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武镇冬季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种植技术

2016-02-24 17:53李美存石屏县龙武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现代农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切块病株种薯

李美存石屏县龙武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龙武镇冬季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种植技术

李美存
石屏县龙武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冬季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是新兴的一项农业产业,是利用冬闲田地创收的一个新途径。文章结合石屏县龙武镇农业生产的实际,经多年的实践总结,阐述了冬季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种植技术的基本要领。

[关键词]冬季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技术

石屏县龙武镇位于云南省中部,红河州北部、距县城北向87公里。地处东经102°13′~102°29′分,北纬23°54′~24°06′。东邻石屏县哨冲镇,南接石屏县大桥乡,西与玉溪地区新平县接壤,北与玉溪地区峨山县接壤,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23公里,总面积325.01平方公里。境内最高峰是尼白木克山,海拔2454.2米(石屏县境内第二大高峰),最低是育英村河,海拔860米,海拔相对高差为1684.2米,立体气候显著,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年平均气温在10.9~20.6℃,最冷月平均气温6℃,最高月平均气温18.5℃。年总辐射为124.2千卡/平方米,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雨量充足。全镇辖14个村委会,84个自然村,1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143人,其中农业人口21339人,占总人口数96.4%;人均耕地0.952亩,80%以上是旱地。近年来,冬季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渐成熟,由普通露地栽培发展为地膜覆盖栽培,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发展冬季马铃薯可以充分利用冬季资源,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省时省肥、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地膜覆盖不仅可提早下种,提早成熟,抢住大春季节栽上春玉米,实现一季早带多季早,而且因提早上市,解决蔬菜春淡,既当菜又作粮,实现增值增收,农户反应较好。

一、种薯准备——选种、切块、催芽

首先是选种。选种的依据是当地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适合龙武镇种植品种有合作-88、宣薯2号、丽薯6号等。这些品种较抗病,耐脊薄,适应性广;丰产和商品性好。其次是切块。为了既合理利用种薯,又保证种薯的含水量及生活力,在种植前15~20天进行切块。切块原则:切种环境保持通风透气、无日晒、干燥、阴凉的室内;尽可能利用顶端优势,保证每个切块有1个芽眼,每个切块在25克左右,减少切口面积。再次是催芽。将用500倍多菌灵或甲双磷锰锌浸种消毒好的种薯块堆捂在自家院场有散射光照射的地方,堆捂在干燥的稻草上高度50~60厘米为宜,外加稻草或遮荫网等保温材料覆盖,在25~28℃的条件下,一般15~20℃即可出芽,催芽中每隔3~4天要翻看一次,有烂种要拣除,太干要喷点水。

二、种前工作——选地、整地、施肥

选地应选择前茬不是种植茄科作物(如蔬菜、烤烟、辣椒、茄子)且涝能排、旱能灌、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田地。按“大芽块、大畦面,深种、深培土为主”的“两大两深”马铃薯栽培技术,深耕深耙是深种的前提。因此,当田间土壤水分达到机耕要求时,应及时机耕,深25~30厘米,并做到两犁两耙,以达到田平、土细的要求。地块耙碎后按每墒宽100~110毫米分墒,按株距25毫米,行距40毫米,每行栽4株打塘,打塘深25~30毫米。由于地膜覆盖管理期间不便施肥,因此,整地要一次性施足肥料:亩施12:8:24复合肥50千克(高钾含量),尿素30千克,钙镁肥30千克及农家肥1~2吨。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下种、喷药、盖膜

根据石屏县龙武镇的气候条件,最佳种植时间为10月中下旬。每亩用种量200千克左右,以3500~ 4000株/亩为宜,双行植,畦内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芽眼朝下,伤口向上.播种后覆土要均匀,覆土厚度8~10厘米。播种盖土后,用花洒桶按每亩30担水的量淋施,使垄面表土湿润,让薯块有充足的水分发芽。喷药:盖土后用丁草胺或乙草胺等除草剂除草,亩用120毫升对水60千克均匀喷洒畦面。盖膜:喷施除草剂后铺上宽1米厚0.005毫米的地膜。地膜要摆平,拉直,扯紧,贴紧畦面,从畦边铺至沟边,用泥土将薄膜四周压紧,压实,防止空气透入。

四、大田管理

1.苗期管理

当幼苗长至3~4厘米时,进行“十”字口破膜引苗,即15~20天种苗出土顶到地膜时尽快打孔出苗。孔口尽量开到最小,并用细土将膜孔封严压实。遇到干旱要注意灌水,使畦沟底1/3的高度淹没为宜,土壤潮后及时断水,并排干。放苗过程中随时注意是否有地下害虫及病株,发现病苗要立即拔出,并连同种薯周围土壤一并取出,以免扩大感染,将病苗位置用土封住,补苗时不可在原位再补,必须离病株位置15厘米以外补苗,发现缺苗现象,要查明原因,若薯块有病,处理方法同病株,若其他原因,种薯催芽后再种在缺苗位置。也可在田头种上一些苗备用,土壤干旱要坐水移栽。每塘留2~3株壮苗。

