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力量

2016-02-24 17:38
汽车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合资厂家设计师

三十年后,我们还能聚在一起,将是多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是上汽设计中心设计总监邵景峰分别时由衷地对我说的话。而他旁边的几位也都是中国汽车设计界的大咖,张帆,黄斌,常冰,罗冬飞,还有没到场的陆迪和龚冯友。而我,有幸将他们凑在一起,煮酒论道。

今年是《汽车之友》三十周年华诞,我们将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纪念这个时刻。设计师,尤其是本土设计师一直是我想要做的话题。不仅仅因为我这个汽车设计本科毕业又不务正业的人还有些情结,更重要的是在他们中间,我一直都能看到未来。说起这几位都是中国目前汽车设计界的顶级人才,他们的作品有些拯救了一个品牌,有些创造了销售神话,有些则让国外同行输的心服口服。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当我做完所有采访时忽然发现他们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不尽相同,而这些差异恰恰代表了一段时间内国内设计师成长的各种可能性,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有之前已经拿到奔驰终身合同又服务于自主品牌的海归,有曾经在合资公司打拼创造销售奇迹的劳模,有十年磨一剑,帮助红旗成功涅槃的年轻设计师,也有放弃出人头地,专攻设计管理和设计流程的幕后英雄,不一一赘述。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十几年也是本土设计师们奋发图强,努力成长的十几年。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乔治亚罗设计的一个小面就被市场奉若神明,几个都灵设计作坊出来混饭吃的大胡子就能骗取厂家几百万的设计费。我们不能责怪这个市场的不包容,因为那时候每个企业都在经历原始积累的阶段,没有输的资本,甚至还没有发现山寨是多么无耻的一种行为。

好在中国企业很快完成了原始积累,甚至收购、兼并了一些曾经的世界知名品牌;好在中国的合资厂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工程和设计人才;好在越来越多的老板开始重视自己品牌的建设,理解设计的力量,有了足够的实力允许年轻人试错。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本土设计师开始撑起品牌的一片天,不仅仅是设计一款成功的车,而是在为厂家奠定品牌基因,确定发展目标;他们也不仅仅服务于其主品牌,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进口品牌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已经离不开这些懂市场,懂设计,懂中国文化的本土设计师。老板们更愿意倾听,不再指手画脚,发表意见,而最后的结果往往会给他们更大的惊喜。

如果说以程正,贾延良为首的前辈被称为中国第一代设计师的话,那么目前这些总监们无疑是中国第二代设计师的代表。前辈们摆脱了模仿的帽子,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做出了不朽的作品,这一代的精英们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管理层、消费者、同行们看到了一个结果:不是中国人不行,而是这片土壤还不足以让我们成长,如今有了点阳光,再不灿烂一下谁还会相信你?我们曾经羡慕日本这样的汽车强国出了很多设计大师,殊不知他们也是一代一代积累传承下来,才有今天的成就,没有汽车工业的壮大,自然也不会有他们的成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就是在急剧变革的市场环境里才会有更多的意想不到。

这一代设计师还处于市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渡时期,也许不会有闻名世界的设计大师,但是下一代的年轻人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成长,他们有更好的基础,更多的机会,少走弯路就是在争取时间。那么,二十年后,当他们进入设计师的黄金时代,一定会有中国版的乔治亚罗,席尔瓦,班戈。

马云说,人总是要有点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对于设计师,梦想更多的是敢想,没什么不可能。

猜你喜欢
合资厂家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4/5G异厂家多制式协同参数策略研究
创意设计师
小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
启辰“单飞” 合资自主概念终结
合资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小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
中外合资企业“阴谋亏损—外资并购” 风险识别与防范
天才设计师
都是业务员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