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众传播”境况下传统文化的传播

2016-02-28 22:35杜津霄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传统文化

杜津霄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浅析“大众传播”境况下传统文化的传播

杜津霄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当今时代纷繁复杂,信息量巨大,传播手段众多,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获取信息。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把“弘扬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传播手段”结合起来,使得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是这个时代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大众传播”境况下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进行思考探析,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大众传播”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新环境下“大众媒体”如何传播“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以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

大众传媒;传统文化;新媒体环境发展

一、“大众传播”与“传统文化”

大众传播是社会媒介组织通过文字(报纸、杂志、通讯)、电波(广播、电视)、电子网络等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公开地传递自己,用各种手段复制信息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就文化本身而言,文化是政治、经济等客观事物在精神层面的反映。政治与经济作用于文化,与此同时,文化也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是精神层面的产物,其力量我们不可小觑,尤其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为文化领域的精华,在当今社会将激发出属于今天的新文化,由此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文化多元化进程。

其次,对于人类来说,传统文化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他们辛苦的经验和劳动所得,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获取经验,寻找捷径。另外,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自天南海北,覆盖范围大,这将推动各地区文化的繁荣以及经典文化的交汇,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繁荣。

另外,对社会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够促进人类的交流和相互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传播使得人们开始了解外面的世界,这将慢慢缩小地域间的文化差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统文化也将带动文化领域推陈出新,思想上将更新人们的观念,物质生活上将引导人们接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大众传播”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播的手段多种多样,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众传媒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传统文化先后经历了文字传播、声音传播、图像传播,一直到现在的多媒体传播。这都得益于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形成了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更多可能。

第二,大众传媒改善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不同于传统媒体,大众传媒有其自身优势,突破了时间、空间的传播界限,弥补了广播、电视单向传播的不足。通过新媒体去传播传统文化,这将拉近传受双方的距离,增强互动性。

其消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独特的新媒体使得传统文化的接受浅表化。与早期的报纸不同,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内容量大,受众在偌大的信息群中无法及时消化信息作出判断,导致信息接收的浅表化。传统文化主要以文字为载体,而文字本身具有强大的隐喻性。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只用几个名词,构成的却是一幅完整的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我们之所以觉得意境美,是因为除了文字之外我们想象的结果,并不是简单的图像或视频可以表达的。

第二,新兴媒体使得文化传播内容过度娱乐化,庸俗化。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微信、微博,其中发布的内容纷繁复杂,带有强大互动性的同时,也随处都烙下娱乐化的印记。在网络上我们不乏看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卖家给好评”等这样变形的传统文化。久而久之,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随波逐流,不仅会导致传统文化失去其本身的意义,还会导致整个文化氛围的娱乐化,庸俗化。

四、新环境下“大众媒体”如何传播“传统文化”

为了解决媒体可能让传统文化接受浅表化的弊端,可通过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促使新文化形态的产生,增强媒体传播的文化底蕴。

例如,由雪花纯生啤酒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举办的“匠心营造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网民可以通过大赛的官网上传古建筑摄影作品参与比赛。同时,还可以在该网站了解古建筑的知识。这种将传统建筑文化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相融合的宣传模式,通过广泛地吸引网民参与增强了宣传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于可能带来的娱乐化,庸俗化的弊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规避:

第一,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媒体发展规律,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让传统媒体有效地矫正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中的娱乐化倾向,也给新兴媒体注入文化活力。

第二,完善传统文化传播模式,推动全民阅读。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在传统文化传播模式上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特别应正确地对待以传统的纸质印刷文本为载体流传下来的那些经典文本。借助全民阅读完善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使传统的传播媒体与新媒体呈现出相得益彰的局面,能够有效地矫正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中的娱乐化倾向。

五、结语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既可以增加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然而,传统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与关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终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目标。

[1]崔银河,崔燕.大众传媒与文化[M].人民出版社,2015:64-66.

[2]容中逵.论当前我国大众传媒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J].现代教育论丛,2008(2):63-68.

[3]左雪梅.大众传媒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策略探析[J].新闻世界,2010(11):58-59.

[4]朱尉,沈伍体,沈伍合.大众传播视域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J].今传媒(学术版),2014(10):164-165.

G206

A

1674-8883(2016)16-0094-01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