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淘汰及其防疫管理

2016-02-23 12:44王雪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种猪检疫畜牧

王雪飞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银浪牧场,黑龙江 大庆 163453)

种猪淘汰及其防疫管理

王雪飞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银浪牧场,黑龙江 大庆 163453)

种猪;淘汰;防疫管理

淘汰种猪就是将生产能力下降明显或者已经消失的公母猪进行宰杀,从而培育生产能力更加出色的公母猪,保证养殖场种猪的生产能力。防疫管理工作是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减少疾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养殖工作顺利进行。

1 种猪淘汰和防疫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种猪淘汰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种猪生存的时间要比育肥猪生存的时间更长,育肥猪当达到出栏的标准之后,就会被宰杀,进入消费市场,而种猪则要进行后代的繁殖过程,其生存的时间更长,这种长时间的生存和繁殖,使得种猪的肉质、营养出现下降,甚至会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不应当进入消费市场,但是,多数养殖场并不希望种猪浪费,所以私自宰杀的情况仍然存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1.2 防疫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种猪的防疫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操作不当较多,养殖场的从业人员操作不规范随意注射疫苗和抗生素类药物,使猪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不仅不利于种猪的生长,同时还会影响仔猪的身体健康;(2)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养殖场的不当操作难以发现;(3)兽医队伍乱象较多,许多没有资质的兽医人员也从事防疫工作,他们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工作的水平还有待提高;(4)养殖场的防疫知识和能力不足,其防疫工作的开展一般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其科学性很难保证。

2 提升种猪淘汰和防疫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管理力度,实行检疫签证制度

畜牧管理部门在检查的过程中,要重视种猪的检疫工作,并为其建立一套完善的检疫签证制度,以此来避免种猪的私自宰杀行为,管理部门要认识到种猪淘汰管理的重要性,摒弃以往的放任管理模式,提升管理的强度,并让养殖从业人员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以促进淘汰工作走入正轨。

对种猪中的老弱病残群体要及时淘汰,这样可以保证种猪群体的质量,并减少传染疾病的出现,相关监督部门要建立免疫证记载记录,建立种猪的免疫病名以及免疫耳标,通过这种方式提升管理的科学性,保证种猪群体的健康水平,养殖场的从业人员要主动报检,寻求监管部门的帮助,兽医检疫人员应当认真履责,控制种猪传染疾病的源头,避免疫病的扩散。

2.2 加强种猪的防疫意识,提升养殖的科学性

相关畜牧管理部门要注意提升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提高他们的养殖科学水平。这种不当的淘汰和防疫问题在现如今的养殖过程中仍然比较常见,养殖户自身不懂得其中的知识和原理,其行为必然会存在不当,所以,监管部门要起到监管和教育的责任,帮助养殖户提升防疫意识,使其了解种猪淘汰的必要性以及随意宰杀的危害性,组织养殖户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在淘汰种猪时,要具有种猪检疫合格证明,并配备防疫标识,如果养殖户私自处理,则应当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2.3 建立有效的巡查检查制度

在监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发现养殖场的不当操作,发现其淘汰种猪中的问题以及防疫工作中的乱象,为此,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巡查检查的力度,制定更加有效的监管制度,提升监督的效率。同时,养殖所在区域的动物卫生监督所,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现问题之后及时上报,对于养殖户的违法问题,要及时进行惩罚,已达到教育的目的。

2.4 建立本行业的协会,加强行业管理

相关的养殖户可以进行联合,组建本区域内的行业协会,以此增强行业自律性,提升种猪管理的效果,政府相关部门要起到牵头的作用,积极促成行业管理协会的成立,这样也能减少政府部门的工作压力,有效促进管理方式的改革。该行业协会可以选择资质健全、价格合适的合作单位进行种猪的淘汰处理,实现种猪资源的再利用,并为养殖户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促进养殖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管理部门要对行业协会进行必要的监管,定期检查其工作的成绩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检查其是否建立了相关的检疫、卫生、消毒和防疫制度,避免其不认真履职,保证行业管理协会能够真正为养殖户服务,能够为我国的畜牧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1]张国红.动物疫病防治的健康养殖战略(上)[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1)∶11-13.

[2]张国红.动物健康养殖工程专论[J].河北畜牧兽医,2011,17(5)∶6-8.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4.077

猜你喜欢
种猪检疫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