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6-02-23 16:05张建严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主体作用实践能力

张建严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它是一种信心毅力等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因此,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初步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作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283-0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人人都有创新的兴趣与能力,这种兴趣与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且中外科学家一致认为:人的大脑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目前只利用了5%~10%,有待于大力开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改变教学观念,改变只重知识目标的倾向,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重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笔者认为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的活动中,他们在老师启发指导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解题和学习方法,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等均属创新能力。这些表现不是很成熟的,也不是系统的,但教师应善于抓住创新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这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莫大的好处。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下一些做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诱发学生主动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高低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疑”是思维的开端,小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思维往往越出成人划好的圈子,那就要引导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面对学生的突发奇想,即使错了,也要鼓励他们的勇敢精神,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兴趣对学生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因此上课前的导入可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将要学习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怎样学。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1]。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不是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很快地归纳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出来。

二、开放教学,让学生全面参与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克服“接收器”被动学习的现象,这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激励学生主动去思维、去探索、去创造的重要途径。

(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数学教材中的规律、计算方法、性质等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后,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还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讨论,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后得出:如果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但如果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几倍,或者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几倍。通过这样的引导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

(二)放手让学生操作。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操作是思维的体操,通过操作能助长思维。有关学具、几何概念、公式的推导等应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演示。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生不仅在操作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而且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补充有代表的针对性的实验,或设置探究性的实验,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之间要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仅锻炼学生协助能力,而且教会学生尊重、宽容对方,能听取别人建议和意见。

(三)放手让学生去小结。

小结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小结,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等,它能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可以发展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2]。在教学中,有些新的知识要通过旧知识的转化过来,有些新的知识也是旧知识的发展,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内在结合。因此,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有目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环节。例如,学习“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可指着教室前的柳树问:“不能破坏这棵树,能够准确地测出它的直径或半径吗?”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有一个同学说用“标杆测量”,有一个同学说用“平衡原理”,这时,我就进一步启发,这些测量的方法也可以,但不是很科学,怎样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去测量呢?有些学生经过回顾思考就豁然开朗地说:“先测量周长,然后计算直径。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这时,同学们已把这些学习转换为自己求知的内部需要,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必然就好了。

三、引导提出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理论,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学生敢问、善问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具有民主气氛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问,让问题走进课堂[3]。正如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说过:“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

其次,要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可以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形式训练。例如:“某工厂有男职工240人,相当于女职工人数的 ,女职工有多少人?”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又如:“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有多少人?”让学生改变条件并解答。另外,学习新课后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从而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

最后,要注意提问的质量。能不能提出问题,提出多少问题,是否标新立异这都是反映出学生学习思维深度和能力水平,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提问更为重要。总结时要及时给予表扬,给予成功体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四、引领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有些新的知识要通过旧知识转化过来,有些新的知识也是旧知识的发展,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内在结合。因此,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环节。例如:在三年级应用题复习中,我出示这样一道题:“有一根长56米的铁线,第一次剪掉10米,第二次剪掉12米,剩下的比原来少多少米?”经过读题、审题后,大部分学生是这样列式的:56-(56-10-12)。解题思路是:用原来铁线的长度﹣剩下的长度=剩下的比原来少的长度。我并不满足于此,进一步进行点拨,能不能换个角度思考呢?求剩下的比原来少多少米?其实也就是求什么?想一想,这题还可以怎样求解?经过一番思考,学生豁然开朗,找到了新颖、简捷的最佳解法:10+12=22(米)。这时我们就可看到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在闪耀。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知识

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初步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在教学新知识、新内容时,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教学“利息”这一节内容前,我先让学生事先对有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经教师轻轻一点拨,学习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并很快掌握了所学的内容,然后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应用到实际生活,让他们计算假如家里存款1000元,定期三年到期利息是多少,取款时本金加利息共是多少。然后计算与生活相关的税金、保险金,学生就很快掌握了“求利息”的算法,并正确地算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实施自主探索可以有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探索精神,形成探索的风气,实现课堂优化,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总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只在于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享受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达到乐于参与学习的目的[4]。

参考文献:

[1]李广前,刘得月,刘得亮.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2.

[2]黄华志.谈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

[3]邴珍秀.在思考中问,在问中学[J].中国科技纵横,2011.

[4]杨丽娜.培养学习兴趣,快乐学习数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主体作用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