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离合,九儿在《红高粱》中谱写的生命赞歌

2016-02-27 06:42王丽娜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红高粱

王丽娜

摘 要:热播剧《红高粱》的女主角九儿自始至终是该剧的灵魂人物。九儿与余占鳌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直到剧终也是分外动人心弦。本文将以九儿三次营救余占鳌为中心主线来探究世间人物悲欢离合,以及九儿壮烈离别所谱写出的生命赞歌。

关键词:《红高粱》  九儿  余占鳌  营救

热播剧《红高粱》的女主角九儿自始至终是该剧的灵魂人物。从一开场九儿为寻母向父亲兴师问罪,在曹二爷府邸抡火把欲烧房子,不难看出这位民国时期女子身上所散发出一种坚韧不拔,天地万物皆不怕的豪气与壮丽。九儿的美、九儿的爱、九儿的烈、九儿的悲淋漓尽致地通过单家二少奶奶的身份以及在和余占鳌惊天动地情爱中展现出来。

时代赋予人以使命,使命召唤人奋勇向前。九儿,一个富有灵性、机智、聪慧、却又乖戾、霸气的奇女子,一开始她肩负的使命就是抽大烟的父亲卖老婆后再卖闺女,迫使九儿嫁给三十里坡酿酒大户单家的麻风儿子单扁郎。顺从还是抗拒?九儿内心深处未爆发的能量会随着外界环境改变而迸发并一泻千里。从一幕幕场景中,不难看出九儿身上与生俱来的灵气与悟性,何谓灵气悟性?那基本就是一种天赋才智和聪慧,它甚至和后天的培养熏陶没多少必然的关系。它可以在平淡的生活里蛰伏,但一旦周边环境施加了压力,这份灵性就必然脱颖而出,一如被命运窘境挤压着的九儿,越来越焕发出她与生俱来的灵气悟性,比如身处匪巢的那份镇定自若的智慧胆略,比如公堂之上条理清晰、进退有据、掷地有声的辩论,比如敏锐地顺势而行、借力打力地认干娘干爹以期为自己解脱困境的机智。但我却觉得电视剧版的九儿也许更呼应了这份传奇的气质,是天赋秉性灵气、是环境的压迫和锤炼、也是心中始终不甘向命运屈服的那团火,才铸就了红高粱的灿烂。

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比如孩子违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叛逆是作用力下的反作用力。九儿身上显露出的叛逆秉性是父亲害死母亲后亲情丧失、家庭归属感消失激发而来。比如与张俊杰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却遭到张家父母激烈反对。张俊杰也无法赢得九儿的信任与依托,九儿自此选择依靠自己,不信任他人,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九儿受伤的心灵如同浓烈的三十里红,一点即燃,用炽热的火焰照亮黑暗的未知路。余占鳌似乎也无法赢得九儿的信任,无论他们俩感情之路多么轰轰烈烈、跌宕起伏。比如余占鳌从花脖子手中救出九儿,使她消除当压寨夫人的烦恼。九儿以德报德,不顾大嫂疾言厉色反对,抛头露面闯法场并承认自己和余占鳌的暧昧关系,央求干爹朱豪三县长刀下留人。九儿天性如此,叛逆中带着些许灵气与悟性。她懂得余占鳌的土匪天下不是她想要过的生活,既然无法信任他是否会给她和孩子带来安全感与归属感,何苦与他扯不清关系?剧中余占鳌多次在单家大院大门前吃闭门羹,九儿甚至把尿盆丢下去给余占鳌解渴。世道坎坷,世事难料,面对复杂的人性与逆境,九儿身上那份镇定自若,足智多谋令人动容,深深折服。

