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研究

2016-02-22 11:43纪璇李晨光
科技视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

纪璇 李晨光

【摘 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生物医药行业的跨域技术研发合作日益频繁。本文基于数据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特性,发现了这类创新网络演化的企业弥补自身研发能力不足和满足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化需求动因,以及拓扑结构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地位,并提出了基于产学研合作的跨域创新网络发展对策,为京津冀一体化创新合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创新网络;生物医药;结构演化

0 引言

1)生物医药网络产生背景与发展

生物医药是国家政府对于安全性管制要求极高的行业,同时也是国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而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Rothwell 指出网络创新是继技术推动模式、需求拉动模式、交互模式、综合模式后的第五代创新模式,是未来创新研究的主导方向[1]。随着科学技术研究从“线性模式”到“网络模式”的转变,生物医药这个看似传统的行业实际上也渐渐由以供应链生产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网络模式,逐渐向技术研发合作创新的网络模式转变。生物医药网络是以医药企业本身及与其合作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结点,线性连接所形成的随机网络结构。传统的生物医药企业网络结点主要包括: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地方政府、制药机构、运输机构、医院及零售商[2]。生物医药企业之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技术创新来形成创新网络,能够有利于高效地发挥人才优势,提升研发准确度,降低研发成本,和形成企业原始性创新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2)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的核心驱动力

根据美国FDA对于全球技术科技产品的审批来看,1996年 FDA 批准了56个新药,而 2010年只批准了21个,可知生物医药产品开发面临发展的瓶颈[3]。为了解决产品技术研发瓶颈,应对科技的瞬息万变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跨国企业纷纷加大了新药的科研投入。以地域优势为基础的区域生物医药技术交易网络正逐步推动这一产业创新网络的发展,各个结点在互惠网络中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4]。加之,生物医药企业中大量人才缺口制约了企业的研究发展,而高校和研究机构掌握着前沿医药核心技术并不断申请专利,却没有合适的技术转化渠道。因此,生物医药企业的对外研发合作是弥补自身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和满足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化需求的双赢举措。通过生物医药产业各环节的分工合作,达到多方互利互惠,提高研发针对性和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但是,由于创新网络演化过程伴随非核心技术组件剥离,导致网络拓扑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为创新网络的研究增添了异域特色,有必要探讨跨区域技术合作研发基础上的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特性。

因此,本文基于数据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特性,提出了基于产学研合作的跨域创新网络发展对策,为京津冀一体化创新合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获取数据

以京津冀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名录为关键字,查询国家统计局专利检索系统,得到103家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及中介服务机构间合作的研发关系,从而确定创新网络拓扑结构。我们运用矩阵的形式,通过Ucinet6.0软件得到京津冀医药的创新网络拓扑结构。通过数据的采集和绘制,我们发现京津冀医药企业之间已经产生了小范围、局域性的合作关系网络,医药企业通过相互的合作来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但这种合作所包含的企业少和局域性导致了医药技术的局域性。

1.2 创新网络关系图

基于邻接矩阵网络拓扑结构生成机制,根据已经得到的数据和掌握的京津翼医药企业专利合作关系绘制出创新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1所示)。从节点度、介数、接近度、特征向量、聚集系数和子图等几个指标可以分析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中心性, 进而可以判断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程度。我们剔除非关键技术创新组件即非专利性质的创新节点(如物流、零售等),得到基于专利合作研发的京津冀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图1中红色为京津冀生物医药企业,蓝色为高校和研究院所,有了各大高校和生物研究所与医药企业的合作,京津冀地区(除个别非常成熟的大企业)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生物医药创新网络雏形。

图1 京津冀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图

2 结果分析

在京津冀生物医药创新网络中,生物技术研究所和高校成为了重要的结点(图1中蓝色结点度较大)。通过生物研究所和高校,各大医药企业的关联度更强了,医药技术的创新和也会随之变得简单。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地区生物医药、技术工程及生物制药企业合作达数十家,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创新研究机构对医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如图2所示)。

图2 拓扑结构特例

网络拓扑结构分析过程中发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一个京津冀网络中的一个创新结点,联接了北京同仁堂等6个医药企业,北京同仁堂也作为一个结点,联接了中国中医研究院等6个企业,这样北京中医药大学就可以通过北京同仁堂联系到其他的5个创新结点,通过结点之间的多次合作,每个企业都可以选择更加适合企业医药科学技术发展的合作伙伴,这样既降低了合作成本,也增加了合作的成功率。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医药创新合作发展的小群体,通称子网,可以通过子网内相互的沟通联系,来满足企业对于其他合作伙伴的需求。子网内结点在与外部发生技术合作行为时,带动该结点所在子网迅速与其它子网连接,最终形成连通网络,促进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形成。

3 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网络发展对策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首都高校外迁的总体规划正在研究,对于高校搬迁河北、天津项目,因为还需要三地之间的协调,三地之间要进行密切合作和洽商。其实高校外迁对于京津冀医药研究是件好事,京津冀地区医药企业可以更好的利用高校间的交流合作,从而进行学科和技术的学习[5]。

通过对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地区的医药技术合作关系相对频繁,天津地区和河北地区相对于北京没有那么密切。天津、河北地区的医药企业,可以寻找北京的高校和研究所进行合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掌握核心技术,通过观察其网络拓扑结构从而省去中间不必要的结点合作,从而降低成本也降低合作风险,实现京津冀共同发展。同时,京津冀地区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工合作,北京地区主要负责医药技术的创新和开发,天津把握住自己的优势,重点利用精密仪器进行生产和出口,而河北地区则是可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生产。这样,每个地区各司其职,又可以通过创新结点交流沟通,更好的推动京津冀的医药企业的进步。

4 结语

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发展,也决定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通过对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发现了这类创新网络演化的企业弥补自身研发能力不足和满足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化需求的动因,以及拓扑结构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地位。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如果医药企业可以合理利用创新网络,通过省际间产学研合作,达到互利互惠的效果,那么对于京津冀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乃至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工程创新发展,都是一个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Rothwell R.Successful industrial innovation: critical factors for the 1990[J].R&D Management, 1992,22(3):221-239.

[2]王飞.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研究——以上海张江为例[J].科研管理,2012,33(2):48-54.

[3]王飞.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特征探析——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 南京社会科学,2011(1):149-155.

[4]刘凤朝,刘靓,马荣康.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吸收能力与区域创新产出——基于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实证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15(5):774-781.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