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

2016-02-23 14:55万程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万程

摘要:用教学语言来促使语言能力发展,是双语教学的本质。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本文着眼于提升双语课程教学质量,遵循教育部制定的相关规范与要求,结合南航实际情况,确立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展望双语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181-02

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不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课程是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双语教学是将语言习得贯穿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创设语言环境和不断强化“教学语言”。用教学语言来促使语言能力发展是双语教学的实质。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因此,进一步确立双语教学体系以及研究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于双语教学之路能够走得更顺畅和持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提升双语课程教学质量,遵循教育部制定的相关规范与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为逐步确立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展望双语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的重点

1.课程设置及实施标准的制定。将英语作为一门知识来学,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获取信息以及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中国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出路之一是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早在1986年,许国璋先生就主张英语教学在不同教育阶段应有所侧重:中学六年学习一般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大学前两年学习分科(文理法)英语,大学后两年包括研究生学习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双语课程就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它的设置及其实施标准的制定对双语教学具有指引性意义,而且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双语课程的设置及其实施标准的制定受制于学校目前的师资状况、学生群体状况以及课程设置现状等,因此,学校可根据自身状况设置适宜的双语课程并制定其标准,但一定要针对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的准入标准做好教师的双语教学实践培训。

2.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的研究。师资水平是双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教育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师资力量的贡献率,我国双语教育的起步较晚,这是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从开展的范围来讲,中西部地区更是起步晚、起点低,在各大院校还没有成体系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这就导致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师数量短缺,上岗教师教学水平不够理想的现状。首先在教师的培养机制上,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高校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大部分师范类院校在教师的培养上注重专业能力的塑造,却不注重外语水平的提升和本专业外语的学习,开展的课程也较为形式主义,要从教师队伍的培养入手,加强在校学生的专业外语考核和培训。二是在校任职教师的培训机制,在校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把握很好,但是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对于这个现象,学习可以采取岗位培训政策,针对不同教师的课业实况进行本专业外语的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建议给教师出国实训的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不足。其次,从外校引进双师型教师,甚至从国外引进双师型的专业人才,都是解决教师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3.双语教材建设方案的研究。目前高校对双语教学普遍采用原本教材这是适合双语教学的目的的,然而原版教材的选用也有一些问题。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较厚的原版教材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在一个学期完成对其的教学工作的,所以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进行取舍,而对于不同语言难易程度的教材可以组织相关方面的语言专家进行认定。此外,由于原版教材价格昂贵,超出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一般而言对教材的选择都是以影印版为主。教材的选择要体现出当地院校的特色来,根据学校的不同教育目标来编订教材,根据不同双语课程的难点来制定教材的研发工作。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体现一线教师的意志,加入一线教师多年教学的经验,同时要注意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结构紧密。

4.双语教学辅助环境建设方案的研究。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1)浸入式双语教学。作为起源于加拿大的一种教学形式,浸入式教学法主张学生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需要被“浸泡”在母语之外的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而不使用母语。(2)保持式双语教学,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国/本族语言,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二种语言逐渐代替本族语言在部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3)过渡式双语教学,即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能力,双语教学辅助环境可参考以上三种方式,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因而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造更佳的视觉环境;创造更佳的听觉环境;创造学生参与课程的环境。

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案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1)学生主导型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建立英语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采用学生主导型的课堂教学模式;(2)构建多维立体教学平台在教学手段方面,应形成融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为一体的多维立体的教学平台。

6.考试考核改革方案的研究。人们对双语课实行闭卷还是开卷的看法不一,鉴于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都是刚刚起步,学生对双语课的接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可考虑半开半闭型考试,制定合适的开闭卷比率,开卷部分应该有更多的能够让学生发挥的主观题。

7.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设方案的研究。双语教学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教学过程,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语言环境和多学科配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有别于普通课程,因此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主要从两方面来确立:(1)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①教学设计,即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外语的要求;②教学管理,在组织管理上所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的英语表达和其他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生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③教学效果,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参与程度如何,是否能够保障整体学生有参与意识。(2)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①对学生进行考核,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学生的考核最能说明双语教学效果;②评教,除了教师采取听课的形式对双语教师进行评教外,还应该积极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学生对双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

8.完善双语教学管理制度。双语教学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学院都需要制定合理的双语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双语教学的评估方式等相关政策,既要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又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双语教学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9.完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学习是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仅通过一两门双语课程的学习就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双语教学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语言的学习做到“不断线,不断链”。可考虑每一学期或至少每一学年开设1~2门双语课程,使双语课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教学阶段,形成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保证双语教学的可持续性。比如,从大一的专业基础课“电路原理”到大二的专业必修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再到大三、大四的专业选修课“EDA技术”等。

二、结论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而漂洋过海进入我国,并逐渐发展为当今各高校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十多年的发展中,各高校及相关课程的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双语教育还未进入成熟阶段,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确立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细化实施方案,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国的双语教学标准,不断提升双语教育教学水平,培育出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本研究的内容紧紧围绕双语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的确立,提出九条具体的研究内容,从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案、教学评价,到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的完善,较全面的考虑到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各个重要环节。前七个研究内容是双语教学建设的基本要素,需要仔细地斟酌,确立合宜的方式,后两个研究内容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和管理课程的最终实现,使得双语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能够合理的制定和实施。

参考文献:

[1]丁立平.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197-198.

[2]刘芳,孙福万,等.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5,(01):16-23,79.

[3]赵武.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123-124.

[4]刘献君.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4,(02):62-69.

[5]罗立彬.案例法应用与双语教学效果的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5,(05):78-79.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