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湖商会探索慈善之路——访上海建湖商会常务副会长陈昌龙

2016-02-25 02:02陶晨
至爱 2016年1期
关键词:建湖陈总善款

■文|陶晨



上海建湖商会探索慈善之路——访上海建湖商会常务副会长陈昌龙

■文|陶晨

在上海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籍贯都是江苏建湖,他们从事的行业有金融投资、数字信息技术、物流储运、旅游、文化创意……他们在商海中拼搏,在行业中享有盛誉,2013年5月,他们相约走到了一起,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上海建湖商会会员。自成立起,上海建湖商会不仅关心家乡经济发展,还心系民生,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在商会的平台上开展各项慈善活动。为此,记者专访了上海建湖商会常务副会长,同时也是商会慈善事务负责人的上海昌鑫龙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昌龙。

上海是建湖籍企业家追逐梦想的战场,也是他们发展事业的舞台,他们有一种使命与担当,为上海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建湖是他们童年梦想起航的地方,对那块土地他们有着无限的眷念。他们依托商会平台,联络家乡,回报家乡,为建湖与上海的产学研合作架设桥梁,为建湖全面接轨上海,加强科技、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集聚发挥推动和促进作用。通过一系列慈善公益活动,商会会员更是为回报家乡和上海两地做出了贡献,彰显了企业和商会肩负的社会责任。

陈总向记者介绍,建湖商会目前共有90多家企业会员,有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理事和会员,所有的会费用于支持商会秘书处的日常运作,包括秘书处专职人员的工资、房租及其他招待费用,还有每年开展的一些联谊活动,一年在七八十万。另外,商会还有一个用于慈善资金的独立账户,专款专用,这些资金目前都由他这位商会的常务副会长负责管理,但是陈总坦陈,他没有善款的管理经验,以前也没有接触过,怎样开展慈善项目,还没有找到方向,还包括每年如何让善款保值、增值,帮到更多的人,他认为自己仍缺乏经验。

今年商会有一笔十多万元的资金,是给老家建湖的学生的助学款,主要对象是各个乡镇上报的孤儿和家庭贫困的孩子,一共有七八十个,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有,这些善款是通过建湖县的文联给到贫困生手中,资助的主要方式是贫困生与商会的企业家结对,企业家自愿认领几名贫困学生,每年给予助学或生活补助款1000-2000元,直到他们高中毕业。关于这个项目的运作模式,商会也在探索,虽说每年的资助款不算多,但是通过当地文联拨付,是否能真正让家乡最困难的学生受益,善款的拨付是否全部落实到学生手中,其中的财务监管还是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商会的领导都在摸索更加透明合理的方式,争取善款最大程度地发挥帮困助学的作用。

在商会统筹慈善事务之前,有些企业家通过不同的方式回馈家乡和社会,例如,有的企业家每年出资邀请、组织家乡村里的老人免费

国内旅游一次,由村支书负责统一甄选老人名单,由企业派人担任领队带着老人们组团出游,去过海南岛、北京等地。而陈总多年来的方式是,坚持十几年,每年春节前夕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每人两百元,让老人们过个好年;他看到家乡的学童和老人走在泥泞不堪的乡间小路上,回忆起小时候的自己时常摔跤、滑倒,先后自掏腰包花了170多万元为村里修桥铺路,现在,整个村里的道路都变成了崭新的水泥路,桥也修得整齐宽阔。

多年前,陈总自己还资助了家乡隔壁镇上的一个孤儿上学,一直到他初中肄业。这个孤儿从小父母双亡,亲戚把他抚养长大,性格非常内向。他学习成绩不理想,初中没毕业就读不下去了,亲戚拜托陈总让他到公司上班,陈总就一口答应了。“他不能适应一些重要的工作岗位,调整到其他工作岗位又跟不上,待遇又比别人高,别人觉得不公平。现在他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也没有房子,这次,我在老家给他买了套房子,28万。我掏了18万,他从自己的积蓄拿出10万块钱。”陈总还在家乡托人给他介绍对象,真是承担起了为人父母的责任。陈总坦陈:“如果我现在不接纳他,他在外面找工作很难,如果长时期找不到工作可能会变坏,那就成为社会的负担了。”

