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在《商报》时期的新闻论政特点

2016-02-28 11:24刘莹莹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商报

刘莹莹

(广西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陈布雷在《商报》时期的新闻论政特点

刘莹莹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在“文人论政”最为盛行的年代,“文胆”陈布雷曾涉足新闻界、教育界,最后投身政界,是中国近代文人的一个典型代表,其新闻作品及政论在民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陈布雷在《商报》担任编辑主任时,敢于站在时代尖端,用其“如喙大笔”写出了众多亦雅亦俗,鞭辟入里的新闻评论。本文主要通过陈布雷在《商报》时期的新闻活动,分析其新闻论政的特点,得出陈布雷的新闻论政具有紧扣时代脉搏,涉及社会多个方面;肩负社会责任,论政而不参政;以“论”为重,以理服人的三个特点,展现了一个不为人熟知的、新闻界的陈布雷。

关键词:陈布雷;作品特点;《商报》;新闻论政

陈布雷(1890~1948),浙江慈溪人,名训恩,笔名布雷、畏垒。其作为蒋介石的“文胆”而被世人所熟知。陈布雷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自小熟读四书五经以及儒家经典著作,儒家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陈布雷堂兄陈屺怀早年东渡日本,归国后,陈布雷在其影响下接触了《新民丛报》《警钟报》《新小说》等一系列刊载先进思想文化的报刊,这给陈布雷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冲击。由此,陈布雷萌生了“以从事新闻事业为志愿”的想法。

1921年元旦,陈布雷应聘入上海《商报》任职编辑主任,其堂兄陈屺怀担任总编辑。在《商报》任职期间是陈布雷报人生涯的巅峰时期。但是好景不长,1927年,因一系列变故,《商报》一落千丈,纵使陈布雷苦心维持也是独木难支。但在《商报》,他用如喙之笔撰写了大量评论,评政事、论经济、谈民生;他广泛结交同行,与报界前辈宋教仁、于右任、张季鸾都有私交。

陈布雷为《商报》工作的这6年,正好是近代中国大事频发的6年。当时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的局面。在列强操纵下,中国各派军阀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正是乱世给了陈布雷大展拳脚的机会。纵观陈布雷在《商报》时期的新闻论政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紧扣时代脉搏,涉及社会多个方面

《商报》时期,陈布雷的新闻评论的题材大为扩展,除了在政论上日臻成熟,其评论也广泛涉及商业经济、社会管理、文化教育等方面。

陈布雷之所以能够在新闻评论中旁征博引,和其早年的求学经历是分不开的。陈布雷早年在杭州的浙江高等专科学校求学。该校是新式学堂,并采取分科制,陈布雷主修文哲法政。学校所教授的知识包括中国地理、中国文化史、世界历史地理、经济学等课程。在求学生涯中,陈布雷不仅积聚了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今后应付不同题材的评论文章打下了基础。

陈布雷曾说过,他的新闻评论选题有三个标准,第一就是要选最新颖的题目。当武昌起义、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及曹锟贿选、“五卅惨案”发生时,陈布雷凭自身敏锐的新闻触角准确地抓住了事件的核心,写出了当时民众最关心、最爱看的新闻评论和报道。

写作题材的丰富对于陈布雷来说颇具意义,不仅在商界、政界拥有大量读者,而且在青年学生与学界中也有很多拥趸。这个时期,评论不论长短、何种题材,他都能游刃有余。

二、肩负社会责任,论政而不参政

彼时正是“文人论政”在我国新闻界兴盛的时期。作为一名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陈布雷的政论所展示出的对于国家、社会的关心正是“文人论政”的一次体现。陈布雷的新闻论政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论政而不从政,公开批评而不介入权力之争。陈布雷坚持通过自己的政论对国事发表意见,或批评,或建议,或号召。此种对政治的热心与关切,并非期盼借此谋取政治利益,而是被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所驱使,这是传统文人引以为豪的精神。

第二,真挚的爱国情怀。在陈布雷的政论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国家及人民的关切,对于帝国主义列强欺侮我国的愤慨。这份爱国情怀是近代“文人论政”的突出特点,是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精神的传承。但与传统的“文人论政”不同的是,陈布雷的政论有其时代性,其一,他特别重视法律的地位;其二,陈布雷对商业界有所期待。

陈布雷的政论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但他在《商报》期间,并未涉及政治半步。陈布雷赞同革命,对孙中山充满崇敬之情。但在其文字中极少见宣扬孙中山“三民主义”之言论。这是“文人论政”之公正、理性、客观精神的体现,亦是“论政而不参政”的实践。

三、以“论”为重,以理服人

《商报》时期,由于年龄、阅历的增长,报纸宗旨的不同,陈布雷的文风有所改变,最直观的是政论篇幅的增加,过去短评居多,如今更多是长篇的社论。

《商报》时期,陈布雷的论政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说理的增加。他好比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摆事实,重分析,并且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让人不得不信服。例如,在《中日救济竞争》一文中,他首先陈述事实,接着就此事发表了两点评论,其一:“日本不放弃侵略,两国慈善不免猜忌。中日交恶,终非世界人民之福。”其二:“中国救济本应理所应当,而此却需外国人鞭策,若无日人插手,救济之事成乎?”对于某些纷繁复杂的事件,陈布雷会将自己的看法逐条逐点地列出,再分别进行详尽分析,或者用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进行剖析,清晰明朗地将事件呈现在民众面前。

陈布雷政论的犀利、尖锐并没有因为说理论政的增加而消磨。郭沫若称赞这一时期陈布雷的文章“如椽大笔,横扫千军,令人倾慕”,可见郭老对其的推崇。陈布雷在《商报》时期的新闻论政可以说是混乱时局中的一盏明灯。与此同时,陈布雷经人引荐在江西南昌见到了蒋介石。从此,陈布雷开始步入政坛,并一步步成为蒋介石的御用“文胆”。步入政坛的陈布雷也曾受邀为《时事新报》等报刊撰写评论,但仿佛铐上了政治的枷锁,锐气已经远不及当年。

参考文献:

[1] 李满星.张季鸾与陈布雷:民国国士的半世情缘[J].作家天地,2008(10)71-75.

[2] 鞠北平.陈布雷文献资料研究——从议政到从政[D].复旦大学,2009.

[3] 刘承.从“布雷”到“畏垒”——陈布雷在《天铎报》《商报》期间新闻评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

[4] 田艺霏.陈布雷《商报》时期新闻评论特色[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2-15.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068-01

猜你喜欢
商报
感恩领导
聚焦“传奇”经历 叙述“接力”故事——浅析温州商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大主题报道
把头版让给老百姓——浅析《义乌商报》第一版改革实践
办媒体智库 做政府智囊——《东南商报》构建“媒体+智库”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围绕特色做报道 提升舆论引导力——浅谈义乌商报如何讲好义乌故事
报刊图书
菲律宾华文媒体关于中国南海领土争端的新闻话语分析
——基于菲律宾《商报》南海问题报道隐喻建构的视角
机电商报
都市新闻眼·《东南商报》摄影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