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纠倾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2016-02-28 06:33张鑫陈云娟岳庆霞郭道通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建筑物工程

张鑫,陈云娟,岳庆霞,郭道通

(1.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3)

建筑物纠倾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张鑫1,陈云娟1,岳庆霞1,郭道通2

(1.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3)

勘察、设计、施工、使用或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既有建筑物可能会出现倾斜的重要因素。纠倾方案的合理选取与实施是避免建筑物因拆除而产生损失,保证建筑物生产或生活不受影响、名胜古迹不受破坏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建筑物纠倾技术的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几个较典型纠倾工程的案例,从上部结构、地基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建筑物的倾斜原因,总结了顶升法和迫降法等几种常用的纠倾方法,明确了在纠倾过程中应考虑土体侧压力和动态扰动的影响,鼓励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模拟掏土开挖;阐明了土体塌陷时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与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局部耦合,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手段,建立健全的纠倾技术体系,展望了建筑物纠倾技术的研究趋势。

建筑物;倾斜原因;纠倾方法;研究趋势

0 引言

勘察、设计、施工、使用或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既有建筑物可能会出现倾斜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的大力兴建带来了建筑业发展的高潮,但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勘察、施工、使用甚至自然灾害的影响,加重了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倾斜的现象,这在国内外普遍存在,比如意大利比萨斜塔、墨西哥国家剧院、英国Ely大教堂、中国虎丘塔以及各种民用建筑等,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纠倾方案的合理选取与实施是避免建筑物因拆除而产生损失,保证建筑物生产或生活不受影响、名胜古迹不受破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建筑物纠倾技术研究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意义重大[1-2]。

目前,国内外不少研究团队和施工单位针对建筑物纠倾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国外,早在20世纪初,建筑物纠倾技术就已开始研究,发展到80年代后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纠倾技术规范和标准。以日本和美国为例,建筑物纠倾技术发展迅速,数值仿真和工程应用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有限元数值模拟可以再现建筑物纠倾的全过程,分析结果为建筑物纠倾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国外纠倾史上最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如图1所示)历经防沉、塔身加固、堆载促沉、增设土锚、防倾、掏土纠倾等多项措施,历时七十多年终使塔身回倾420 mm,达到设计目标,并足以保证塔身在未来200年之内不会发生倒塌[3]。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如图2所示)则采用在沉降一侧基础下面设计混凝土墩,利用千斤顶和支撑系统顶升仓体,使谷仓逐渐回倾。至今,全世界已有数十万建筑物采用纠倾技术得到了维护。

图1 意大利比萨斜塔图

图2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图

国内,建筑物纠倾技术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但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实用性较强的纠倾方法,比如应力解除法、掏土灌水法、辐射井射水取土法以及福建省建筑科学院提出的顶升纠倾法等,在建筑物纠倾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4]。此后,根据纠倾原理和施工方法的不同又衍生了不少新方法,并在纠倾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孙剑平等采用掏土纠倾、降水纠倾以及顶升法纠倾等成功完成了对住宅楼、烟囱、水塔、铁路信号建筑物的纠倾工作,后期均未出现明显二次不均匀沉降[5-7]。陈玉清在水平掏土和垂直掏土的基础上分析了倾斜掏土纠倾方法,并数值模拟了纠倾过程中建筑物的沉降规律[8]。邱磊研究了对既有建筑物采用锚杆静压桩的方法进行纠倾,过程中配合堆载加压法,取得了良好的纠倾效果[9]。徐俊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对木构架建筑物的倾斜原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用ANSYS有限元软件在追踪实际工程的基础上对木构架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10]。吴宏伟等对竖孔应力解除法的纠倾机理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11]。梁志松等针对软土的变形机理和纠倾特点,提出了土体流变本构模型,用于建筑物纠倾工程分析中[12]。近年来,墩式托换法、复合注浆法、减桩法、管桩法、沉井法等较新纠倾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纠倾工程实例中。同时,TB 10114-97《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13]、CECS 225-2007《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技术规范》[14]、JGJ 123-2012《建筑物倾斜纠偏技术规程》[15]等的颁布,有助于我国建筑物纠倾工程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开工前使用全站仪对控制点进行测定,设置标记,通过复测验线确认合格后,使用测线与钢尺在现场设好桩位,然后用竹签将其钉紧,每桩设置一个竹签,使桩孔的中心移位不超过50mm。