陈总多年行善,回馈社会,这个背后的创业经历是白手起家,坎坷艰辛,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上个世纪80年代,十八九岁,正是意气奋发的年纪,他独自闯荡大上海,在火车站卖过水果、棒冰,推销过洗洁精。有一年夏天,由于高温酷暑,又加身体劳累透支,陈昌龙病倒了,症状类似严重的中暑,他在医院住了将近一个月,那时在上海的一个亲戚打电报给家乡的父母,来到医院后儿子的病情也未查明,抽骨髓和各种检查也查不出原因,父母心疼儿子,年纪轻轻就吃了那么多苦,就拜托在上海的亲戚介绍一份工作。身体慢慢恢复后,陈昌龙来到亲戚介绍的一个修理厂打工,在厂里陈昌龙任劳任怨,表现突出,经过推荐来到一所大学的教材科工作,当时大学里的教材科负责印刷教材,在那里,陈昌龙第一次接触到了印刷机械,他回忆道:“当时我所在的高校教材科购置了全上海第一批小型胶印机,教材印刷数量和质量都上升较快,我们科印刷的一套英语教材还评到了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那个时候,我们外地来的几个同事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为了多赚钱,晚上经常干到半夜。我每天除了印刷大量教材,还刻苦钻研维修技术,之后陆陆续续其他高校也开始采购进口印刷机械,遇到维修任务都是我去修的多,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印刷机也是我去修的,90年代初,技监局就从高校教材科把我挖过去,给我提供了优厚的待遇,提供一个单间给我住,工资涨到380元。”陈昌龙回忆起当年的经历,爽朗地笑起来。三年以后,技监局的印刷车间要拆了,陈昌龙大胆地提出了想要收购技监局的印刷机械的想法,技监局领导商议后决定折价3万多元卖给他,但是当时这对陈昌龙来说确实是天文数字,后来,他就想法向在上海的亲戚朋友凑齐了收购款,开始自己承接印刷业务。发展到现在,陈总的企业一年销售额达到五六千万,每年用于慈善的费用也有五六十万。

关于商会慈善专款的增值方面,商会领导也煞费苦心,陈总介绍:“目前,我们的慈善款需要尽快增值,但增值又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所以我们采取商会内部借贷的方式,如果商会内部有企业需要资金调头,而且是短期的,两三个月,就给20%-30%的利息,还有担保人,其中,我要承担60%-70%的赔偿。但是这样的操作,由我一人来承担主要责任和风险等总是不太规范,由商会设立善款账户来操作也不够便利。”经记者介绍目前可以在民政局注册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的提议后,陈总认为这是他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从去年开始,从老家建湖考到上海的大学生,商会每年都会赠送开学礼物、组织他们参观交通大学、组织联谊等活动。今年建湖有30多名学生考到上海,商会请来各大学的老师、校长等与建湖学子交流,主要是介绍大学生活、注意事项等,让他们自己也建起社交群,以后有事可以多多交流、互帮互助。“目前,商会的初衷是帮助老家的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直接与商会联系,取得帮助。还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即: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会留在上海,商会的这些企业也可以吸纳这些人才。说不定,以后等他们成才后还会回馈商会呢!”陈总表示。

上海建湖商会自成立以来,情系家乡,主动加入建湖县妇联“春蕾助学基金”,截至目前,共结对资助孤贫儿童61名,帮助他们完成幼儿园至高中的学业,被江苏省妇联和江苏省儿童基金会联合授予“江苏儿童慈善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猜你喜欢
建湖陈总善款
建湖:“乘风破浪”迈向高端装备制造“智高点”
建湖杂技饮誉海内外
建湖藕粉圆:甜润爽口 余香不绝
江苏建湖 打造“矩阵”平台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见证(2)
铁砂掌
公开善款去向才能拉直问号
丢弃在废井里的赃物
2013年全球奢华精品酒店帮助慈善基金筹款共计一百万美金
每一笔善款都应成为“烫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