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副刊的发展现状及生存策略探究

2016-02-28 22:35秦与彤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副刊报纸

秦与彤

(山东大学〈威海〉 文化传播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新媒体时代下副刊的发展现状及生存策略探究

秦与彤

(山东大学〈威海〉 文化传播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副刊是报纸的灵魂,它决定着一份报纸的思想深度和审美品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正在日益萎缩,作为报纸四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副刊,影响力也在随之减弱。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读者需要与新媒体进行紧密结合,成为报纸副刊亟须解决的问题。

新媒体;副刊;发展现状;生存策略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快速崛起,颠覆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传统报业走到了历史性的变革关头。在网络新媒体的优越性面前,纸媒的生存危机显而易见,以报纸为依托的副刊同样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和挑战。新媒体时代下,报纸副刊面临着怎样的窘境?如何在危急形势下突出重围,找到生存之道?是本文所探究的问题。

一、副刊面临的窘境

“新闻招客,副刊留人”是中国报纸副刊经百年发展而确立的地位。副刊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重的文艺色彩,曾吸引了众多读者。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呈多元化发展局面,传统报纸的传播功能在便捷有效的新兴互联网媒体面前相形见绌,而传统的文艺副刊与综合性副刊也在新媒体时代激烈的注意力争夺赛中逐渐淡出,地位每况愈下。

(一)网络媒体给传统副刊带来的冲击

当网络以无可比拟的即时性和包容性实现了所有草根或精英的梦想时,其版图的扩张导致报纸副刊的话语空间越来越狭窄。网络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巨大的,它无异于洪水猛兽。网络有着大量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时效性强、容量无限、费用低廉、互动性强等。

新媒体的发展导致了读者阅读习惯的转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日趋多样化和碎片化。多种阅读方式并存,但少有大块时间阅读是当前受众的信息接收状态。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各类网站专题栏目、博客、微博、电子书等新媒体带来海量信息和文字,其优势是每天几个版面的副刊所无法替代的。同时,新媒体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眼花缭乱的声像传播世界,还有更为快捷便利的信息输送平台,为更多读者提供了阅读、书写和交流的空间。

(二)“厚报”时代,副刊“变脸”

当下,报刊迎来了“厚报时代”,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几乎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专刊在报纸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缺乏实用性和时效性的副刊很容易被忽略,甚至被服务性和实用性兼备的专刊所取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对副刊的需求也开始发生变化,读者们除了要求文学作品愉悦心灵、关注个体发展、注重对个人心灵经历的探索与表达之外,还讲究实用性和知识性,要求副刊文章能直接有益于自己的生活。传统副刊的模式不断受到冲击,其理念被市场化策略所重塑。从以刊登纯文学作品为主发展到现在,副刊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学,还涵盖了房产、理财、汽车、家居等专刊内容,传统文艺副刊的界限被打破,新闻、广告之外的题材都被纳入了副刊的版图。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报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压力,迫使副刊改弦易辙,致力于寻找与大众趣味契合的点。

(三)副刊定位失调

在新闻普遍同质化的今天,报纸中只有副刊是“异质”的体现,它与时事评论一起,传递着媒体的思想深度与文化高度。为了与网络媒体争夺阵地,现在的大众传媒更注重媒体的新闻性、信息性和休闲性,而文学性则被边缘化。在风生水起的文字游戏里,副刊被来自网络的势力剥夺了严肃性和纯洁性。

报纸文艺副刊本是一种深刻的人文阅读方式,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副刊”路线的冲击下,副刊新闻化和通俗化的趋势日渐明朗,文学性趋于淡化和泛化。即使一些副刊文字具有文学文体的某些外部特征,其内在的灵魂也已被掏空,表面上绚丽多姿,实则犹如绣花枕头般,内容空洞,思想肤浅。为了吸人眼球,一些副刊开始降低文化品位,热衷于寻找与大众趣味契合的点,不计一切代价的地追求经济效益,让自己逐渐成为在大众文化面前的献媚小丑。长此以往形成的风气使副刊开始恶性循环,失掉了原本的特质,与文学渐行渐远,逐渐演变为一个纸面上的娱乐秀场。在向新媒体借力的转型中,副刊逐渐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也失去了读者的信赖。

二、新媒体时代下副刊的生存策略

新媒体的崛起和传媒环境的快速变化,让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对于报纸的新闻部分,副刊所受到的网络冲击相对较弱。可以说,报纸副刊是抵抗网络巨大冲击波的一个“避难所”,而这个避难所的功能有多大,取决于其“独特性”拓展和挖掘的广度与深度。在网络大潮的多重冲击下,报纸文艺副刊这棵老树想要重新焕发生机,就应当寻找新的突破口,抓住机遇,审时度势,转变观念,积极应对,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时代赢得先机,成功转型。