至今,建筑物纠倾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古建筑物、住宅楼、构筑物等与人们生产或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为社会节省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1 建筑物倾斜原因

建筑物基础在上部结构荷载的作用下将产生沉降,沉降值计算由式(1)表示为

式中:s为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值,mm;ψs为经验系数;zi为基底到该土层的距离,m;ai为土层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Esi为该土层的压缩模量,kPa;p0为基底附加应力,kPa,可由式(2)表示为

式中:F为上部结构的荷载,kN;G为基础的自重,kN;A为底面积,m2;γd为地表至基础底部土层重度加权平均值;d为基础的深度值,m。

由式(1)看出,影响建筑物基础沉降的直接因素由两部分组成,即(1)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荷载;(2)与建筑物地基土的土层性质有关。

这部分是指教师对整个Seminar教学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学生汇报的相关学术专题,挖掘其更深层次的本质规律,结合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解科学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压法

图3 上部结构导致建筑物倾斜图

建筑物地基土的影响可以分为地基土层厚薄不均,比较典型的如中国虎丘塔;地基土软弱,基础埋深较小,典型的建筑物如墨西哥国家剧院和英国Ely大教堂;地基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洞穴、地震液化、山体滑坡等;地基土性质不稳定,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干扰,比如湿陷性黄土、冻土等。

除了直接原因外,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是引起建筑物倾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这被认为是建筑物倾斜的间接原因,比如建筑物相距过近,相邻荷载产生附加应力扩散,引起应力叠加,导致建筑物的附加沉降;又比如建筑物支护结构的破坏或大变形、工程施工对地基土扰动引起建筑物的倾斜等。

通过工程勘查和地质分析,查明建筑物倾斜原因,是正确选择纠倾方法、制定纠倾方案的基础,也是建筑物倾斜能否回正的前提和关键。

2 建筑物主要纠倾方法

建筑物的倾斜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单向发生,也有可能双向发生,常表现为裂缝扩展、原有功能破坏、梁柱倾斜等。一般采用的建筑物纠倾方法要么抬升基础沉降量较大一侧,要么通过堆载等方法使基础沉降量较小一侧发生二次沉降,工程应用中亦会经常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根据纠倾原理和施工方法,下面就工程中主要的几种建筑物纠倾方法进行阐述和说明。

2.1 迫降纠倾法

(1)掏土法

烟囱倾斜原因主要包括(1)施工原因:烟囱西南侧进行施工降水,水位由2 m降到12 m左右,降幅高达10 m,由此而引起的附加荷载为100 kPa,且该场地地层多为渗透性很强的粉土,增加的荷载必然引起烟囱短期内加速下沉;(2)地基基础设计原因:基础的有效埋深只有2.3 m,远小于规范关于高耸构筑物基础埋深需满足自身高度1/15~1/20(即6~8 m)的要求;(3)地基处理原因:采用粉喷桩进行地基处理,粉喷桩有效桩长9 m,桩端持力层为相对比较软的第6层粉质粘土层,地基承载力不够。

系统采用分层监控策略,首先设定参数上下限,对每一个监测变量进行单独监测;其次,考虑到部分参变量之间的耦合性和相关性,利用主元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7-8]进行故障诊断,其流程如图5所示.步骤如下:首先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利用历史样本选取主元变量,计算得到相应的过程统计量T2和残差统计量SPE在95%置信度下的控制限;然后计算新样本的T2和SPE统计量来判定是否存在故障.具体算法可参见文献[7-8].

