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与导

2016-02-23 16:05张瑞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张瑞安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任务中的问题解决不是一般的实际操作技能,而是属于智力活动技能,严格地说它既形成于学生的心理内部的智力活动,又形成于外部的一般操作与实践。这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信息技术教师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引与导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279-02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那些进入“死胡同”或陷入“迷宫”的同学们引出来,并把他们导入解决问题的轨道之中呢?《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给我们这些信息技术教师一个方向盘,它明确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已是一门新型的工具性学科,学生怎么掌握这些“部件”与“整体”的关系,具体地说就需要执教者在教学中怎样把学生引入到教学任务之中,当学生遇到难题时又怎样教会他们巧用这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学生在“山穷水尽”时出现“柳暗花明”,并顺利进入“又一村”。

一、适时的引与及时的导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课《认识文件夹》时,我先让学生把全文浏览一遍,以此让培养思维与质疑联系起来,因为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有所思才会有所得。教学中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装满各种文件的文件夹及学生十分熟悉的报纸夹让大家观察,从而引入本课的关键词“文件夹”。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白电脑里面也有与实际生活中功能一样的文件夹,其作用就是文件的收纳箱,有了它,存放文件就十分方便,查找也一目了然。经这样的引出,学生心中那紧张、焦虑和陌生感便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因好奇而跃跃欲试。

在此基础上我及时地导出本课的关键所在,让大家动手新建几个文件夹,并学会把文件存入于文件夹之中,经过这样有意识的在知识关键处、在理解疑难处引入,却能让学生在愉悦思考中导出问题解决的根本所在,培养了他们那种多思、善思、爱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此一来新建文件夹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就在大家意犹未尽之时,我锋芒一转,再次引入,那么多的文件夹,你怎么知道你的文件放在哪个文件夹里面呢?学生们面面相觑,仿佛又一次陷入深山迷雾之中,此时,我再次用“当你到大型超市购物,怎样才能快速的找到你所要购买的物品”为例,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经这个问题导出,学生们的思维就像打开闸门的潮水一般,大家恍然大悟:我们必须要给每个文件夹进行重命名。给文件夹重命名的教学要点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地被突破了。

二、趣味的引与激励的导

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大多数是靠上机操作来完成的,小学生答题容易受思路的干扰造成负迁移,为此,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多采用趣味法来引入,再用激励法导出,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并培养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思维程序和能力,并牢固掌握。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电脑病毒与危害》,咋一看题目,就够让他们后怕,于是我从人体易感冒这件事讲起,因为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又最容易发生的病,一些同学感冒后吃了几天药还未见效,同桌的同学本来很健康但由于不注意自身防护,也不知不觉的感冒了,最后不得不上医院。到了医院后,医生要进行抽血化验,这是为什么呢?医生要抽血化验,就是要确定病人感染上哪种病毒,再对症下药。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初步认识了计算机和我们一样会感染上病毒。这时我再指出,计算机的病毒其实是一种有害的程序,这种有害的程序之所以叫做病毒,是因为它和生物病毒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和破坏性。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高度集中了,紧接着,我再激励大家,只要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会应用一些杀毒软件,是完全有办法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的。因为计算机病毒“发作”时通常会出现一些“症状”,及时地发现这些“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和清除病毒。经过这样有趣的引入和充满激励的导出,大家对病毒危害的恐惧心理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为日后正确、安全地使用电脑养成良好习惯打下了基础,让电脑真正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好帮手的信心也随之树立起来。

三、间接的引与直接的导

信息技术课教学有相当一部分可采用间接的引入后再直接导出。间接的引入,即执教者不采用开门见山式的直奔本课教学内容,先让学生以其他方式自由训练,待学生练到一定程度后才把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导出。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课《敲敲键盘,听听歌》,我在要求学生熟记键盘的键位后,在完成键盘指法练习任务时,为克服指法训练那种枯燥无味及部分学生不愿吃苦的现象,先以游戏形式引入,以此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使之津津有味地进入学习状态,如此反复,大家很快就练熟了。紧接着,我便直接导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盲打”训练。因为有了前面辉煌的战绩,现在要求大家用毛巾裹住双眼训练,同学们已是无所顾忌了。最后,我播放视频,要求大家在视频结束时完成,效果相当的不错,多数同学都能提前把26个字母按顺序打出来。这样,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轻而易举的掌握了,难点也在轻松、愉快中突破了。实践证明,采用间接引入后再直接导出任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明的引与暗的导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时同样需要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学习氛围当中,而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需要我们采用暗渡陈仓的方式,当然也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就要执教者在引入时应十分明了,甚至直截了当,毫不含糊。而对于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就无需讲得面面俱到,所谓的点拨就是一点即可,就是采用四两破千斤,留有余地让学生再深入研究,再思考一番,这样在实际操作中虽然会耗时些,甚至会遇到点麻烦,但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应该会更牢固,学生会记得更深刻。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课《学文字编辑,编排我的作文》,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熟练地修改作文,并掌握一些简单的版面编排及对文字进行修饰呢?教学时,我先将自己一篇编排好的短文让大家看,再出示一篇未编排的短文直接让大家依葫芦画瓢,在交代完任务后便让学生按例题中的各项格式进行训练,实际操作时,尽管同学们很认真、很刻苦,但从大家那紧皱的眉头中,我还是看出他们一定遇到了一些困难,果然不出所料。几分钟后,大家就开始问这问那,有的不知道按“Delete”键删除插入点光标后面的文字,有的弄不明白在选定字块后可以通过“编辑(E)”菜单中的“复制(C)”、“粘贴(P)”命令进行字块的复制、剪切和粘贴操作,至于格式的设置,更是五花八门,个别同学还闹出不少笑话,对此,我从不正面解答,但句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尽管一些同学吃了几次败仗,但还是会静下心来慢慢的摸索,一节课下来,看似一无所获,殊不知,大家在摸索中收获颇丰:有的掌握了格式刷的妙用,有的懂得给这段文字处理上些颜色,有的已经学会加粗、倾斜、下划线,等等。

五、引与导并非一成不变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与导并非一成不变,因为每一节课的任务完成都是由人与机的结合,人主导机、机辅助人。所以,在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紧紧围绕大纲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有时教师引入的问题,学生已有一定了解,就大胆地留给学生过后自行消化即可,无须再费时间来导出讨论,否则,将出现多此一举的局面。有时部分引出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深奥,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教育者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导出,从而达到引与导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地在教师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创新意识引领下,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获得技能,在探索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主人。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