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团队教育理念在高校新生班级建设中的实践探究

2016-02-23 14:55田怡萌张怡凡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破冰自我管理规矩

田怡萌 张怡凡

摘要:班级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而新生班级的建设既是关键性开局,又关系到新生是否能够迅速适应和融入大学生活。同时,“95后”大学生逐渐登上大学舞台,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又为高校班级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探索高校新生班级建设的新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阐述体验式团队教育的几个关键理念,深入剖析了这些理念对于高校新生班级建设的启示意义,并根据高校新生群体的特点,探讨设计了体验式团队教育理念的具体应用模式,为班级凝聚力建设、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体验式团队教育;新生班级建设;破冰;规矩;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143-02

近年来,随着“95后”大学生走入高校校园,这批崇尚自由、宣扬个性、渴望自我管理的年轻人为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探索高校班级建设的新方法新模式,对班级班风建设、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校班级建设的关键在于成立之初的组织和引导。对于刚刚步入高校的新生,校园环境的陌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远离家乡的孤寂都会造成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而班级,作为他们的第一个心灵归宿,需要快速融合凝聚,让来自五湖四海互不熟悉的精英学子万众一心,打造富有战斗力的班集体,进而在班集体的积极促进下,逐步培养学生完成成长的蜕变,真正成为富有理想和思想的成年人。

一、高校班级建设面临的挑战

1.班级凝聚力不强。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在成长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部分学生甚至在入学几年后依旧将社交范围和朋友圈停留在高中阶段,不愿融入大学集体;此外,高校学分制的培养模式,以及走读式的上课方式,使得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上课时间地点都有可能不尽相同,班级的界限也因此被打破变得模糊;再者,近年来高校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蓬勃发展,对丰富校园文化,充实第二课堂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分散活跃在不同的学生组织和社团中,然而却因此对班级建设的关注度和热情有所降低。

2.部分学生集体意识、纪律意识淡薄、踏入高校校园的“95后”大学生已迈入成年人行列,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自由和独立,不愿受到约束,因此对于集体的认知较少,集体意识相对淡薄。此外,经历过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以及高考的洗礼,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目标感缺失、思想松懈的问题,加之大学与高中不同的授课学习方式,导致部分学生纪律意识淡薄,学习生活态度极其松散。

3.班委自主性发挥不够。班委是一个班级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的关键力量,新生班级通常会在入学之初通过竞选和民主投票选拔出班委,成立班级管理的领导核心。新班委在工作之初会相对积极投入,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然而,随着时间增长,烦琐事务性工作增多,班委逐渐丧失了工作积极性,只是机械地作为信息中转站,或应付性地完成工作,其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限制,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对班委的培养和锻炼,以及工作能力提升方面的悉心指导。

二、体验式团队教育理念的启示

体验式团体教育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体验式团队教育技术为途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体验情境,通过呈现、表达、转换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互动、分享,在充满艺术的美感中把知识内化,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体验式团队教育理念是一种对学生在成长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主动思考、自主活动为特点,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这种理念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学生自我成长、自我管理搭建有效平台,很符合当代大学生以及高校班级建设的特点。下面以其中几个关键理念为例,阐述其给高校新生班级建设带来的启示。

1.破冰。一场体验式培训之初,培训师一般会通过热身项目充分地破冰,培训师也会亲自参与其中。这个阶段不仅需要培训师与学员之间建立信任、融洽的关系,团队学员之间也要相互认识、增进了解,打破僵局,目的就是营造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培训氛围。破冰环节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培训效果以及团队的凝聚力建设。

2.事先约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验师培训正式开始前,就需要将这个理念深入到学员心中,让学员有组织有纪律地参与后续的培训项目。例如,关手机、不迟到、不早退、守规矩等这些行为约束需与学员事先约定,如果违反约定将接受一定的“奖励”。事先约定有助于培养学员的纪律意识,增强团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3.自我管理。体验式团队教育强调学员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可以引导团队成立核心领导小组,其他学员每人也都承担一个角色,分工协作,将舞台完全交给团队学员,由其独立完成一个项目,例如自编自导一次演讲比赛、策划完成一个体验式培训项目等,同时培训师还要引导学员自我反思,分享反馈,在不断总结中收获成长和提高。

三、体验式团队教育理念的应用模式

对于高校新生班级这个群体,既存在着客观上的陌生和差异,也有着成长发展的共性,以及对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强烈渴望。因此体验式团队教育理念特别适合在新生班级建设中应用,具体的应用模式可围绕“破冰融合”、“建立规矩”、“自主性培养”等三大部分来设计,打破新生之间的陌生局面,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使新生尽快融入班级,适应大学生活。

1.破冰融合,增强班级凝聚力。高校新生班集体在形成初期,是一个并不成熟的崭新团体,共同目标、规则约定、工作机制等方面尚未明确,团体成员之间也十分陌生。因此首先需要破冰融合,打破僵局,为新集体营造出一种健康融洽的氛围,使得新生迅速在班集体寻求到归属感,增进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理解和相互认同,从而更易形成共同的集体目标,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破冰融合的方式可以采用体验式团队教育中的热身项目,如大风吹、麻雀变凤凰、松鼠与大树,重点在于通过破冰热身,调动学生的情绪,消除陌生和尴尬,加速新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心理和认知上迅速融合凝聚为一个集体。

2.建立规矩,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新生班级在破冰融合的基础上,班级成员对集体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情感归属,同时也逐步开始形成共同的集体目标。然而在为目标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可靠的制度保障。俗话说“丑话要说在前面”,建立规矩要越早越好,因此需要引导新生班级尽早就纪律约束达成一致,激发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为班级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奠定有效基础。

3.自主性培养,启发学生自我管理。刚入大学的新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属于被动式的接受,缺乏主观能动性。因此高校教师需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引导新生班级建设,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启发学生自主管理,让其真正成为教育主体。高校教师要将班级管理“放权”于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承担起班级建设的责任,建立人人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制,如组建班委核心组、轮值班长制、定期述职、总结反思、定期民主改选等,让每个人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将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相结合,提升学生对于班级建设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

四、体验式团队教育理念的应用原则

将体验式团队教育理念具体设计应用在高校新生班级建设中,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成长陪伴的作用,确保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在具体实践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教师的引导陪伴原则。新生班级建立之初,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消除隔阂、减少陌生感,还可以帮助新生班级建立基本的运行秩序。这个阶段要注意的是引导而非主导,避免大包大揽、事必躬亲,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后续班级的自我运转打下坚实基础。新生班级的自我管理机制试运行后,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逐渐凸显。对于教师来说,这个阶段要注意的是陪伴而非放手,需要以陪伴者的身份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建设中,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相伴成长。与此同时,以平等尊重的方式表达建议,与学生一起总结反思,分享经验教训,共同完善班级运行管理机制。

2.学生的自我管理原则。体验式团队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培养,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班级自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确保全员参与,每个学生都承担特定的角色,发挥独有的作用,鼓励学生在探索实践和总结反思中实现对班级的自主性管理,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得以巨大提升。

综上所述,体验式团队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十分符合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这种理念深入渗透到高校新生班级建设中,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应用模式,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高瑞敏,张顺.体验式教育视阈下高校班级活动的开展和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2]杨东峰,高珋,杨春婧,徐阳,李浩然.体验式培训在高校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13,(22).

[3]雷恒平,张爱玉,卢凤莲.生态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新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2).

[4]王海威,乔娟.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班集体建设中运用的实验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3).

猜你喜欢
破冰自我管理规矩
“按规矩办”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法媒:北京“破冰”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