应力解除法是由刘祖德提出的,该法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小一侧掏竖向孔,使孔内形成真空环境,应力得到释放,周围土体向孔内方向移动达到纠倾的目的[16];掏土灌水法是由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率先使用的,通过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小一侧掏土和灌水,形成塑性区,降低地基承载力而引起基础下沉[17];辐射井射水取土法则是由唐业清首次提出并应用于纠倾工程中,该法首先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小一侧挖沉井,周围预留冲水孔,再通过注入高压水使孔周围土体变成泥浆流出,冲水区附近的土体在压力作用下发生沉降,达到纠倾的目的,如图4所示[18]。

(2)水处理法

3.提出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锚杆静压桩法是指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大一侧将锚杆桩压入地基,一方面可起到加固作用,增加地基承载力;另一方面可挤压周围土体,从而顶升地基土[24]。

桩基卸载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迫降纠倾方法,广泛应用于桩基础建筑结构中,根据卸载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桩尖卸载法、桩身卸载法、桩顶卸载法和承台卸载法四类[20]。其中,桩尖卸载法主要是掏出沉降量较小一侧桩尖下部土体,多针对短桩基础;桩身卸载法通过对桩侧土体注水、振捣或挖土等,降低桩侧摩阻力,产生沉降;桩顶卸载法一般通过桩顶截桩或截钢筋,降低桩基础承载力而产生沉降,主要针对端承桩或摩擦端承桩;承台卸载法则是在承台下面掏土或锯断部分承台底板而促使建筑物产生沉降。

图4 掏土纠倾法图

(3)桩基卸载法

结合康养社区人员的居住需求,并在指标因素选取时进行了考虑,从选址结果来看,该地块有开阔的自然资源、宽敞的场地、远离噪声和污染地段,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能够方便地到到达,并且靠近学校、公园、生活配套设施较完善,能为康养人员提供了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影响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建筑物结构荷载偏心、建筑物使用荷载偏心、建筑物使用或施工顺序不当、引起基底附加应力不均匀等,如图3所示。

研究选择的菌种均为实验室常规典型菌种,与引起淡水鱼腐败变质的菌种(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摩氏杆菌属等[4])存在一定差异。在研究保鲜剂的抑菌效果时,不同保鲜剂对不同菌种的抑杀菌效果会有所不同,但研究方法应该是一样的。试验中1.30 g/100 mL柠檬酸抑菌效果最好,作为一种有机酸,不仅改变环境pH值,影响微生物抗热性,还赋予鲜切鲫鱼一定的酸味,是一种理想的水产品保鲜剂,但到底是单一使用的效果好还是与其他生物防腐剂复配效果好还需进一步探讨。

建筑物常用的迫降法还有淤泥触变法和振捣液化法等,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使地基土强度瞬时丧失或降低,造成建筑物沉降量较小一侧产生二次沉降[22]。

2.2 顶升纠倾法

(1)顶升托换体系

托换体系顶升法主要是在倾斜相反一侧的建筑物底层的柱或墙下设置顶升点,通过千斤顶的顶升力和上部结构荷载来决定顶升点的布置和数目[23]。常用的方法有托换梁顶升法、基础梁底部顶升法和新增圈梁底部顶升法等。

(2)锚杆静压桩法

水处理法可分为降水处理法和浸水处理法[19]。降水处理法是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小一侧降低地基土中的地下水位,增加土体有效应力,促其产生固结沉降;浸水法则将水注入建筑物沉降量较小一侧地基内,促其产生湿陷变形,该法主要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

(3)压密注浆法

压密注浆法的工作原理是浆液由浆液孔注入土体,首先对土体产生水平挤压,形成圆柱状浆泡,随着浆液的不断注入,水平浆脉进而对土体产生竖向挤压力,从而起到顶升纠倾的目的,如图5所示[2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直接清宫术治疗。观察组选择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治疗,协助患者选择膀胱截石位,选择相关配套的电切镜、宫腔检查镜和辅助设备,电凝功能和电切功率分别设置为50W、80W,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静脉麻醉处理,宫颈注射缩宫素20U,将宫腔镜缓慢送入到患者宫腔内,详细观察病灶的大小,部位,扩张宫颈到10号,用刮勺在前壁切口处由上到下搔刮病灶组织,用卵圆钳钳夹清除妊娠组织,再次用宫腔镜检查宫腔及切口部位,直到无胚物残留,如有出血选择电凝止血创面,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感染进行预防。

