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2016-02-23 15:27倪桂杰刘国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倪桂杰 刘国民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服务生产线,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高技能的人才并有效推进劳动者持续职业发展的新型教育类型。本文从七个方面,个别地方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例,提出对新形势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237-02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服务类型,现代职业教育符合当前的就业环境与从业背景,通过对职业人才的技能培养与素质提升教育,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当前的人才需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宏观上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部署,按照现代生产方式和产业技术进步要求,重点培养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产业等领域的发展需要加快完善人才支撑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计划是基本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电力行业本身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要求发电企业要安全、高效、清洁生产。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本身隶属行业办学,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本文从七个方面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例,谈谈我对新形势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解。

一、重视学生建设

优质生源是专业良性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这里将学生建设工作放在第一位,将学生作为专业建设体系的主体。就业招生工作不只是简单的事物性工作,就像一条高速公路,“出口制约入口”,出口的问题解决好了,入口就顺畅了。将就业工作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努力搭建学生满意的工作岗位平台,高度重视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从而进一步吸引高质量的生源,才能使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校期间应当接受专业教师的全程指导,学生的心理、学业、专业、职业及社团活动应该有系统性的辅导,使学生从入校门开始就认识、喜欢专业,明确职业方向,使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二、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专业建设按照现代生产方式和产业技术进步要求,重点培养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当由企业、学校及学生三方共同参与,落实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度;专业建设负责人应定期到省内外各电力集团公司、电厂、设计单位和相关学校进行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利用现代便利的通讯工具和网络同现场人员进行信息交流,尤其是近几届工作在相关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适时制订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调整专业建设目标,实现专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相适应,更好地满足电力行业对专业技能的需求。通过近几年的走访调研,针对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笔者自身能够立足职业分析,在把握专业工作岗位的性质与特点的基础上,以“技术核心一体化”的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为切入点,结合当前的专业教学大纲与课程开展实际制订出精品课程方案,建立起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理实一体课程体系,探索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并能够按照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目前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指导委员会中企业专家的参与有待深入细致,在校学生的参与很少。

三、课程建设保持与培养方案的系统协调性

目前,课程是专业建设实施的基础与落脚点,一个专业的课程之间是有机联系的模块,课程建设应保持与培养方案的系统协调性。一个专业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团队内的教师应该沟通与协调,结合专业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以“核心技术一体化”作为课程联系纽带,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按岗位所需的技能和必备的知识能力进行分解,将教学内容和要求与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并贯穿课程体系建设始终。所有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均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的建设也需要行业、学校及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不断完善。另外要积极加强素质教育培训,其关系到学生的未来道德水平与综合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方面。随着今年素质教育的宣传与推广,素质教育活动逐渐实现了与现代职业教学的并重。体现在职业教育的教学环节中,即素质教育的开展首先要立足整体,与当前的教学大纲基本契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积极构建就业能力强、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后备人才,实现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双向提升;其次素质教育的开展要将学校与社会、企业、家庭联系起来,通过多方面的引导与教育,形成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广热潮,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最后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注重方式,简单的知识灌输与说服教育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应从学生的心理层面入手,分析其心理需求,借助引导与感染体现素质教育培养的目的。总之,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推广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师资建设

要想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水平,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全国知名电力职业学校,结合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提出了“立足电力,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养与指导,十分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随着近几年我国电力行业的变革,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学习当前的电力理论知识,学习最前沿的电力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引导课堂教学,对机组热控设备的维护、运行、安装、检修等一系列操作程序掌握熟练,更好地解答学生疑问。职业院校可以定期举办教师技能培训,鼓励教师深入基层调研实践,实现教学技能与实践水平的双向提升。此外,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定期开展技术比拼,增强教师的教学压力,促使其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始终能够用最新的知识引领课堂。目前部分教师已在业余时间加入相关的协会组织,积极参与行业科研项目,通过实地锻炼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借助雄厚的师资力量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郑州电力高等专业学校一直都在同行业的前列。

五、做好实训教育,促进精品课程建设

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手实战能力的培养,因此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深入校企合作,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与实训室,积极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整个实训基地遵循多渠道、多形式的构建原则,通过前期走访调研确定合作对象,考察工作环境结合教学大纲确定实训项目,立足实训项目自身特点加大投资力度,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室,实现学生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的掌握,实现生产实训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借助实训基地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实现自身的精品课程建设。

具备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还需配套的软件。教师在实施、推进实践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基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目前,我们的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训。例如在基本的常规实验基础上,即学生预习,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分组操作,如弹簧管压力计的校验、1151变送器的校验等,又开设了设计型研究实验。安排2周的时间,进行设计型实验的综合训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三、四个人,分别拿到不同的仪表,教师只就实验内容及目的进行简单阐述,学生自主把握实现操作步骤及仪器设备的设计与连接;在学生完成设备安装与连接后,教师进行检查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然后鼓励学生在设备安全、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实验,教师实时给予必要指导;实验完成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成果,并就其中的优秀成果进行汇报,针对实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旨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答疑能力与创新意识。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考核的一部分。其次,在完成上述实验考核后进行单人才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硬件安装能力、线路排错能力、现场仪器调试能力及应用工具的能力、记录能力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核时,适当地提问,了解学生的真正掌握情况,最后再写一篇反映整个实训过程的报告。成绩由三方面综合评定,也可根据实际的创新情况增减成绩。

六、适当开展科研工作

高职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中的最高教学层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理应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鼓励青年教师与学生的科研立项。但是这几年不断扩招,使得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师资力量相对有限,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课程的指导上,这意味着科研立项的精力相对减少,加上学校经费的相对紧张,科研立项项目屈指可数。科研工作其实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是实验室建设的有效补充,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入发掘,是对现有教学成果的延伸,理应贯穿在职业教学的每个环节。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科研立项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积极尝试,动手操作,对于其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十分必要。因此,必须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力度,同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从而促进学校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持续改进

现代职业教育的持续改进具有必然性,实现这种必然需要三方面的努力:首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办学教学理念,着手建设完善的监控与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完善的体系构建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实现持续改进。其次要结合学校本身的办学特点与教学实际,确定适合自身教学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案,该体系与方案的制定离不开当前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构建高校精品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提升教学水平。最后,要选择有效的反馈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公正合理的评判,针对意见反馈发现教学不足,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改进教学。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才能构建现代职业学校更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外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