或许我们很难发现九儿脸上张扬过哀伤,可九儿内心深处那股奇特的力量让她悟出改变自身命运还得靠自己。因而,“活着比名节重要”正是九儿骨子里认可的生存法则。九儿心里放不下余占鳌,被余占鳌骨子里透出血气方刚的男子汉气魄压倒,因为余占鳌是一位英雄人物,他感情外露,侠肝柔肠,疾恶如仇,敢作敢当,气场惊人。另一方面,九儿却不会依附于余占鳌,在单家大院里深居浅出,安心抚养一对儿女。 电视剧《红高粱》中,核心人物就是九儿,这一点和莫言的原著以及张艺谋的电影都有所不同,因为原著和电影叙事的核心还是余占鳌。我相信这应该是电视剧改编之初就做出的重大决定,于是,电视剧规划设计的故事几乎都是围绕着九儿的命运展开的,她身边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亲人、爱人、朋友、敌人,他们的命运与九儿的命运交错缠斗,他们也会在一定阶段给她以助力,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就是冲突的制造者和麻烦制造者。九儿一次次主动性选择推动故事发展,包括人物关系上的变化、也包括情节线索上的重大转折。同时,也正是在应对冲突和压力的选择中,九儿思想和个性中的那些智慧、果决、坚忍、善良、宽容、大气,一一地彰显出来,气韵生动地立在观众眼前,活在观众心里。

九儿第一次救余占鳌,是在朱豪三准备枪毙行刑时,九儿为之辩护。声称自己公公和男人的死与余占鳌无丝毫关联,自己当晚受到余占鳌骚扰并与其撕扯不清。加上单家大少奶奶出面作证,硬是把余占鳌从鬼门关拉回来。生长在民国时期的九儿当着大庭广众敢承认自己的闺房秘事,需要何等的勇气可嘉和天地不怕的气魄。这也证实了九儿那句“活着比名节重要”。这并不是苟且偷生,丧失伦理。恰恰相反,这是九儿身上灵气与悟性的光亮。除了九儿,别人身上却也找不到这样的光亮。

第二次余占鳌被花脖子偷袭,惨遭围剿,一败涂地来到三十里坡乞求避难之所时,九儿虽将求助的恋儿赶出门外,声称他惨败与自己无关,可还是经不住心性柔软,亲自跑到大门口冲余占鳌大喊:“你们去哪里,往前走就是送死。”九儿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她当然不希望孩子他爹落到花脖子或朱豪三手里。虎落平阳被犬欺。余占鳌的确遭受双面夹击,先是被花脖子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兵折将。撤退路上又与朱豪三警备队狭路相逢,朱豪三毫不留情地放枪射击。几乎把余占鳌土匪窝子端了,逼得余占鳌进退两难,走投无路,一路躲进高粱地,最终只得退避到单家大院门前。余占鳌这次来到单家大院不是陪九儿和看孩子,也不是给九儿送金银首饰,更不是显摆自己人丁兴旺,队伍壮大。他溃败,失落,难为情。九儿并没有讥讽挖苦,而是想尽办法为余占鳌觅藏身之处。最后大少奶奶屋子里的地洞成为余占鳌的避难所。在花脖子和朱豪三一前一后进入单家大院逼九儿交人时,那份坚定不移,不屈不挠令人折服。九儿不愧是女中豪杰,她当机立断,站在碉楼上冲花脖子喊:“余占鳌不在这里。”花脖子全然不信,想破门而入,被打得落荒而逃。朱豪三带着县警备队将单家宅第上上下下搜了个遍,无从发现任何蛛丝马迹,悻悻离开,却心存疑虑。一队人马整夜躲在门外守株待兔直到天亮,最后不得不空手而归。九儿第二次成功营救了余占鳌,他生死攸关,前途茫然,完全没有昔日里的神气活现,不可一世。他知道自己亏欠九儿的不仅仅是九儿救命于危难之下,更多的是九儿的情,九儿的烈令他无法抗拒。如此聪慧多情的女子征服着余占鳌血气方刚的男儿本色,令他难以割舍,垂爱有加。九儿也绝非嫌贫爱富之辈,她只是头脑更为敏捷,遇事果断,胸有成竹,坚韧不拔。两次搭救余占鳌不只是出于余占鳌当土匪前曾经救过她,更多是她与余占鳌精神、心灵、命运的彼此交付。