加压法是通过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小一侧堆载或加压,增加上部结构荷载而使基础产生沉降,该法经常会与卸荷等辅助手段同时使用[21]。

图5 压密注浆法图

(4)膨胀纠倾法

膨胀纠倾法主要利用生石灰遇水膨胀的原理对倾斜建筑物进行纠倾,该法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纠倾和地基加固作用明显[26]。

2.3 其他纠倾方法

建筑物纠倾工程中除了常用迫降法、顶升法之外,还有预留法(预留顶升孔、砂层或锚杆静压桩孔等)、横向加载法(此法要求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要大)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综合纠倾法。

注:Ni2+之所以用硝酸溶液(1:99)溶解,是因为防止镍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沉淀,从而影响实验数据。

不管选用何种纠倾方法,建筑物纠倾前、中、后期都离不了实时监测和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信息反馈,及时调整纠倾方案和进度,是建筑物纠倾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通过“三级孵化”模式,上化院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材料方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建成3万t/a、国内最大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特种树脂产业基地。该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防护、高铁、桥梁、公路、隧道、新能源电池、海水淡化、渔业、港口装备、建筑安全等方面。目前在三大纤维之一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树脂领域,上化院掌握了自主核心技术。

3 纠倾工程案例

3.1 济南钢铁集团住宅楼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住宅楼,室外高为24.2 m、长为57.86 m、宽为12.62 m,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埋深为-2.25 m。建筑物北部及东侧地下有一废弃防空洞,洞顶距地面约为8 m,洞高为1.5~1.8 m,洞宽为1.5 m。由于防空洞顶部塌落,且建筑物外已有两处塌陷至地面,建筑物产生倾斜,最大倾斜值为298 mm,折合倾斜率达1.231%,大大超过规范允许倾斜量。

每天早晨,大连港集团的14辆通勤车从大连市区的各个方向发车,接上住在各处的员工后,从大连收费站驶入高速,不到20分钟,就可到达港区,开始一天的工作。

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根据调研分析,采取的纠倾方案:(1)在建筑物两端防空洞处压力灌浆,将防空洞两端堵死,其间沿防空洞钻孔至防空洞底,压力注浆,将防空洞空隙部分充实,并使部分水泥浆渗入周围松动土体,阻止防空洞进一步塌陷;(2)沉降发生较大的部位(楼体的北侧防空洞位置)使用微型桩对原基础进行托换,微型桩劲型桩身为工字钢,压力灌注高标号砂浆,确保托换后微型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力;(3)采用掏土灌水法对住宅楼进行纠倾,纠倾工作共进行了2个月。纠倾结束后住宅楼各观测点倾斜值全部已回至规范要求范围,内外纵墙原有裂缝大部分已闭合,如图6所示。

3.2 德州陵县热电厂烟囱

图7所示的德州陵县热电厂烟囱于2003年9月建设,2004年6月15日完成,其高为120 m,钢筋混凝土圆形筏板为基础,基础埋深为4 m,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桩长为9 m。2004年6月对该烟囱进行倾斜观测,观测结果发现烟囱向西南倾斜量达538.5 mm,倾斜率达到4.5‰,已超出3‰的规范要求。而且由于烟囱的倾斜,在烟囱与烟道接合部位出现拉裂,裂缝宽度达15 mm。为了保证烟囱的安全使用,需要对烟囱进行纠倾。

图6 济南钢铁集团住宅楼图

图7 德州陵县热电厂烟囱图

烟囱地基土共分为八层,各层土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表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掏土法主要是指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小一侧掏出适量土以达到使其回倾的目的。按照掏土孔方向不同,可以分为水平掏土法、垂直掏土法和倾斜掏土法等3种;按照工作原理不同,可以分为应力解除法、掏土灌水法和辐射井射水取土法等3种。

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对烟囱的倾斜情况作全面的测量后,沿烟囱最大倾斜方向的垂直方向对称设置5个降水井和两个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降水法对其进行纠倾。降水井为混凝土井管,其深度为20 m、直径为700 mm,因场地内的土层多为粉土,所以降水井周围使用过滤布裹紧,防止抽水过程中大量泥砂进入井管,造成纠倾过度。纠倾完成后,对所有的降水井和观测井进行注浆回填,烟囱倾斜量减少为81 mm,倾斜率降为0.676‰,满足高耸构筑物倾斜率3.0‰的规范要求。

