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2016-02-27 01:30邢江
摄影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摄影术关注点肖像画

邢江

摄影术诞生后,肖像摄影是最先流行的摄影形式,人们最大的拍摄需求也是肖像照片。

拍摄一幅肖像照片,比请人画一张肖像画,能更直观和准确地告诉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乃至政治选民—我是谁?

在摄影还没有被用于新闻报道,也没有被认可是一种艺术形式的时候,这种实用主义目的加速了摄影术的传播,也造就了最早的商业摄影模式。

如今,我们可以把肖像摄影归入很多类别和用途,用不同的文化理论和语言规则解释和强调肖像照片的社会意义与艺术价值。不过,当我们看到一张肖像照片,第一反应恐怕还是要问:这个(些)人是谁?不论你对照片里的人是否感兴趣,也不论在今后你是否会继续了解或关注照片里的人,知道他(们)是谁,总能让自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哦,是他(们)啊。”一幅肖像画,一件人物雕塑,或许也会有这样的效果;只是,肖像照片完成得更快,也更易传播。

本期专题即着眼于这种功能,来看看肖像照片如何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大卫·斯图尔特(David Stewart)和柯克·科里本(Kirk Crippens)的作品是外向的,将镜头瞄准亚文化,他们的关注点在社区、社会生活如何影响一群人对自己的认知,这群人又如何通过共同的文化谱系组成一个社群,从而回答“我是谁?”;乌尔里克·柯莱特(Ulric Collette)、何劲松和德戈金夫的作品是内向的,将镜头瞄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圈子,他们的关注点是自己如何在血缘关系和家族传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被摄对像通过面孔、服饰、环境等要素告诉观者“我是谁?”;蒂姆·曼托安尼(Tim Mantoani)拍摄对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的摄影师群体,他的作品回答了两层问题:一层是间接的,摄影师们用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们照片里的人发出“我是谁?”的声音,另一层是直接的,也就是摄影师自己通过成名作或代表作来回答自己是谁。

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肖像照片不仅缩短了人们相互了解的距离,也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佐证。我们能从肖像照片中认识名人名家,也能审视家族传承,看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帮助我们建立某种关于人的谱系。在本期专题中,我们有这样一个脉络顺序,从关注他人的肖像,到关注自我的肖像,再落点于家庭式相册。因为“我是谁?”这一问题,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当想要寻找“我将向何处去?”的答案,不防先问问:“我从哪里来?”

春节将至,多给家人拍拍照片吧。

猜你喜欢
摄影术关注点肖像画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冬奥关注点
小丑的肖像画
下半年尿素市场四大关注点
如何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和分散——数据分析的两个关注点
摄影术180年 静观传承百年的影像视野
How photography was developed
独特的肖像画
从自拍到自拍
本刊可直接使用缩略语的词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