用者写作帮助一般占38%,帮助比较大的占50%,帮助大占12%,后二者相加共占63%;《韩语写作》II册练习编写模式对使用者写作帮助一般占30%,帮助比较大的占60%,帮助大占10%,后二者相加共占70%。

可以看出,使用者对《韩语写作》练习编写模式比较认可,认为对写作帮助较大或大均在63%以上,对《韩语写作》II册的认可度比第I册稍高。

比较图5-1、5-2可以发现,使用者对《汉语写作》练习编写模式的认可度总体高于《韩语写作》。

2.关于每课课堂练习题量[4]

写作属于语言的输出,对语言运用的要求最高,是语言难度最大的一项技能。在有限的课堂时段,过多的写作操练会让学习者不堪重负,练习过少又无法检验学习者是否真正习得,因此,适量的写作操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教材小题为计算单位,调查2个课时的适宜练习量,调查结果见图5-3、5-4:

图5-3 《汉语写作》I、II适宜的课堂练习量

由图5-3可知,《汉语写作》I册的使用者有6%的人认为适宜的课堂练习量为1-2题,43%的人认为3-4题适宜,38%的人则认为5-6题适宜,13%的人认7题以上适宜。可见,认为3-6题题量适宜的人数最多,占81%。

《汉语写作》II册的使用者有20%的人认为适宜的课堂练习量为1-2题,

48%的人认为3-4题适宜,28%的人则认为5-6题适宜,4%的人认为7题以上适宜。可见,认为3-6题题量适宜的人数超过

一半,占76%。

由上可知,《汉语写作》I、II册的使用者大多认为适宜的课堂练习量为3-6题。

图5-4 《韩语写作》I、II适宜的课堂练习量

由图5-4可知,《韩语写作》I册的使用者有24%的人认为适宜的课堂

练习量为1-2题,25%的人认为3-4题适宜,38%的人则认为5-6题适宜,13%的人认为7题以上适宜。可见,认为3-6题题量适宜的人数最多,占63%。

《韩语写作》II册的使用者有20%的人认为适宜的课堂练习量为1-2题,

60%的人认为3-4题适宜,各有10%的人认为5-6题或7题以上比较适宜。可见,超过半数的人认为3-4题题量适宜。

由此可见,使用者认为《韩语写作》II册的练习量应该比I册相应减少,

如果I册适宜的课堂练习量是3-6题,那么II册则是3-4题。

3.关于题型实用性

不同的练习针对不同的语言技能,实用的练习才能有效促学。《汉语写作》的常设题型实用性调查结果如表5-1、5-2:

表5-1 《汉语写作》I常设题型实用性统计

我们将表5-1中各种题型实用性较高和高的百分比相加,得出各种题型实用性由高到低的排序:语篇写作(60%)——分析范文写作思路(57.5%)——语段写作(仿写/改写/补写)(52.55)——口头语段表达(45%)——改写句子(40%)——解读范文(25%)。

表5-2 《汉语写作》II常设题型实用性统计

我们将表5-2中各种题型实用性较高和高的百分比相加,得出各种题型实用性由高到低的排序:分析范文写作思路(60%)、语段写作(仿写/改写/补写)(60%)——语篇写作(56%)、口头语段表达(56%)——解读范文(52%)、改写句子(52%)。

我们将《汉语写作》I、II册6种题型实用性较高和高的数据分别合并,取平均值,得到表5-3:

表5-3 《汉语写作》I、II册6种题型实用性较高和高的数据合并表

从表5-3可以看出各种常设题型实用性由高到低的排序:分析范文写作思路——语篇写作——语段写作(仿写/改写/补写)——口头语段表达——改写句子——解读范文。比较而言,改写句子、解读范文两种题型的较高实用性未达到50%,是实用性偏低的题型。

《韩语写作》的常设题型共有6种,第I册仅使用了“完成句子、回答问题、仿写语篇”3种题型。我们分别对使用者对题型的实用性进行调查,结果如表5-4、5-5:

表5-4 《韩语写作》I常设题型实用性统计

我们将表5-4中各种题型实用性较高和高的百分比相加,得出各种题型实用性由高到低的排序:仿写语篇(62%)、完成句子(23%)-回答问题(6%)。三种题型比较,“回答问题”属于实用性较低的题型。

表5-5 《韩语写作》II常设题型实用性统计

我们将表5-5中各种题型实用性较高和高的百分比相加,得出各种题型实用性由高到低的排序:仿写语篇(58%)、句子(完成/改写)(50%)——解读范文(29%)——词语搭配或选择(21%)——回答问题(17%)。比较6种题型,后3种实用性偏低。

六、结语

通过对两套汉韩中级写作教材练习的考察,以及使用者的反馈调查,我们发现:

(一)两套教材的编写模式基本相同,反映出相同的教学理念,都重视过程写作的训练,这种编写模式得到学习者的认可。

(二)在练习题量方面,《韩语写作》总题量比《汉语写作》大;《汉语写作》课堂练习题量的比重高于《韩语写作》;《汉语写作》每课练习题量分布均匀,《韩语写作》分布不均。学习者认为的适宜练习量均比现有教材练习题量少。

(三)在练习题型方面,两套教材共有6种共选题型,《汉语写作》的常设题型比《韩语写作》丰富。从学习者反馈看,分析范文写作思路、语篇写作(仿写)、语段写作(仿写/改写/补写)、口头语段表达、句子(完成/改写)等题型实用性较高,而解读范文、词语搭配或选择、回答问题等题型实用性偏低。

注释:

[1]蔡永强.发展汉语中级写作(I、II)[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2]韩国延.世大学韩语学堂[M]한달완성한국어쓰기중급(中级韩语写作)(I、II).韩国延世大学出版部,2008年。

[3]李绍林.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编写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4]刘弘,凌雯怡.国内外而与写作研究现状与特点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3).

[5]杨惠元.论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的练习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

[6]周健,唐玲.对外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考察与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张念金松姬孙景熙广东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

猜你喜欢
题量韩语语段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体育单招考试数学试卷命题特点分析与展望
基于语段加标推导和特征核查的TCG分析及接口区分条件
韩语称赞及应答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思想政治课练习的布置及讲评
汉语测试
不同语段理论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