3.3 安徽淮北住宅楼

该住宅楼共六层,砌体结构,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住宅楼总高度为19.373 m,东西长为61.78 m,南北长为10.64 m,建筑面积为3900.49 m2。由于荷载偏心发生倾斜,纠倾前倾斜率为4. 05‰,住宅楼实景图如图8所示。

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对工程现场进行分析研究,最终选用辐射井射水取土法对该住宅楼进行纠倾,辐射井及射水孔布置图如图9所示。纠倾完成后住宅楼最大倾斜率为1.4‰,达到规范要求。

图8 安徽淮北住宅楼图

图9 辐射井及射水孔布置图

4 展望

建筑物纠倾工程具有难度高、风险大的特点,不仅要求技术人员熟悉纠倾方法和施工过程,而且要求运用得当、灵活,同时不断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监测信息及时判断、调整纠倾方案。建筑物纠倾工程技术复杂,涉及结构工程、工程地质、弹塑性力学、土力学等多学科研究领域。只有对纠倾知识和技术特点全面掌握,建立健全的纠倾技术体系,做到地质勘查详细充分、纠倾方法合理可行、信息化监测手段先进准确,方可保证纠倾全过程(预止倾—纠倾—防复倾)安全实施,同时,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少。试验是确定建筑物地基土力学特性最基本的手段,也是观察地基土沉降规律及变形比较直接的一种方法。因此,纠倾工程施工前,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倾斜原因和拟采用的纠倾方案,开展原位试验或近比例尺模型试验,检验所选定纠倾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试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为理论分析提供参考,同时为现场施工提供过程预演,预测、预警纠倾风险,保证整个纠倾过程顺利进行。试验时,鼓励采用新方法、新材料、新装备来更好的分析纠倾过程中土体的变形和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沉降规律等,可尝试采用石蜡熔融或真空袋充气等模拟掏土孔的开挖过程。

合理的数值方法也是纠倾技术研究的有效手段。目前,常用的纠倾数值模拟软件有FLAC、ABAQUS、MIDAS/GTS和ANSYS等,广泛应用于建(构)筑物纠倾规律的定性分析中。然而,这些软件均为有限元软件,多考虑土体的连续变形,忽略了土体孔周的局部非连续塌陷过程,沉降量模拟值普遍偏小。为了能再现建(构)筑物地基土的真实变形过程,有必要将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和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局部耦合,分区域、分方法对研究对象近场和远场进行研究。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四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是纠倾工作未来的研究趋势。只有在成熟的理论体系指导下,在合理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辅助下,才能提高工程应用效率、节省成本。

[1] 侯姝辰.新疆某髙层建筑纠倾技术研究与数值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4.

[2] Zhu Y.,Wang X..Settlement Rectify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Incline Building on Collapsible Loess,Advances in Mechanics of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M].Rotterdam:A.A.Baikema Press,2002.

[3] Ranzani S.T..Stabilization of leaning structures:The Tower of Pisa case[J].Geotechnique,2001,51(7):647-648.

[4] 张鑫,姜千君,魏焕卫.建(构)筑物纠倾技术进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23(2):163-169,185.

[5] 孙剑平,魏焕卫,徐向东.掏土纠倾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23(2):174-178.

[6] 魏焕卫,孙剑平,张鑫.降水纠倾的原理、设计和施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23(2):170-173.

[7] 魏焕卫,孙剑平,贾留东,等.采用顶升法和微型桩的纠倾加固设计施工[J].建筑技术,2006,37(6):455-457.

[8] 陈玉清.建筑物掏土纠倾技术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

[9] 邱磊.既有建筑采取锚杆静压桩结合堆载压重综合纠倾方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1.

[10]徐俊.徽州传统建筑木构架纠倾方法[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4.

[11]吴宏伟,徐光明.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倾机理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3,25(3):299-303.

