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回顾与展望

2016-02-23 10:43王红勇
河北渔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石斑鱼紫红渔业资源

王红勇

海南省渔业资源丰富,近海自然条件优越,为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多年来海洋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水域环境的污染,导致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尤其是底层鱼类资源,渔获物的种类组成变化较大:其一是资源中优势品种变换,其二是品种间在总渔获中的比例差异幅度趋于缩小。为了保护和恢复资源,开展增殖放流是十分必要的。海南是我国斑节对虾的主要分布区,具有一定的资源量,但是由于大量捕获亲虾导致斑节对虾生物量急剧下降;海參、海龟等也因近年来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而大量采捕使其生物量减少。因此,如何保护海南省海洋渔业生物资源,使海洋渔业能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海南省从2001年开始进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至今,实施休渔禁渔制度,严格控制渔业捕捞强度,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经过十几年的放流增殖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海南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在三亚南山鲍鱼自然保护区增殖放流鲍鱼苗10万粒,在琼海市万泉河放流单性罗非鱼苗100万尾,在松涛水库库区放流鳙、鲢鱼苗100万尾;2002年在三亚市近海投放人工鱼礁20个,增殖放流黑鲷鱼苗15万尾;2003年在三亚市近海投放人工鱼礁25个,增殖放流红鳍笛鲷鱼苗5万尾;2004年在三亚湾海区投放红鳍笛鲷和紫红笛鲷鱼苗10万尾;2005年在陵水新村港沿岸水域投放点带石斑鱼苗8万尾,在文昌清澜港沿岸水域投放斑节对虾稚虾1 200万尾和带放流标志的斑节对虾3 000尾;分别在临高新盈港和三亚港沿岸水域放流紫红笛鲷苗和红鳍笛鲷苗各70万尾;2008年在临高新盈港海域放流紫红笛鲷苗30万尾和红鳍笛鲷苗50万尾;2009年在三亚港沿岸水域放流红鳍笛鲷、紫红笛鲷、斑节对虾、珍珠贝和扇贝等700多万尾(粒),放生海龟19只、鲸鲨3只、鲎32只;2011年在三沙市中沙海域放流石斑鱼苗3万尾、麒麟菜苗10 万株,分别在三亚、儋州和临高白蝶贝自然保护区放流大珠母贝苗种30万粒,石斑鱼苗和斑节对虾苗5 115万尾;2011年在中沙海域投放藻类苗种10万株、鱼苗3万尾和贝苗5万枚;2012年在中沙海域投放1 000只海龟、西沙海域投放500只海龟,在海口市演丰镇曲口码头放流紫红笛鲷鱼苗20万尾、石斑鱼苗1万尾、斑节对虾苗1 000万尾,在海南岛的东、西海岸放流紫红笛鲷鱼苗100万尾、卵形鲳鲹鱼苗100万尾和斑节对虾苗5 000万尾。

2 海南省开展渔业种质资源增殖调查

近年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在中、西沙开展渔业底播增殖和渔业资源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文昌、琼海、东方、陵水和海口等放流水域,其增殖放流结果显示:金鲳鱼、红鳍笛鲷、斑节对虾等渔汛在近海海域重新形成,放流虾类渔获产量与放流前同比提高1倍以上,各放流品种的投入产出比平均达到1∶15,放流的鱼虾苗种成活率约在80%。在三亚市海域投放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活动,通过对礁区进行调查,鱼类品种从原来的10多种增至50多种,投礁后藻类和螺类的捕捞产量较投礁前增加5倍以上。

3 海南省开展渔业种质资源增殖放流的前景展望

海南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不仅可以增殖鱼类、贝类、虾蟹类,还可以增殖藻类。增殖的品种可以多种多类,重点优先考虑育苗技术成熟的种类,以及过去在当地海区资源量较大的经济鱼类。未来今后几年,就鱼类而言,石斑鱼、红鳍笛鲷、黄鳍金枪鱼等,因捕捞强度过大,各主要经济鱼种资源皆已衰退,应以上述品种增殖为主。贝类应以泥蚶、黄边糙鸟蛤、波纹巴非蛤、大珠母贝、翡翠贻贝、合浦珠母贝、华贵栉孔扇贝、塔形马蹄螺、羊鲍、杂色鲍、耳鲍、栉江珧等品种增殖为主,而虾蟹类则以斑节对虾为主,如有条件还可以增殖新对虾属的种类,近缘新对虾等。

(收稿日期:2015-10-29)

猜你喜欢
石斑鱼紫红渔业资源
2020—2021年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小黄鱼繁殖力现状
盐源紫红香芋的丰产栽培技术
紫红扁担
鲜美的深海鱼类(一)
渔业资源基层治理的多元协调
河北沿海焦氏舌鳎资源现状分析
基于渔业生态足迹广东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
偷看你的少年
桑葚
垂钓石斑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