在九儿的心里,对余占鳌“匪”的身份却始终念念不忘。如果说大嫂的“名节”曾是压得她无法喘过气来的大山,那对“匪”一字所带来的命运和名声的顾虑和忌惮,何尝不是压在九儿心头上的大山?而爱又总是感性和盲目的,两个深爱之人总以为自己了解对方,总认为自己为对方做的一切都是为对方好,但恋爱时,我们却不懂得爱情,那是因为我们也许从未真正看清楚对面那个人,既不懂得珍惜他的好,也不懂得包容他的缺陷。因此,九儿和余占鳌的爱情兜兜转转,分明彼此都有彼此,却总不能走到一起,甚至中间还让恋儿横插了一个杠子。那是因为九儿虽然给了余占鳌身子,却从未尝试过将自己整个都交付出去的信任;余占鳌虽然从肉体上占有了九儿,也愿意拿出自己的命去呵护九儿,但他的骄傲却都是表面上的骄傲,心底里面对着自己的女神,他却极度自卑,而越是没有信心便越是要活出出息来,而他的出息恰恰和他的女神所希冀的南辕北辙。他们两人其实始终都没有弄明白,以爱来说事、来为对方打算,除了将身子交付出去之外,还得将心、将自己的命运也一起交付出去。当命运是你们共同的命运时,为爱而做的规划才有被实践的可能,而彼此间的付出也终于被纳入同一根管道显现出爱的合力来。

纵观剧情,九儿与余占鳌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直到剧终也是分外动人心弦。九儿再三营救余占鳌:当九儿心中笃定要自己引开日本鬼子,心里该是怎样的一番绞痛滋味。那个爱的男人昏沉不醒,曾经和他的誓言这辈子再也无缘实现了吧,那份一直向往的安稳日子平淡相守,为什么就那么难呢,自己的孩子还那么小,如果没有了娘以后会被人欺负吗……想到这些,九儿的心中无限悲怆,可别人却什么都不知道。九儿让豆官好好看看她,是想让豆官像她记住琪官一样记住娘的样子吧,九儿让豆官给她笑一个,是让自己像记住琪官一样记住豆官的笑容吧,此生欠下的,也只能来世再还了吧?九儿问豆官:“娘好看吗?”豆官说:“娘好看。”简简单单的这三个字,在九儿心里,却承载着无以言说的沉重,好看的娘就要与豆官诀别了,豆官以后还会记得娘好看的样子吗?……把孩子和男人的手握在一起,九儿头也不回地奔向了高粱地深处。一步步穿过高粱地,心中掠过的,却是那坎坷的一生,娇小的身躯,迸发的是坚定的力量,每一步脚印,九儿都迈得铿锵有力。高粱地另一头,俊杰无声的眼泪,兄弟们隐忍的疼痛,爆炸声后占鳌挣扎似心有灵犀的醒来,豆官送唱娘亲的歌谣,一幕幕一篇篇,定格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经典。只告诉豆官长大后跟爹打鬼子。告别后她在高粱地唱起了挽歌吸引日军少佐冢本君的注意,当所有的日本兵举着刺刀向高粱地中心地带——满满堆着的坛坛三十里红酒逼近时,九儿将一坛又一坛三十里红酒泼洒在高粱秆上,又用空坛子击破酒满的坛子。三十里红出自于红高粱,红高粱经过层层发酵,炙烤,蒸馏,提纯最后酿出三十里红,而如今尘归尘,土归土。面对冢本君的围攻,九儿视死如归,用向日本人索要的点火利器——洋火,点燃了沾着三十里红的红高粱,熊熊烈火在那片无边无际的红高粱地里燃起,爆发,迸发出火山般的光芒。九儿悲壮地与鬼子同归于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悲欢离合赞歌。

参考文献

[1] 莫言.红高粱家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2] 莫言.我在美国出版的三本书[J].小说界,2005(5):170.

猜你喜欢
红高粱
红高粱
莫言自称再也写不出《红高粱》了
走近红高粱
论电视剧《红高粱》中的人物服装形象及塑造
变译视角下《红高粱》文化诠释与英译策略
不同情境中语言间转换的处理
以《红高梁》为例浅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
《红高粱》中酒神精神的显现
从文学改编角度谈影视版《红高粱》的不同
叙事视角改变对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