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代远与粟裕的“七战七捷”

2016-02-29 07:28滕久昕
党史纵览 2016年2期
关键词:苏中海安华中

滕久昕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陷入战和交织、错综复杂的斗争中。中共中央一再指示,如果蒋介石搞摩擦,向解放区进攻,我们要做好准备,要自卫还击。党中央的想法是:打他若干个胜仗,逼迫蒋介石停下来讲和。内战爆发之前,中共中央1946年6月19日在电报中指出: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6个月内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国民党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国民党军队进攻,争取和平前途。果然,蒋介石为了消灭我中原军区部队,于1946年6月下旬命令国民党军于6月22日前秘密完成包围态势及攻击准备,待令实施攻击。6月24日,蒋介石公开宣布:“48小时以后将有惊人之举!”6月26日, 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调动30万军队围攻我中原解放区,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内战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还击,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6年8月29日,延安总部发言人说:“我粟裕将军所部在广大民兵配合之下保卫苏中,自7月13日至8月27日七战七捷,前后消灭汤恩伯军7个整旅(即7个师)之多……”这就是苏中战役被称作“七战七捷”的由来。滕代远在1968年10月亲笔撰写的6万余字《我的回忆》(未发表)的手稿中写道:“谈判破裂了,我奉命先回淮阴中原军区,约休息了10天左右。我和粟裕同志一起到他们主办的抗大第五分校看了一下,以后参加了他们的作战指挥。”

6月30日,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滕代远参加国共关于整军和停战的谈判无果后,奉中央军委命令,从南京返回晋冀鲁豫军区就任副司令员,途中经过淮安并入住淮安旅社。他本来准备前去看望老战友袁国平的遗孀、时任新四军雪枫军政大学(后为华中雪枫大学)政治部主任的邱一涵,不巧邱一涵出差,只好留下亲笔信一封。信中说:“我于6月两次由南京飞淮安,可惜均未能与你晤面,不胜念念。此次来淮安若还有几天不走的话,想来雪枫大学参观并看望您……”

7月1日,新四军华中军区在江苏淮安文庙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25周年和欢迎滕代远大会。张鼎丞、滕代远、邓子恢、谭震林等领导均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讲话。随后,滕代远一行取道高邮、东台前往华中野战军驻地海安与粟裕晤面。

粟裕与滕代远既是湖南同乡,又是湖南省立(常德)第二师范的同学。一见面,他俩就有说不完的话,并共同回忆起当年在常德二师闹学潮的往事。粟裕对滕代远的到来十分重视,将老同学等一行人安排在海安尊经阁旁边的红房子下榻,还安排部下给滕代远选配了最好的战马,为他专门配置了一个警卫排,负责警卫工作。

7月7日,在粟裕陪同下,滕代远到华中雪枫军政大学参观。适逢该校首届组织会议开幕,他们到会讲话,并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7月8日上午,滕代远在尊经阁红房子听取粟裕、陶勇、刘先胜、钟期光、梅嘉生等华中野战军领导人关于当前战场敌我态势和我军战役部署的汇报。随后,滕代远向他们传达了中央军委的要求和战略部署,并对当前围歼敌人的计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滕代远说:“要在机动作战中打击敌人的薄弱关节点,以围歼作战为重点。”同时提醒同志们:“面对强敌不要怕,也不要着急,要像切西瓜一样,一刀一刀切碎它的躯体。”会后,他在粟裕及野战军、军分区等领导的陪同下,骑马视察了邵伯镇的运河大堤堡垒群,洋桥南北、西寺、大王庙等处的防御工事。

