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授治学改革措施探讨

2016-02-23 14:09王忠堂邓子玉王芳刘劲松梁海成李艳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理念措施改革

王忠堂 邓子玉 王芳 刘劲松 梁海成 李艳娟

摘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高高等教育创新能力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授治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授治学”,是指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群体积极参与高校的科研工作、学科发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风建设等活动。新时期的教授治学理念应该是“治校先治己,治学先治人”。作者从教授治学的理念、教授考核方法、改变“重科研,轻教学”观念、改革教授的职责和义务等方面阐述了高等学校教授治学实施措施。

关键词:教授治学;理念;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116-02

高等学校是以教学和学术工作为核心,逐渐去掉行政氛围、重视教学和学术是高等学校发展建设的根本目标。在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教授群体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教授自有的最大能量。给予教授群体最大的发言权,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也是我党“践行群众路线”活动的重要体现。因此,开展教授治学对于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质量,关于高等学校教授治学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建议。

一、改革“教授治学”理念,适应现代大学需要

新时期的教授治学理念应该是“治校先治己,治学先治人”。“治己”是“治校”的基础,“治己”就是要求教授个体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吸取或获取新知识和新理论,放眼未来,勇于创新,只有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达到大家可以信赖的高度,才能有资格、有能力、有精力去治理学校层面的相关工作。“治人”是“治学”的前提,“治人”就是要以改造人的意识形态作为出发点,从根本上让大家认识到学术与学问是至高无上的境界,不能用价值和金钱来衡量学术成果的价值,因为学术成果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代表着人类认知世界的进程,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授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积极创新的热情,才能影响一批又一批青年学者和学生加入创新队伍来,使年轻人从根本上认识到学者是以获得新知识为主要目标,创新过程是一种快乐的工作过程。“治己”,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学校应该给予教授群体一个宽松自由的自我提升环境,即对于教授的考核方法,不应该局限于某些量化指标,鼓励他们在完成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任务的同时,也投入一定精力进行经验总结、交流、关心公共事务,包括社会的和学校的;此外,要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术和教学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科研方向、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提高素质教育等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要给教授一个潜心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团队建设的环境和条件。“治人”,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授群体认真总结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经验交流会,把经验和知识传承给青年教师和学生。

二、改革教授考核方法,兼顾量化指标与集体责任

大学教授应该是一名学者型教师,是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的新知识传递者。科学家未必是良师,教育学家未必具有创新才能,但大学教授必须既是良师,又是创新者,他承担着科学技术的创新性研究工作,也负责把高深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实,教学工作中的学术成果也应该作为学术水平评价的重要内容,扩展学术的真正内涵,建立教学学术成果的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在我国现有教育制度条件下,改革现有教师评聘与考核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及发展现状,制定合理可行有效的聘任及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授的经验和作用,提高高等学校整体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现在各个大学的评聘条件和考核指标,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包括科研项目级别、科研经费数量、科研获奖、学术论文、专利等几个方面,只要科研指标完成了,教学指标一般都很容易完成。所以就出现了全国教授“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制定合理可行高效的教授评价和职务晋升标准,要加大对教学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鼓励教授参与教学研究,并把教学绩效与教学学术成果作为教授考核与评价的重要指标,真正形成教授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氛围。让乐于教学的人潜心教学,让善于创新的人勇于创新。

三、改变“重科研,轻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成果的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传统的大学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的管理,与此同时,“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日益突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985工程”和“211工程”战略基本上是同步推进的,但后者强大的示范效应与大量资金投入,使他们在资金方面无后顾之忧。而对于许多一般大学,在规模扩张之后对资金及学科建设经费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就要求各个职能部门都把工作重点放到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方面来,“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就自然形成了。无论是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还是研究基地、工程建设项目等评估指标中,科研成果都是主要评价标准,这就使大学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与精力向科研工作倾斜,而大学又将科研通过量化分摊到各个教授团队。因此,为了完成分摊指标,教授们没有精力置身于教学研究工作中。另外,教学工作过程复杂和效果滞后,很难取得相关学术成果,即使在教学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也不一定能够取得效果,即使取得成绩,其在考核指标中的作用也是微薄的。科研工作的政策导向,形成了以科研成果评估为主的教授考核与评价制度,以及职位晋升、奖金分配等都与科研成果密切相关。从各个方面的利益分析,可以看出教学工作处于“出力不讨好”的状态,尽快扭转这种态势,是目前规定教育改革重要工作之一。改变“重科研,轻教学”观念,首先,完善评聘条件和考核制度,促使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在学校各个级别的评聘条件和考核指标中,加大教学研究工作及成果的指标,或者作为科研成果的替代成果。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是引导大学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提升大学教授教学责任的关键。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发挥对教学的导向作用。科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保证大学教学活动正常运行和有效开展的关键。

四、改革教授的职责和义务,充分发挥教授作用

1.教授治学的个体职责。个体职责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学术水平、教学水平。高等学校教授治学首先在于治自身,即包括教授的学术道德、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服务社会等关于自身综合素质,研究与教学并重是大学的首要原则。学术道德是教授自身的首要责任,作为高等学校最高层次的学术群体,也应该是道德风尚的典范,必须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严谨的学术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学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创新素质的提高,教授的责任是在继承知识的基础之上,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开展创新性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教授必须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包括研究方向、学术水平、教学工作、服务社会领域等,制定合理可行的科研工作目标、教学工作目标、学术目标等。

2.教授治学的集体职责。教授治学的集体职责是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包括学术、学科、教学和学风等方面。在学术方面,要求教授群体为学校提出治理方案,制定有效措施来提高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包括制定学术规范、学术标准、学校相关科研奖励、制定学校职称资格评定条件、负责职称评定和聘任及考核工作。保证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只要是教授,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校的学术工作贡献自己力量,一切学术活动都要实事求是,论证有据,以追求真理为宗旨。在学科建设方面,制定学科建设目标、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是教授治学的重要部分。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及办学特点,制定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及建设目标,制定学科建设重大决策,制定学校学科设置,制定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遴选及考核条件等。教授群体熟悉学科建设方向与不足,了解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要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科方面的作用。在教学研究方面,参与制定学校教学管理文件,包括专业培养计划、招生计划、学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校相关教学文件及管理条例制定,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制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具体措施,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学风建设方面,学风包括学习风气和学术风气,大学教授的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严谨的学术风气、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主张学术自由、学术争鸣和学术繁荣,实现良好的学术风气。良好的学风有利于把本学科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高高等教育创新能力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授治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新时期的教授治学理念应该是“治校先治己,治学先治人”。改革“教授治学”理念,才能适应现代大学需要。改革教授考核方法,才能激励教授投身于学校公共建设事业方面来。改革教授的职责和义务,才能充分发挥教授的经验作用。改革教授委员会职能,并赋予相关权力,才能使教授投入相当精力,致力于学校集体责任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文杰,张莉.“教授治学”的困境与“大学章程”的破解之道[J].高校教育管理,2014,8(1):42-47.

[2]燕爽.论教授治学——责任途径保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51-55.

[3]王春燕.论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J].沈阳大学学报,2011,23(1):60-62.

猜你喜欢
理念措施改革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改革之路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革备忘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改革创新(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