(一)重新定位,突出特色

无论何时,副刊的本质都应是文化。报纸副刊首先要明确坚守知识性、思想性、人文性的价值观,在努力提高大众文化品位、净化人们思想方面有所担当,通过刊登思想性强和思辨力度大的文章,提升内涵和张力,令读者在阅后有所思有所感。

默多克曾提到过关于传媒变革的两个关键点:“阅众参与”,“去中心化”和“平等对话”。这两个关键点告诉我们,当下副刊在保持文化品位的同时如何求得生存空间——在读者与副刊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报纸副刊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摆脱纯文学的禁锢,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走进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之中,特别要考虑到内容和形式的互动性、大众性和参与性,以适应数字时代的读者需求,满足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特别是广大草根读者的生活情态和阅读心理需求。基于此,《江海晚报》的副刊自创刊之日始,就不断总结调整,定位读者的期待视野,扩大了原有副刊的内容构成,使副刊的内容从文学向文化发展,向民生靠拢,逐渐完成了由“副刊”向“大副刊”的推进。

(二)好马配好鞍的版面设计

现代生活的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着,人们对报纸的感观要求也自然更追求赏心悦目和感官冲击。副刊上的文章是通过版面来同读者见面的,一张报纸要在竞争中胜出,就要用更新颖、更现代的方式来承载新的副刊内容。为了在有限的版面上通过新颖的设计给读者带来更好的直观感受,版面设计应紧跟时代步伐,突破传统的用题图、报花点缀的方式,从版面设计、色彩、插图等方面的创新入手,进一步借鉴博客、微博图文并茂、节奏感强的优点,加强版面设置的创新,在保持清新典雅、庄重大气的风格的同时,努力成为“充满现代元素的综合性副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便捷的数码成像传输功能、强大的电脑图像合成制作功能、全彩的胶版印刷能力,都为报纸美化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证。《厦门日报》副刊的情感实录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赏心悦目的版面设计,明快柔和的色彩,绘声绘色的情节插图,图文相映的排版格式,给人以见而难忘的感受。

(三)借新媒体助力

在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和冲击时,报纸副刊要顺应时代趋势,正确处理好与新媒体的关系,主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在观念上,副刊不能盲目排斥新媒体,要与时俱进地运用好新技术。许多报纸高度重视新媒体对副刊的冲击,定期编发副刊的网络版和博客版,反映瞬息万变和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吸引了许多网民读者,特别是防止了一大批年轻读者的流失。在内容上,要加强报纸副刊作品的原创性,对于网上内容繁杂、良莠不齐的稿件,要认真甄别,加以筛选、整合,为读者提供更高品质的精品副刊。在方向上,重视网络化构建,将纸媒数字化,利用网站多媒体的海量存储及信息获取便利等特点,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对纸质的内容进行大幅延伸,实现报网的互补和融合。在手段上,借助新媒体来增强与读者间的互动,这种互动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信息交流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能使读者体验到精神上的满足。副刊应抓住时机,将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在魅力,使其影响力最大化。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在互动性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副刊可以借鉴微博的互动特点为读者量身打造出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言论阵地。例如,《南方周末》的副刊“南方周末文化”在新浪实名认证开设微博,以报纸副刊内容为主,用微博形式对内容进行编辑,并给出母网站的链接,通过网络和读者互动,及时反馈读者的观点,搜集民意,在报纸与网络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

报纸副刊是一份报纸的灵魂,也是报纸文化的一面镜子,报纸能走到今天,副刊功不可没。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日渐普及,报纸副刊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在新媒体背景下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和挑战,但与此同时也有了新的机遇。报纸副刊应当抓住机遇,勇于接受挑战,不仅要吸取网络新媒体的经验,更应当在这过程中保持清醒,求索更高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报纸副刊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并最终实现报纸副刊的“华丽转身”,打造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副刊”,让这百年的淬炼铸就新的辉煌。

[1]祝园媛,魏芸婧.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副刊——浅议文艺副刊对新媒体的应用[J].今传媒,2012(10):104-106.

[2]方雪梅.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发展策略[J].传媒,2014 (14):29-31.

[3]夏冬红,冯国萍.报纸副刊的生存现状及应对策略[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03):91-93.

G213

A

1674-8883(2016)16-0295-01

秦与彤(1995—),女,广西桂林人,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

猜你喜欢
副刊报纸
报纸
突出地域民族特色 做精做专副刊版面——以《西藏日报》副刊为例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报纸
文化引领:副刊创新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