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16-02-23 22:04罗美琪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高职学生爱国主义

罗美琪

摘要: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本次阅兵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深入人心且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智能化的今天,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多方挑战。本文主要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对目前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37-02

一、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概念

关于爱国主义并没有统一的说法。《辞海》中解释:“爱国主义是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行为和感情,是对待祖国的一种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爱国主义内涵丰富,随着学术界对爱国主义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对爱国主义的解读也涌现出各种不同的论断,无论从何种角度阐释爱国主义,都离不开对其本质的阐述。综合来看,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理论和行动实践,反映了个人与其所属的国家民族之间的精神联系,是从人们爱自己的骨肉亲人、爱自己的故土故乡发展而成民族之情和祖国之爱。

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交汇点。针对不同的年龄层,爱国主义教育的着重点和内容不尽相同。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激发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引导高职学生爱国主义行为、促进高职学生养成爱国主义品质。

二、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

1.综合国力的提升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晚清以来,中华民族不断受到外国势力的侵略与打击,中华民族在接连不断的战火中忍受着丧权辱国的屈辱,被讽刺地称为“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二大的经济实体,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大大提升。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人们对国家的集体认同感,给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2.国家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明确要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同年9月,中宣部等10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要求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更好地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务。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掀开了爱国主义教育崭新的篇章。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明确将“爱国”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个倡导中,可见国家对爱国主义教育越来越重视。

(二)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

1.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促进我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全球化进程也给了国外不良势力扰乱我国经济文化环境的机会。通过互联网,国外不良势力宣扬反国家反社会的煽动性言论,散播不实消息,扰乱视听,严重污染我国文化环境和舆论安全。高职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定的时期,容易因外界煽动而动摇爱国热情,甚至做出反动的行为、发表反动言论,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中的开展。

2.市场经济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百姓的生活愈加富足,但也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助长了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风,凡事均以有用无用论来判断价值,唯利是从的价值观无形中渗入学生中。这不利于集体主义的培养,淡化学生对国家利益的关注,有的学生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来满足个人需求,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3.文化多元化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以及网络的不断普及,各类意识形态从多渠道传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意识形态包含着激进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政治立场不坚定、个人价值观不明确的大学生极易被动摇,若不及时地加以更正和引导,将严重阻碍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1.国家的重视给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为了给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我国从幼儿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并通过支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措施来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爱国思想。高职学生进入大学时,其爱国主义思想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2.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使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挑战。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是未来全球发展的大趋势,造福了广大人民群众。然而,全球联系愈加紧密给我国造成的意识形态冲击不容小觑。面对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不少高职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对学校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持有怀疑的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碎片化的趋势,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人生信仰。

3.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其一,高职院校注重专业技能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不受重视。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学校的边缘课程,只要不挂科就可以了,能否学到知识并不重要,以至于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时得过且过。其二,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单方面地听老师授课,课堂参与度低,无法提起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其三,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不善于思考问题,认为学习的知识没有用处,对待任何课程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阻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进行。

4.多数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趋于理性,少数学生爱国行为出现偏差。多数高职学生能够用理性的方式表达爱国热情。然而,高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尚未成型的时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缺乏对社会事件的理性思考,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在各种反日活动中,部分大学生跟着游行队伍在路上砸日本车、日本商店,对日本人大肆谩骂,偏离了爱国应有之义。

四、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1.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对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影响。(1)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有两面性。一方面,高职学生比小、中、高的学生思想更加成熟,思辨能力强,利于他们迅速且深入地学习爱国主义思想。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易受外界煽动,导致其对爱国主义认知出现偏差。(2)高职学生“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知识”的学习态度阻碍其爱国主义教育的进行。不同于本科生,高职学生多以就业为导向,更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以便毕业后能尽快投入工作。对待思想政治等文化类课程,高职学生大多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只要不挂科、不影响毕业即可。在众多课程之中,高职学生更倾向于逃思修课,即使在课堂上,也埋头干自己的事情,这大大弱化了思修课程对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2.环境因素对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影响。外界环境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及受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有重要作用。外界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1)积极的社会环境对爱国主义教育有积极影响,反之,其消极因素会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不利作用。人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事件、社会观念均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每一个人,包括高职学生。当前,社会上不良之风盛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浮夸之风充斥人们的生活,高职学生常常被这类事件、言论包围,长此以往,必然弱化其爱国主义思想。(2)家庭环境是指家中的父母、长辈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以及家庭环境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环境本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受自身教育程度的限制,许多家长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不明确,无法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者的重任,部分家长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家庭无关,以至于无法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作用。(3)学校环境是高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学生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在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三下乡等实践中内化爱国主义思想。然而,由于高职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重视度不高,思修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从课堂中受到的教育变得非常有限。

(二)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对策研究

1.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加强感恩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并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在合法范围内理性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2.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思修课老师应该不断创新课堂形式,改变过去老师说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利用课堂讨论、课题研讨、主题游戏等形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和思考中形成对爱国主义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各类专业课程中也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令学生时刻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3.净化外界环境,为高职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政府、社会各界应增强责任意识,自觉为社会提供健康的舆论环境和氛围,政府应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监管,依法严惩散播不法言论的群体或个人。学校应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校园文化当中。家庭应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意识,为学生提供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典藏本)[K].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唐凯麟,邓名瑛.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朱桂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高职学生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