7月10日清晨,滕代远在海安出席了华中野战军作战会议。会上,华中军区司令部情报处(代号四中队)首先将获得的有关情报向与会人员通报。接着,粟裕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南线战略计划和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等一系列指示,他分析了苏中前线敌我态势,提出了作战方案,阐明了战役指导思想和对部队的要求。具体部署是:集中第一、第六2个师共12个团的兵力歼灭中路敌人2个团,以第七纵队3个团负责监视东路之敌,第十纵队3个团负责牵制邵伯方向的敌整编二十五师。滕代远在发言中指出:“这样一来,我们就集小为大,敌人的优势就演变成劣势,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粟裕表示完全赞同滕代远的意见,说道:“敌人12万人马进攻我们3万多人,是4打1。我们这样一来,还他一个6打1。”散会后,滕代远和粟裕一同回到作战室继续商谈。稍事休息后,粟裕将华野司令部侦察科长严振衡叫来,指着墙上挂着的地图简要地讲了下一步的战斗、各部队的任务以及侦察、通信、警戒等问题,让他起草作战命令。严振衡顺手拿过一个板凳,坐在桌前集中精力起草关于进攻泰兴、宣家堡之敌的作战命令。不一会儿,命令起草完毕,交给粟裕看。粟裕从头看到尾,没有改一个字,又交给滕代远看。滕代远看完作战命令说:“可以!”还给了粟裕,粟裕在纸上签了字:“发!”

当日中午,趁热打铁,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在海安景家庄(现名太平庄)召开了战斗动员大会,机关司政后营以上干部都参加了大会。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主持会议。据严振衡回忆:会议开始,大家对滕代远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请粟裕讲话。粟裕先讲形势,分析敌情,指出苏中是国民党军队进攻重点,全国内战在即,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粟裕还分析了苏中战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提出了下一步作战的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后,随后请滕代远讲话。在热烈的掌声中,滕代远走到台前,简单明快地说:“粟裕同志讲得很好!和平谈判已经破裂,全面内战一触即发。我们要做打大仗、长期打仗的思想准备。首先要把这场反击战打好,苏中部队过去打了很多好仗,希望你们今后多打胜仗,打得国民党、蒋介石找不到北。”11日上午10时,滕代远和粟裕、陶勇在如皋西门大校场检阅了一师第三旅彭德清部的驻城部队。嗣后,华中野战军全军投入了紧张有序的备战工作。

7月13日晚21时,宣家堡、泰兴战斗打响了。由于我军准备充分,士气高昂,突然发起进攻,新上任的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李默庵心中没底。他原准备兵分四路合击如皋,已将整编第四十九师主力调集到白蒲一线,此时见我军动了手,怕我们搞声东击西,就命令整编第四十九师回缩到平潮,以保南通。到15日晨,我军一师陶勇部经过一夜激战,全歼宣家堡守敌。我六师王必成部也已基本上歼灭泰兴之敌。此役共歼灭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2个团另2个营共3000余人,生俘敌第五十六团少将团长钟雄飞,缴获山炮12门、火箭炮10门、迫击炮20门、轻重机枪200挺,取得了苏中战役第一次作战胜利。以往我军与敌作战,都是先打弱敌,再打强敌,这几乎形成了规律。而宣泰战斗却是选择强敌整编第八十三师开刀。这个师原来的番号是国民党第一〇〇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套美式装备,所以骄横不可一世。此役的战果也应验了滕代远打得国民党、蒋介石找不到北的预言。

此后,野战军首长们经过认真思索,决定先放下已到嘴边的敌人,出其不意打击东面敌整编第四十九师,搞断敌人的“钳子”。15日晚,我军主力部队在连续两昼夜激战之后,向东急行军70公里,发扬了华野部队“打得、跑得、饿得”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及时赶到如皋以南宋家桥准备作战。7月18日晚,按照预定的计划,如南战斗打响了,这是苏中战役的第二战。一师陶勇部全线出击,七纵管文蔚部和华中一分区特务团密切配合,一下子将田肚里和鬼头街的敌人“包了饺子”。敌七十九旅被我六师王必成部围住,19日、20日激战两天。敌整编第四十九师师长王铁汉中将携卫兵换上便衣逃脱,其师部和二十六旅被我军全歼。北面我七纵一部参加了合击,敌军大部被歼,但是由于动作不协调,没有最后解决战斗。粟裕命令一师一旅把七纵部队换下来。21日,一旅旅长张震东急率部队赶到宋家桥正准备发动进攻时,情况生变,北路敌整编第六十五师和敌整编第八十三师逐渐逼近。由于我军打阻击的部队只有2个团,再僵持下去对我很不利,滕代远和粟裕决定收兵。为了在运动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我军于23日主动撤出如皋。战后统计如南战斗歼敌共1万余人,其中俘虏6000余人;缴获各种口径火炮约200门、轻重机枪约500余挺、长短枪4000余支。毛泽东特别高兴,为此来电称:“庆祝你们打了大胜仗。敌情尚严重,望将参战主力集中休整,补充缺损,恢复疲劳,以利再战。”

