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翻译学视阈下的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

2016-02-25 08:16陶沙滑彦立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英译本特征

陶沙 滑彦立

【摘要】毛泽东诗词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读者,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对毛泽东诗词的英译作品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从翻译学角度对毛泽东诗词英译版本进行了分类评价探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毛泽东诗词作品,传播中华文化的精华。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英译本 特征 翻译学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不仅赢得了国人的追踪膜拜,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其卓越的诗词造诣和深远的传播影响无不体现着他的伟大胸怀和豪迈壮志,其潇洒豪迈、大气洒脱的气势和风格迄今为止无人超越!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学遗产。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从1957年开始对外出版发行,曾先后被数十个国家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其英译本也多达几十种,毛泽东诗词的翻译研究也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意义。

一、毛泽东诗词翻译概述

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记者斯诺就在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收录,最早开始向国际世界展示的毛泽东诗词艺术。建国后的1957年,毛泽东第一次同意发表自己的诗词作品,此后不同语种的译本和同一语种的多种译本开始出现。国内最早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是1958年3月在《中国文学》上刊载的《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其后,外文出版社在1958年9月又接着出版了国内第一个英译单行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文革时期,由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了毛泽东诗词英译定稿小组,对毛泽东的诗词作品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数易其稿,在1976年出版了新译本《毛泽东诗词》。这个译本成为外文出版社其它10多个语种的翻译蓝本。改革开放之后,国内毛泽东诗词外译本呈现多元化态势,出版单位、翻译主体和翻译风格都有很大的变化,香港对毛泽东的诗词作品翻译极其活跃,出版了多部英译本。国外有20多个国家出版了毛泽东诗词的外文版本,并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毛泽东诗词的英译研究也随着译品的出版,断断续续,零零散散,没有重大的突破,远远地落后于国内外学者对诗词本身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

二、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不同类型和翻译学特点

译者采取的翻译方式和策略决定着翻译作品的特点。毛泽东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其诗词作品客观上给译者带来一定的政治影响,因此,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时期的译作有显著的差异。

1.“异文化”作品。这部分译作是由国外汉学家翻译出版的。由于译者的特殊性可能不存在政治上的顾虑,诗词作品首先是被作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出现在英语读者面前的,翻译时更多的是考虑读者的需要,这部分作品大都发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间,时间跨度小,共性概率大。

20世纪50-80年代,毛泽东作为中国的政治领袖,其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增强,这一时期对其著作和诗词作品的译介达到了高潮!然而,作为异族文化的产物,其英译本有几个难以回避的特点:(1)单纯的文学作品。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领袖和国家领导人,其文学作品的政治意义和政治特性是无法回避的,然而异文化环境的差异,使国外译者不能够深刻领会到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和内容,翻译的目的和重心是在让英语世界的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上,使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在意境上出现偏离。(2)颠覆了中国古诗词的传统韵味。这些诗词作品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西方世界流行的现代诗形式,在字数的控制上、音韵的排列上完全失去了骨汉语特有的格律音赋,形式上的变通很突兀。主要表现在:诗行的增加、放弃词牌名的翻译、误译较多。

西方文学作品中不存在词这一文体形式,外国译者翻译中国诗词作品本身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何况是毛泽东诗词这样极具深厚意蕴的作品,因此,出现误译也是能够理解的。一般认为,翻译中国诗词,中国翻译家的理解力应比外国译者好,虽然此种观点未免有些偏颇,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异文化翻译工作者虽然对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身份差异、背景不同、文化限制和学识素养等因素,会使翻译的目的与实际结局产生较大的分离。异文化翻译作品从出版时期来看,受译者国籍、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条件的限制,与传统的中国本土文化相离甚远,因此,对毛泽东诗词中的内容、意识理解上有偏差,因此导致许多误译。

2.官方版本。1976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是标准的官方版本。这部由官方组织编写和发行的译作是由当时成立的毛泽东诗词翻译小组完成的,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这个版本与其它译本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共收集了39首毛泽东公开发表的诗词作品,译本产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当时文学界、翻译界的知名人士组成翻译小组,集体翻译完成。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1)兼具文学意义和政治意义的双重目的。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其影响因素体现中翻译过程的严肃性、译者的隐身状态。(2)诗词形式和内容的忠实。官方译本将“词”这种诗体形式保留下来,结构、题目、行数与原文相同,字数也尽量精炼,达到了与原诗词的最大相似。在内容上,将富有文化色彩的地名、人名直译为主,力图准确,不仅仅要传递出其瑰丽的文学色彩,更有体现出其中的革命斗志和精神。精炼准确地把握毛泽东诗词内容的精髓。与其它两个版本相比,在忠实地体现和传达毛泽东诗词内容上官方版本的努力是十分明显的,这使得该译文内容具有强烈的权威性。

3.“本土文化”作品。这些译作多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我国的翻译工作者们完成。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已进入平等互利阶段,文学翻译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对作品中的文学价值的传译是译者们开始关心的问题。因此,翻译作品中更多的保留了中国文化元素,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升华,对作品的内容、诗词文化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客观上体现出部分的相似性。

这一类作品的特征是:(1)充分挖掘诗词作品中的美学价值。译者们希望在译作中再现毛泽东诗词中不朽的文艺价值,探究其诗行中的意境美、音律美和形式美,将毛泽东的诗词作品视为文学作品,加入个人理解和认识。(2)采用诗体语言。较之外国翻译者的散体诗形式,本土译者不约而同的采用古体诗形式翻译。这与译者头脑中的主流文化意识相接近,因此,在诗体形式上,除了译作诗体的行数、排列缩进等有显著差异外,还体现在译诗的押韵、和诗性语言的应用上。过去的毛泽东诗词的译本都不曾达到过,因此,本土文化译本的韵体诗形式无疑为我国的古典文化向西方世界的宣传、推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3)内容更加丰富。这类译诗大多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在译诗数量上有所增加,内容上更加丰富。这类译作中渗入了译者更多的创造性成为,更彰显了译者的主体地位。随着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更加深入,其文化内容得到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积累了更准确详实的资料内容,译者在翻译工作中彻底摆脱了政治因素,更增添了较大的自由度,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积极地采用有效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更好地再现了原作品的诗词风格。

三、结语

译作是为读者服务的,不同时代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意识也是有差别的。《毛泽东诗词》英译作品的比较研究也随着时间、地点、政治、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翻译批评不应仅仅停留在译本对象的表面而做泛泛的定量分析,应适当的扩大视野,分析制约翻译者思想的外部因素,并挖掘其隐藏在译作后面的主流意识形态,充分肯定作品的存在价值,重视各类形式译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关系,帮助译文读者更准确、全面地理解原作的深蕴。

参考文献:

[1]张智中.毛泽东诗词英译综评[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01: 75-80.

[2]梁薇.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毛泽东诗词英译[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02:55-58.

[3]郑静.多元视角下毛泽东诗词的英译策略阐释——以毛泽东诗词三个英译本为个例[J].科技资讯,2011,05:221+223.

[4]侯奇焜.毛泽东诗词英译综述[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01:83-86.

*2014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描述翻译学视域下的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编号:HB14YY010。

第一作者简介:

陶沙(1983.5-),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研究生,讲师,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二作者简介:

滑彦立(1981.5-),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研究生,讲师,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外语系,研究方向为典籍英译。

猜你喜欢
英译本特征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道德经》译本及其序言初探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抓特征解方程组
试析《易经》英译本中专有名词的误译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孽子》英译本的叙事再探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