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食品类专业“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6-02-23 13:02王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现代学徒制

王磊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职教师资队伍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由“双师型”向“三师型”转变将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院与吉林金塔集团合作为契机,基于高职食品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与实践,深入研究“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培养途径,以此促进高职高专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22-02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规定,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多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以注重“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培养或者构建“学校+企业”型师资队伍结构为建设的主要内容。这样的队伍结构确实在一定时期满足了职业院校的迅速发展需要,但在一定程度上欠缺了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即仅重视在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指导。面对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双师型教师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我们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院与吉林金塔集团合作为契机,基于高职食品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与实践,提出在原有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基础上建设“三师型”(双师+职业指导师)教师队伍的目标,从专业指导、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三个方面充分发挥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引导和支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强调:“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重点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视,并且为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就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以后的生源素质和生存质量。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专业知识指导、专业技能指导、职业指导三个重要部分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很多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清晰的认知,对未来的规划只是浮于表面。

调查表明,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由辅导员或专门的教师承担,其职业指导的内容仍停留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以及指导学生如何制作个人简历、如何提高面试技巧等层面。由于专职的就业职业指导教师不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行业需求,对学生缺少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和专业性的职业发展规划,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这一局面对于高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来说是极端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与专业脱离的“大众化”、“宽泛化”的职业指导模式,提出由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来完成其职业指导。因此,“三师型”教师概念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基于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发展需要,因为只有这些与学生有着相同学科和行业背景的专业化“职业指导师”才能根据行业发展的态势和要求提出实用性指导。通过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操作以及职业规划三者的统一,帮助学生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如何择业等方面进行全程、全面地辅导,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学生盲目就业、工作不稳定、频繁更换工作的现象,以期能够实现发展性就业,完成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三师型”教师概念的内涵

“三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双师型教师同时拥有职业教师的能力,而是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实践操作能力及就业指导能力三者在知识、技能、观念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因此,“三师型”教师队伍不仅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指导能力。“三师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态度融合于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指导,通过平时有意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教学、实践、职业指导三位一体,实现“1>1+1+1”的效果[1]。总之,“三师型”教师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力,了解企业和行业发展前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插入行业和职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提前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有个初步了解,提前为就业做出规划。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食品类专业“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途径

职业院校要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力,能够为学生量身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及职业规划与指导能力的“三师型”教师队伍,应该突出对教师职业指导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种要求已经逐渐从单项素质向综合素质转变。教师的职业指导与实践指导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有效的平台。从职业教育发展史看,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2]。

1.基于“现代学徒制”构建“职前—职后全程工学双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分院与金塔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继承与借鉴“职前—职后全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全面深化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开展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职前—职后全程工学双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职前企业工作与学校学习交替教学,职后企业培训与学校进修交替培训,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有机衔接,打通和拓宽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发展通道,完成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具体内容见图1。

2.基于“现代学徒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通过“职前—职后工学双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以学校名师工作室为基础的教师流动工作站,建设以企业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为主导的技师工作室,通过校企双方选派与聘用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广泛开展学校与企业人员互聘、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与联合建设专业等工作,提升企业师傅执教能力与学校教师生产实践能力。以双向流动建设校企专业团队与促进校企双方人才合理分布与优化为工作宗旨;以校企关键技术、管理人员岗位互聘、双向流动为工作机制;以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基地与企业生产研发基地为工作基地;以双方相互挂职锻炼、短期工作、项目合作为工作途径;以职院教师直接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员工培训等工作,企业人员直接承担职业院校核心课程教学、参与技术合作研发等工作为工作内容;以专业专兼教师比例保持动态1∶1为工作目标,全面提升“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3.通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提升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选派教学科研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培养教师岗位操作技能,提升职业技能教育水平。通过教师的顶岗实践,了解企业真正的需求,与企业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三师型”教师不应该只去企业的车间,同时应去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实习,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以及企业需要怎样素质的员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平台,职业院校教师可以从“职业人”的角度掌握职业技术技能的应用过程,尤其是体验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掌握从工作任务到学习任务的演变和设计[2]。

参考文献:

[1]刘杨军.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1,(7).

[2]施晶晖.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