[12]梁志松,陈晓平.软土流变模型及在建筑物纠倾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4,25(S2):513-517.

[13]TB 10114—97,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4]CECS 225—2007,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5]JGJ123—2012,建筑物倾斜纠偏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6]周清,刘祖德.应力解除法在既有建筑物纠偏中的应用[J].土工基础,2003,17(3):1-3.

[17]徐向东,贾留东,孙剑平,等.建筑物基底掏土灌水法纠倾-设计方法与工程实例[J].建筑结构学报,1999,20(5):59-65.

[18]唐业清.建筑物纠倾新技术[J].建筑技术,1995,4(6):323-327.

[19]曹仁文.地铁工程中既有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及加固纠偏措施[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4(S1):119-122.

[20]李宇捷.海岸桩基建筑物纠倾工程分析[J].施工技术,2014,43(16):48-51.

[21]姚建平,张千里,蔡德钩,等.抬升辅助堆载加压法对某房屋纠偏加固的处理[C].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安: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委员会,2014.

[22]刘小波.建筑物纠偏技术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0):74-76.

[23]喻岩,刘冬林,张瑞云.钢筋混凝土料仓顶升纠偏技术的分析和应用[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4):31-36.

[24]张磊,刘顺,李彦利.锚杆静压桩在既有建筑纠倾加固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15(3):1-3.

[25]冯旭海.压密注浆作用机理与顶升效应关系的研究[D].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

[26]刘汉龙,赵明华.地基处理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1):96-115.

(校庆约稿)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张鑫教授

张鑫教授现任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院长。现为二级岗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十大师德标兵,山东建筑大学首席岗教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建筑结构移位与加固改造”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然而秉持这样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并不容易,要求老师都是大艺术家也应当归入妄想吧?所以通常我们看到,还是学生像老师(不管在形式还是理念上),学得像就是好学生了。能遇上大艺术家又学到他内在的精神,也只可能是极少数学生。

张鑫教授现兼职:山东省建筑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土木结构诊断改造与抗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山东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质量分会常务理事等。

式中α和β均为任意复数,表示两种状态的概率幅度,满足正交性,|α|2和|β|2分别表示两种状态的概率。与经典比特不同,量子位不仅可以处于0态或1态,还可以处于两个基本状态的线性叠加。在计算过程中,每个不同量子的概率幅会互相干涉,并且可以进行量子并行计算。完成编码后,初始化种群P(t):

文山州短时强降水和雷电在夏季(6~8月)最为活跃,冬季(12~2月)最不活跃,短时强降水极大值出现在5月,雷电最强出现在9月,分别较最活跃月提前和滞后一个月。日分布上均在午后到夜间较为频发,但短时强降水高发时段较雷电推后1~2小时。

多年来从事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编国家行业标准2部、参编8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

Building’s incline-rectify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Zhang Xin,Chen Yunjuan,Yue Qingxia,et al.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 250101,China)

Due to the adverse influences of survey,design,construction,usage or environment,the buildingmay be inclined.Rational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cline-rectifying solution,can avoid the demolition waste,ensure that production and life are not affected and that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is not destroyed.In this paper,advances of building incline-rectifying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several typical incline-rectifying projects are introduced simply,and incline reasons and common rectifying methods a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upper building,foundation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Rectifyingmethods can be divided into force to settlemethod and lift-up method,and in the meantime,suggestions on building’s incline-rectifying technology are put forward.The influence of soil’s lateral pressure and soil-digging’s dynamic disturbance should be considered,new methods or new technologies are encouraged to use to simulate soil-digging process. Analysis of soil’s collapse can use the coupled method of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method and continuous deformation method,etc.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an move successfully,only when varieties of analysis methods are integrated and perfected system of incline-rectifying technology is established.

building;incline reason;incline-rectifyingmethods;research trends

TU478

A

1673-7644(2016)06-0599-07

2016-10-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287,51678350,5160913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59221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EEQ10);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3075)

张鑫(1964-),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和工程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E-mail:zhangxin@sdjzu.edu.cn

猜你喜欢
建筑物工程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现代中小河流常用有坝壅水建筑物型式探讨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子午工程
火柴游戏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