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干预老年浅静脉留置针患者效果评价

2016-02-26 01:46李娜周玲赵志梅田敏
淮海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老年人

李娜,周玲,赵志梅,田敏



自我效能理论干预老年浅静脉留置针患者效果评价

李娜,周玲,赵志梅,田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干预后对老年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老年干部病房100位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同种穿刺留置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理论干预。结果:自我效能理论教育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理论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效能等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干预后,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自我效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延长留置时间。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 自我效能理论; 老年人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它强调的是从调动人们的潜能来达到改变人们的行为。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对完成某一任务或工作行为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自己是否能利用原来所拥有的经验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1]。对于临床常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来说,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健康教育后,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及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2年7月-10月住院期间老年干部病房两个病区的100例患者。纳入标准:(1)老年人≥60岁。(2)无意识障碍、自愿参加本次研究。(3)自愿使用浅静脉留置针。(4)住院天数大于过10 d。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2)住院天数小于10 d。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男74例,女26例;年龄69~84岁,平均年龄为(78.20±5.2)岁;城市74例,农村26例;初中39例,高中42例,大学及以上19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指导;观察组患者接受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理论护理干预。指导方法分4步:(1)示范操作并指导患者如何保护静脉留置针,如需进行洗漱或沐浴与水接触时,应确保留置针的肢体先用塑料薄膜纸包好,防止局部的浸湿,同时注意留置针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切勿过紧,睡眠时使用适当的保护套防止留置针意外脱落。(2)利用榜样影响:安排已行静脉留置针患者同住一问病房或现身说法,面对面的交谈,告知自己使用留置针的优点及注意事项,让患者观察学习和交流,获取替代性经验。(3)激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其自身的潜能,从而发挥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增强个体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4)启用支持系统。观察组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介绍静脉留置针及相关护理知识,加强家属尤其是配偶的参与,同时宣教的方式更多予以图片、小册子等手段。告知患者及家属若遇到困难可向护理人员求助,关心、监督患者的行为,鼓励患者把心中的恐惧、顾虑等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1.3评价工具

1.3.1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2]它是一单纬度量表,共有10个项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间隔10 d左右重测信度为0.83,折半信效度为0.90。GSES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其中“完全不正确”记1分,“有点正确”记2分,“多数正确”记3分,“完全正确”记四分。计分时则把10个项目的分数相加,然后除以10,所得分即为该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情况。所的分数越高代表病人的自我效能越强,反之则越弱。

1.3.2不同程度疼痛的面部表情0表示表示面带笑容全无疼痛,1表示极轻微疼痛,2表示疼痛微明显,3表示疼痛显著,4表示重度疼痛,5表示最剧烈疼痛。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分别计0~5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

1.3.3浅静脉留置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1)静脉炎的评定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3级评定标准,即1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2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3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分别计分,1级记1分。(2)堵管:每次输液前后抽无回血,轻推生理盐水感有阻力,即为堵管。并记1分。(3)外渗指在留置过程中出现局部肿胀单抽吸并无回血[3],在浅静脉留置过程中只要出现记1分。

1.4评价方法由专人在观察对象入院的当天(干预前)及入院后10 d(干预后)分别发放调查量表,向患者详细说明量表的填写方法,然后个人独立完成。因文化程度等原因不能独立完成者,由研究者向其口述问题,协助其填写。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一般资料使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用t检验,设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得分及各观察数据情况,见表1~表3。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年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s)

表1结果显示,在干预前进行自我效能对比,观察组得分(13.92±1.57),对照组得分为(13.90±1.89),2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是在未进行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自我效能的得分无差异。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s)

表2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在自我效能上得分为(23.28±3.09),对照组得分为(17.56±1.90),分别高于干预前得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干预后,2组人群整体的自我效能得分明显提高。

±s)

表3结果显示,干预后,2组在自我效能、穿刺疼痛感、留置时间、以及脱管率和堵管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明显提高,穿刺时的疼痛感降低,留置针的留置是时间明显延长,在脱管率和堵管率方面也低于对照组。干预后,2组在留置针的外渗率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老年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自我效能感100例老年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总分在10~35分之间,干预前平均得分为(13.91±1.73),与国际成人一般自我效能常模比较,认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自我效能水平比一般人低。但是在本资料中,研究者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效能干预,向患者示范具体的操作过程,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利用同病区成功留置的病友的榜样作用,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激励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接受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向患者家属解释留置针的具体作用,使其支持患者的治疗方式,充分调动患者的内在潜能,逐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4]。观察组在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得分(23.28±3.09)。与对照组(17.56±1.90)相比,得分明显提高。一般来说,个体所拥有的自我效能量越大、强度越强、预测度越高,对行为的坚持和努力程度的正性影响作用越大[5]。此外,多数研究发现通过认知行为策略进行自我效能训练,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期望效能的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结果的改善以及减少对卫生服务的使用[6-7]。

3.2自我效能理论干预对老年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留置效果的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运用问题定向的应对策略, 总是想方设法去消除应激或适应应激, 采取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倾向于运用情绪定向的应对策略, 在面对应激源( 紧张源) 时, 不知所措, 情绪高度紧张, 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8]。本资料中,观察组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后,患者采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浅静脉留置这一问题,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明显提高,穿刺时的疼痛感降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脱管率和堵管率方面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自我效能理论能明显提高老年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效果,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减少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感及延长留置时间,对疾病的康复护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Bandura,Albert.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York: W. H. Free Man,1997:1.

[2]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87.

[3]倪爱珍,章泾萍,吴瑞芳.浅静脉留置针产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的探讨与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3):235-236.

[4]刘九敏,法强,钱文茹.自我效能理论在癌症疼痛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 2011,27(9):1076-1078.

[5]蒋晓莲,薛咏红,汪国成.自我效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5):763.

[6]Corbett CF.A randomized pilot study of improving foot rare in home for patient with diabetes[J].Diabetes Education,2003,29(2):273-282.

[7]唐宏,郑燕,鄢家莉,等.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临产孕妇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2):144-145.

[8]周文霞,郭桂萍.一般自我效能感: 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1):91-97.

[作者单位]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内干科,233000

·临床护理·

收稿日期:(2015-03-11)

【中图分类号】R 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6)01-0108-03

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1.051

[作者简介]李娜(1982-),女,护师,大学。

猜你喜欢
老年人
老年人防噎食,应注意以下要点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饮食越清淡越好?
无“微”不至,才能让老年人更幸福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老年人春节出行,如何保持身心愉快
老年人养护消化系统从改善饮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