战后,参战部队在如(皋)黄(桥)路上的搬经镇召开干部会议,总结此役的成功经验。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滕代远和粟裕并肩走上主席台。粟裕请滕代远首先讲话,滕代远说:“苏中这一仗打得好,粟司令指挥得力,部队英勇善战,已经打了两个干脆、漂亮的歼灭战,连国民党的将军都成了我军的俘虏。我军既然与国民党军队摆开了比武的架势,那就非比个输赢不可。华野部队不少是红军的底子,参加过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今天你们可比红军时期不知强大多少倍!日本侵略军还不是被我们八路军、新四军踩在脚下,它国民党、蒋介石几个美式装备的整编师又能吓唬谁呢?纸老虎一个!我要提醒同志们的是:在粟司令员的指挥下,还要充分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思想准备。老虎虽然是纸糊的,但是它至少还能烧你一把火。”一句话引起全场笑声。粟裕接着讲话说:“最近国民党的中央社、军闻社广播说什么‘苏中匪首粟裕负重伤,已送东台医院救治’。你们看,我是粟裕吧?我负伤了没有?我住院了没有?不是活得好好的吗?还要打更多的漂亮的歼灭战哩!国民党从来就是靠造谣欺骗、蒙蔽人民和士兵。国民党叫喊‘一个月消灭苏北共军,三个月解决中共’,做梦吧!我们还要多打一些大胜仗,整师、整旅、整团地歼灭敌军。让我们的战斗成果讲话。”

此时我军主官考虑的首要问题是:下一步要不要坚守海安?海安是苏中战略要地和交通枢纽,控制了海安,就等于扼住了盐城的大门;如果放弃了海安,对全局影响很大。但是要守住海安,我军的兵力显然不够。因连续作战,部队消耗大,十分疲劳;解放战士多,战斗力不强,十分需要休整。而对面的敌人一上来就是7个旅(师),还有后续部队跟进,集中10万余人渡江北进,向海安进攻,这一仗不好打。

前线指挥部里,粟裕坐在翻过来的长板凳上,背靠凳腿,面对着墙上挂的军用地图,冥思苦想。他分析敌情后决定:在海安先进行一场守备战,给敌人以杀伤和消耗,保证我主力部队得到休整后,主动撤出海安,给予敌军以我军被迫放弃战略要地的错觉,使敌人重新骄傲起来,以便从中寻找战机。滕代远完全赞同这个作战决心。作战计划上报华中军区、华中分局及中央军委后,很快得到了批准。

海安运动防御战是“七战七捷”的第三个胜仗,从7月30日一直打到8月3日。敌人使用6个旅从如皋、姜堰合击海安。海安四周都是河,河面宽阔,敌人大部队进攻难以展开。我七纵管文蔚部有效地封锁了主要桥梁,凭借着良好的防御工事,以不到2个团、3000人的兵力,在4天多时间里英勇抗击了5万多敌人的轮番进攻。之后,我军主动撤出海安。此战敌人伤亡3000余人,我军伤亡200多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5:1 。

从1946年7月13日到8月27日,在毛泽东、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滕代远协助粟裕指挥了华中野战军在苏中根据地内线作战,在我军战史上首创一个战役歼灭敌军5.3万人的记录,打出了人民解放军的神威。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滕代远只参与了战役的前三次指挥,随后就步行回到山东定陶的第二野战军司令部,参与了定陶战役的指挥。1946年秋收后,滕代远和邓小平同乘吉普车回到河北武安冶陶镇,就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军区军事工作。但是他与粟裕之间心有灵犀,不谋而合,配合默契,相互尊重,使得苏中作战取得胜利,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开了个好头。(题图为1946年7月,滕代远和粟裕在海安合影。)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苏中海安华中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小延安”的由来
由表及里:深入思考新定义的本质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母亲在,家就在!”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国内旅游资源研究简介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比较及对策建议
跨江融合背景下苏中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