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6-02-28 22:35白健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功利中学生人文

白健华

(六盘水市第六中学,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白健华

(六盘水市第六中学,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人文素养的形成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中学生面对来自网络和社会各方面条件的威胁,人文素养的缺失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广大中学生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使自身获得全面发展,才能够为培养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中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了新时期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以期促进我国中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新媒体;中学生;人文素养;途径

一、引言

人文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做事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与态度,不仅指个人在社会要求下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也包括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或者社会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新课标提升了对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并且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出了明确要求。在学生发展时期,对其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与现代新媒体环境相适应,也要与广大中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相吻合。这就对中学生所处的学校和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者在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一不可。

二、新媒体环境下中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笔者通过对我国中学生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我国中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主要体现为人文知识匮乏、人文态度不明确以及人文行为表现的低劣等。[1]当前造成中学生人文素养缺失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具体来讲,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新媒体环境下庸俗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的肆虐

在对中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功利主义和教育密不可分。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凡是教育现象,都有功利主义在背后做支撑,不存在无功利主义的教育。事实上,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涉及教育的目的、作用与意义等方面,本身就具备了功利性。但教育的功利性与多数人理解的庸俗主义功利观并不相同,它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举例来讲,我们一般讨论教育的价值观,会认为表现为三方面:功利价值、认知与发展价值。从功利价值的角度来看,科学文化知识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此时,我们讲教育具有功利价值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教育对人的情感、态度、意志与行为等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教育功利价值的体现。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具备功利价值,也同样具备认知和发展价值,也就是能够提升个体的认知能力,从而促进个体道德与人格等方面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人们的庸俗功利观加强,很多人认为“功利”与“利益”相等,一切活动目的与经济价值相匹配。这是典型的庸俗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的体现,而且这种价值观在新媒体环境下盛行,使得教育背离了原有的价值取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教育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扭曲。

(二)应试教育的背离与阻碍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过程中应试教育目的仍然存在,以往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与现代新媒体环境的需求严重不符。这种现象使中学生们并没有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学生无论是在科学素质还是在人文素质方面都无法提升。可以说,当前应试教育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最大的障碍,这种现象不但使人才选拔与评价受限,而且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1.应试教育走极端化,背离教育本真。应试教育把升学率放在教育目的的第一位,过分注重考试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被忽略。这不仅是历史问题,也是现代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2]从现代教育发展的角度看,应试教育无疑是传统科举制度下教育模式的延续,其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极端性。学校教育长时间注重智育而忽视素质教育,一味追求升学率,甚至对某一所学校的评价也只以成绩为准,很明显这是极端的功利主义行为。这种应试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微乎其微,与教育规律相违背,也不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与目的,势必造成教育的失衡。这种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也就使应试教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2.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个性发展。在应试教育中,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考试来进行的,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完全就是在考试要求下进行的,没有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加之现代考试制度的不完善,“一考定终身”的方式使学生有所成的机会大大减小。众所周知,仅靠一次考试成绩的好坏并不能评价个体全面发展与人文素养的高低。那些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人文素养并不一定高,而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人文素养也有可能很高,一些考试不理想的学生仍然能够凭靠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

应试教育的人才培养观念是一种狭隘的人才观,造成了一切教学活动为考试而展开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获得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成为空谈。现代考试制度中,客观题占据很大比例,这使试卷评阅具备了客观性与便利化,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事实上,标准答案也可以根据背景或者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对于现代考试制度,笔者认为有必要作出调整,在考试中增加多元化、开放性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传统文化影响力的消解。中国在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深深影响着我国的民族特性,也为我国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从教育角度看,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中影响深远,对于现代教育仍然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虽然饱受冲击,但是其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觑。在物质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升的今天,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力正在消解。一些所谓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等在中学生中盛行,我国文化经典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冷落。由于当前学生的考试压力等问题,学生专心研究教材知识,无暇顾及对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即使有时间阅读,很多学生还是会选择一些国外著作。这些足以说明现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没有兴趣。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不良冲击,泡沫文化对于人们的思想与现实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中学生在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上存在问题,这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印证。面对这些问题,学校教育者必须要作出理性判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新媒体环境下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一)坚持育人为本,平衡“功利”与“人文”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对个体内在品质的培养,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如果离开了人这一主体,二者便无从谈起。一方面,个体人文素养并不是个体本身具备的品质,其高低与他接受的教育程度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如果某个体没有人文素养,那么他的全面发展也就变为空谈,这并不是完整教育的结果。事实上,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是教育活动的一方面,符合教育的基本宗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3]因此,学校方面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人文教育,要在教育过程中体现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须知现代教育要培养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除了具备高度的求学精神,还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与情感。具体来讲,学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第一,转变教育观念,回归育人本位;第二,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正确认识与处理教育公平问题;第四,平衡“功利”与“人文”,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二)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中学在教育活动中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把考试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甚至有的学校为了提升升学率,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班级进行重新划分,成绩好的学生进入重点班,成绩差的学生列入普通班。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使用两套教材,部分学校为了增加文化课学时占比,占用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补课,严重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对此提高重视,改掉这一教育弊病。第一,借助学生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第二,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动态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课程人文性

面对传统文化影响力消减的状况,学校方面只有深化课程改革,在课程中不断增强人文性,才能够解决学生文化意识薄弱这一问题。第一,完善三级课程体系,注重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第二,在课程中注重增加趣味与人文性;第三,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在当前新媒体的冲击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学校只有和家庭联手,共同努力,才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1]张建同,焦娜娜,李根,等.人文素养与科技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2015,37(3):1-6.

[2]王石径,顾肃.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与探索——香港科技大学全人教育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5(6):179-184.

[3]宋波.价值引领:中学历史人文素养教育的常态回归[J].历史教学问题,2015(3):122-123.

G642

A

1674-8883(2016)16-0337-01

白健华,女,四川成都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功利中学生人文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