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抗体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2-23 12:44王英利赵克强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效价猪瘟

王英利,赵克强

(河北省沧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沧州 061000)

猪瘟抗体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英利,赵克强

(河北省沧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沧州 061000)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为了提升猪只养殖的安全性,需要加强动物防疫管理。猪瘟是危害最大、最受重视的一种病,被列为国家一类疫病。目前我省大多数猪场都进行猪瘟免疫,而且是长年的、持续的、大剂量的免疫,免疫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猪瘟时有发生。本文根据猪瘟抗体检测情况,谈谈猪瘟免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仅供参考。

1 猪瘟抗体检测情况

2015年下半年,笔者对辖区的91个规模猪场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在91个猪场中送检的1300份猪血清检测猪瘟抗体,猪瘟抗体效价在1∶64以上的猪915份,占总检测数的70.4%。各个猪场的猪瘟抗体合格率相差悬殊,合格率为100%的有48个场,合格率在60%的有29个(其中未达到合格率的有14个场)。被检的猪中,猪瘟抗体效价高的达到1∶1024,效价低的只有1∶4。检测结果表明,本区域内规模猪场的防治工作还有待于加强。

2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综合分析检测结果,笔者认为免疫抗体合格率不高的原因如下:

2.1 免疫程序的影响

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大多数养猪场一般采用种猪“一刀切”免疫,母子同时免疫和超免这3种程序。

“一刀切”免疫程序好处是易操作,降低劳动强度。在受猪瘟威胁地区或发生猪瘟时可以很快控制疫情的发展,减少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是这种方法很难保证仔猪首免时间的合理性,同时对怀孕母猪,尤其是怀孕后期母猪会有不良影响。如果确实需要坚持“一刀切”,就必须经常对仔猪的母源抗体进行监测,随时调整仔猪的首次免疫时间,使仔猪首次免疫避开母源抗体干扰,而又不给猪瘟野毒提供感染机会。

超前免疫的方法。在哺乳期间仔猪如果有发病的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也确实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际中却难以实施,如母猪生产时间过长或者夜间产仔、仔猪出生后已吮吸了初乳、疫苗稀释后保存时间过长等,都会导致免疫失败。

2.2 免疫注射的问题

“打飞针”是防疫人员的一贯作风,在临床上确实节省时间但也存在漏打少打的现象,有的注射时不消毒不换针头,有的免疫密度偏低,过早注射等。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有的猪场听信一些所谓的专家,对仔猪14d时进行初免甚至有的在7d免疫,完全忽略了母源抗体的存在,这严重影响了免疫效果。防疫注射操作不规范,造成免疫失败在生产中应引起重视。

2.3 重视种猪忽视其它阶段的猪只

有的猪场认为育肥猪出售,不需要免疫,打了浪费钱,因此放松了对育肥猪的管理,只重视对种猪的免疫,忽视了仔猪,特别是育肥猪的免疫。有的盲目引种,引种前不做检疫,引种后也不做相关的隔离措施,直接混群饲养,使本场猪带毒,形成恶性循环。

2.4 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

免疫抑制疾病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免疫效果,它们会使猪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猪瘟的免疫保护力,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的存在。但养殖户对免疫抑制病及其危害几乎没有认识致使猪对猪瘟等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另外饲料霉变、饲料营养差、环境差、高密度免疫接种等原因造成猪群亚健康使其抵抗力下降,所以尽管疫苗再注射也提高不了其免疫抗体滴度。

2.5 滥用药物

滥用药物是猪场常见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厂家宣传仔猪初生就要进行药物保健,这是非常错误的。

猪场一旦发病,盲目的的滥用抗生素,当感觉用药无效诊断是猪瘟时,这时再免疫猪瘟疫苗,一是错过了最佳免疫时间,二是易产生抗药性,这也同时影响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另外,有的猪场在免疫前后使用磺胺类等免疫抑制类药物,这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疫苗的效果。

2.6 疫苗管理不善

疫苗是不同于其它产品的一种特殊产品,疫苗本身对环境要求比较高,运输、冷链保存中断等均可造成疫苗失效,而猪场技术人员恰恰在这些环节上未能按要求严格执行,导致疫苗质量受到影响,效价降低。另外销售渠道混乱,出现假苗或失效苗。一些猪场为了贪图便宜,使用免费赠送的疫苗或者非正规渠道的疫苗,由于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导致疫苗效价低或失效,致使免疫效果差,抗体水平低,最终导致免疫失败。

2.7 养殖观念落后

一些猪场老板的观念还停留在上世纪80~90年代,缺乏科学的防范意识和饲养理念,认为以前就是这样养猪现在还是这样。另外,一些猪场消毒设施不齐备或者形同虚设,频繁流动人员,卫生条件差,对病死猪不隔离不处理,使其成为传染源,造成疫病的流行。

3 建议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强饲养管理,切实提高猪群自身的抗病能力

(1)健康的猪群在免疫时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因此,在饲喂时应保证饲粮的数量和质量。

(2)在保证饲喂的基础上,同时应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坚持自繁自养,杜绝传染原的传入。

(3)划分出生产区和生活区,对生产区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检疫措施。

(4)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为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3.2 规范使用药物

使用活疫苗前后一周内,不应使用抗菌或抗病毒药物,有些药物能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尤其是在免疫前后不规范地使用磺胺类、病毒唑等这些药物,从而影响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

3.3 严禁使用霉变饲料

在生产中因为霉变饲料导致母猪流产,假孕、不发情的现象比比皆是。霉菌毒素可以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免疫抑制。因此,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各种原料的质量。

3.4 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

近年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感染等呈上升趋势,这些疫病都可以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从而导致猪瘟的免疫失败。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做好猪瘟免疫的同时,也应重视和科学的防范此类疫病。

3.5 定期抗体监测、淘汰带毒猪

猪场猪瘟持续感染的根源在于带毒猪的存在,因此,要对猪场进行定期的抗体监测,对反复接种抗体水平仍然很低以及带毒猪应作淘汰处理,彻底消除猪场猪瘟病毒的隐患,以使猪场的猪瘟得到控制与净化。

3.6 严格把控疫苗的质量关

疫苗的好坏直接影响免疫效果,因此采购疫苗时一定秉持“两正一小”的原则,即选择正规厂家、正规渠道、不贪图小利。另外,猪场在疫苗运输和储存上严格按照说明执行,不要因小失大。注射时严禁用大号针头和打飞针,以免造成疫苗注射量无保证。免疫注射前应对针头进行彻底消毒,尽量做到一猪一针,如无法办到也应做到一窝用一个针头。

3.7 指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猪场的免疫程序一定是在科学的监测的基础上建立的,不是人与亦云。一旦免疫程序确立,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对于某一种传染性或侵袭性疾病的免疫程序设计必须依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疫苗的特点相结合,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免疫程序,但目前有不少规模猪场在免疫程序的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结果导致一些疫病常常发生,给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总之,猪瘟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点,对猪瘟的防控不能完全依赖于免疫接种,还要有科学的监测手段,完善的规章制度,科学的饲喂,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等综合的防控措施。在整体观念上秉持的基本原则就是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4.072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效价猪瘟
情绪效价的记忆增强效应:存储或提取优势?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