2.水肥管理

马铃薯施肥以基肥为主,在现蕾前,可以追肥,追肥以氮素化肥为主,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随灌水施入肥料,无灌溉条件的地区最好用追肥枪直接施在根际土壤。追肥时应根据施肥总量计算,一般为总量的1/3。可一次追肥,也可分成两次,一次在苗期,一次在现蕾期。开花后,还可以用叶面肥喷施,主要是磷酸二氢钾,以促块茎膨大和淀粉积累。马铃薯蕾期至开花期需水较多,有条件的地区应视土壤墒情灌水,各时期保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苗期65%,块茎形成和增长期75%~80%,淀粉积累期60%~65%。肥水管理目的是现蕾前促进地上生长,现蕾后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生长。

3.马铃薯打顶

土壤肥力高,水分充足,密度过大的情况下,下部叶片受光不足,通风透气不良,二氧化碳含量偏低,地上部茎叶不断徒长,茎细长,易倒伏,此时,要把顶芽及上部侧芽割掉,有时徒长严重要将顶部尚未展开的叶片一齐割去,以抑制徒长,增强中下部叶片的光照条件。

生长正常的田块,开花初期或蕾期要将花穗摘去,花及浆果要耗费大量光合产物,摘去之后有利于块茎膨大及淀粉积累。

4.地膜马铃薯病虫草害防治

(1)主要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马铃薯病毒病、环腐病和晚疫病。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感染源是带毒种薯,传播途径是蚜虫,或叶片摩擦汁液传染。也可由带毒农具、衣物、动物皮毛等传染健株。防治的前提是杜绝带病种薯,即选用培育抗病品种,推广无毒种薯,同时多次防治蚜虫。

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方法一般是采用芽栽,以减少传染途径;催芽淘汰病薯(病薯不发芽或发芽侵);切刀消毒;抗病育种及用实生苗生产种薯;使用脱毒种薯等。

马铃薯晚疫病各地普遍发生,病害严重。具体防治措施:培育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薯田,推广脱毒种薯。防治中最关键的是处理中心病株,发现病株要立时拔除消毁。马铃薯开花前后,是检查中心病株的关键时期。发现病株或田间多处有中心病株时,要立即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1%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1000倍液,65%代森锌,50%敌菌清,50%退菌特500倍液,每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马铃薯除上述三种严重病害外,还有早疫病、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干腐病、癌肿病等等。可用农用链霉素、井岗霉素、可杀得、杀毒矾、瑞毒霉等600倍至800倍液进行防治。

(2)主要虫害。马铃薯虫害在苗期主要是地下害虫,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后期地上害虫有28星瓢虫、块茎蛾、蚜虫等。

蛴螬和蝼蛄可用50%地亚农乳油500毫升,加水25千克,喷洒洋芋种薯250千克,待种薯晾干即可播种。也可用50%辛硫磷拌种薯。出苗后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浇灌幼苗,或配成1∶100的毒土耙入地表,防效较好。还可用辛硫磷、呋喃丹制成毒饵诱杀。

地老虎主要咬食马铃薯靠地面处的茎、造成缺苗断垄。可用糖蜜诱杀器或灯光诱杀。还可用50%的嘧啶氧磷乳油制成5%的毒土或颗粒剂,撒在幼苗基部四周的土面上,也可用50%辛硫磷2000~3000倍液喷洒植株。

金针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米加水25~ 50千克,拌种薯250~500千克,拌种薯125千克均有较好防效。也可用胡萝卜或马铃薯切成细条,与30%呋喃丹颗粒剂混拌,埋入水中,进行诱杀,还可用麦麸皮与敌百虫制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进行诱杀。

28星瓢虫的成虫和幼虫主要取食马铃薯叶子,可用60%敌百虫500~800倍液喷雾,对幼虫成虫均有较强的杀伤力。危害严重时可进行多次喷药,每隔2周喷药1次。

蚜虫能传播马铃薯的多种病毒,可用乐果、灭蚜净、抗蚜威等内吸杀虫剂多次喷雾防除。

(3)杂草。在马铃薯生长期间,要常去查看膜间及穴孔处的杂草生长状况,发现杂草,及时清除,以防止杂草顶破地膜,以减少与马铃薯的养分竞争与损耗。

五、适时采收

冬季马铃薯地膜覆盖早熟栽培以鲜薯提早上市为栽培目地,当块茎达到一定大小,就可陆续收获上市。采收早,产量虽低一些,但此时期市场价格好,效益高。上市迟,市场价格虽低,但产量又高,不会影响产值。因次各地可根据市场行情把握采收,一般从3月至4月上旬都可陆续采收上市。

参考文献:

[1]中华园林网.《洋芋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2014 年9月.

[2]于德才.《冬季马铃薯超高产种植与管理[J].云南省农业大学,2014年1月2日.

[3]杨艳丽.《马铃薯病虫害》[J].云南省农业大学,2014 年1月2日.

猜你喜欢
切块病株种薯
比萨切块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西兰花切块去芯机构设计与试验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西北高寒地区马铃薯种薯的收获与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