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时期英国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

2016-03-01 02:08连海萍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工业化劳动力流动

连海萍 仲 巍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工业化时期英国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

连海萍 仲 巍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特有的自身价值追求属性必然伴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变动。人力资本的先天依附性和后天累积性使得其与劳动者的流动和教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人力资本形成与提升主要途径的教育,由于定义范畴的广义性,其与劳动力的流动也有着重要的关联。因此,本章将着重探讨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和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英国为研究背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梳理和总结,启迪新思考。

劳动力流动;教育

世界的工业化始于英国,18世纪,英国发起了技术发展史上的巨大变革——技术革命,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由此开始。自此,许多国家相继掀起工业革命,世界开始步入工业化时代,经济水平和结构模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1 工业化时期英国劳动力流动状况

1.1 十九世纪末以前。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地主率先开始了圈地运动,此后圈地运动不断高涨。18世纪《公有地围圈法》的颁布使失地农民发生身份变换,成为了只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人。18世纪中后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工生产,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转变。传统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促使劳动力从传统的行业逐渐向新兴产业转移。19世纪英国出现了一大批工业化城市,广泛增加的就业机会拓展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生存空间;同时这些城市在工资水平、救济服务、生活条件和娱乐设施等方面的优越条件更加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城乡转移。因此,英国的工业革命引起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推动劳动力城乡流动的重要因素。表1.1中城乡人口增长率的差异性也从侧面印证了上述观点。

表1.1 英国城镇与乡村人口增长率对比[1] 单位:%

1.2 19世纪末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进入了“电气时代”。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煤炭、纺织、造船等传统行业逐渐衰败,电子、化工、汽车工业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传统行业中的失业率不断攀升,加之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英国国内劳动力的转移随之发生改变,由不断萧条的传统产业向日益繁荣的新兴产业流动。新兴产业大量分布在英格兰东南部、西南部和米德兰等地区,新兴城市大批涌现,引发着新一轮的大规模劳动力流动。

2 工业化时期英国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英国工业化发展时期,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发展,工业经济对劳动力的内在素质与外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而引发了劳动者的教育需求;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在提升劳动者人力水平的同时也在强化着劳动者的流动能力。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交替推动的关系,在这一阶段,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教育推动劳动力的流动

工业化初期,内置于劳动力流动中的教育——行会学徒制教育,有力地推动着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城市的迁移。首先,工业革命爆发之前,农村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其发展使得西欧社会处于一种准工业化状态,后期出现的许多拥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工厂都是由农村工业发展而来,这一过程的转变依赖于接受学徒教育的那部分人。其次,促使各行各业技术得以革新的发明家大多都是工匠艺人,他们通过学徒实践、知识积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断摸索而逐渐成为技术骨干。最后,机器大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接受过学徒教育的那部分人正好能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以学徒教育为基础的农村工业奠定了工业化初期发展的基石,为工业化发展培养了技术人员、企业家,成为工业革命时期劳动力得以流动的内在动力。前工业化时期积累的行会学徒制教育成果为工业化的到来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环节,劳动力流动促进教育的发展

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在推进城乡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统治阶级和雇主们的思想观念。城市社会上层认为人们的无知与愚昧是对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的威胁。于是,19世纪20年代以后,工人夜校、职工子弟、技工学校等在城市兴起,人们只需交纳很少费用就可以学到相关的技术和文化知识,城市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艺技术,流入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强烈希望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工人们也将获得教育和知识作为解放自身的方法,劳动者及其子女们都积极的投入到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活动中。

第三环节,教育进一步的发展继续推动着劳动力的流动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涌入推动着英国城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又推动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一时期,慈善性学校、工人讲习所和工厂学校等非正规的教育机构在劳动力流动中扮演着特殊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慈善性学校的教育时间灵活、费用低廉,帮助农村劳动力更好地融入城市。工人讲习所的目的在于向会员们讲授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技术技能,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组织形式,一方面帮助工人们尽快融入到工业化的城市中,另一方面也为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人员。工业学校则由雇主创办,为进入工厂的劳动力服务,针对性强,盲目性低。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机构,在缩小城市生活与乡村劳动力的同时,也在强化着城市对乡村的吸引力。

[1] 数据参考于R.A.道奇森、R.A.巴特林:《英格兰和威尔士历史地理》,伦敦1978年版,第326页以及《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普查: 1911年》,伦敦1917年版, 第35页。

[2] 王章辉、黄柯可著:《欧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3] 所谓行会学徒制教育,根据帕尔格雷夫给学徒制下的定义是,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那些要从事某一特定行业的人,要在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师傅手下工作,并服侍师傅,而师傅则要在这一时期内教授他们自己所从事的工业或工业分支的技艺。这科教育的基本宗旨是为每一行业提供熟练劳动力。帕尔格雷夫(1827-1919年),英国银行家和经济学家,编有《帕尔格雷夫政治经济学词典》(1894-1906),三卷本,是一部范围广泛的很有价值的作品。《帕尔格雷夫政治经济学词典》,第1卷,第45页。

连海萍(1992-),女,汉族,山东威海人,2014级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方向。

TP272

A

1672-5832(2016)06-0208-01

猜你喜欢
工业化劳动力流动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劳动力再生产模式的科学内涵及变动论析
流动的画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