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2016-03-01 05:13刘嘉音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6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金融绿色

◎刘嘉音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刘嘉音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投资结构失衡,造成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等资源浪费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入手,认为我国未来要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需从绿色投资、碳交易市场、绿色金融配套体系几个方面入手,在政策上进行适当倾斜,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积极发展绿色融资,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金融市场。

近年来,我国面临巨大的经济发展压力,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产业转型压力。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起着支撑、服务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随着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篮子,金融业改革势在必行,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银监会多次提出发展绿色金融的规划,在去年刚刚闭幕的G20杭州峰会上,绿色金融再一次被写入会议公报,表现出国家对绿色金融的高度重视。那么,我国目前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怎么样?未来绿色金融发展方向是什么?该如何做才能推动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本文将从这三个问题出发,梳理近年来关于绿色金融的有关研究成果。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从整体上看,我国绿色金融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国家给予了绿色金融足够的政策支持,但由于绿色金融本身的特点,相比于传统金融业务我国绿色金融的盈利模式还比较单一,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有限,各方面业务都处于探索阶段。

在当前阶段,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主体业务。绿色信贷指的是银行在贷款中,将项目及其运作公司与环境相关的信息作为考察标准纳入审核机制中,并通过该机制作出及最终的贷款决定。目前,这一业务模式与传统的抵押信贷等信贷方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在信用标准方面加入了对于环境因素的考察。通常来说,进行大规模的银行贷款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现金需求量大、劳动密集度高、环境污染重的工业企业,这就势必会导致银行放弃某些贷款业务,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利润的下降,因此这一业务主要靠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政策推进。要想真正地调动起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创新,在绿色信贷中找到新的盈利点和增长点。

碳交易,是绿色金融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但目前我国这一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简单来说,碳交易就是以市场化的手段来配置温室气体排放量,首先由政府综合考量,确定社会总的排放量,之后由各企业根据自身的盈利水平和产业规模,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自由交易这些排放量,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天津等地开放了碳交易所,但是市场开放程度还比较低,未来碳交易应当进一步开拓业务范围,降低准入门槛,积极探索碳股票、碳期权等新兴碳交易模式。

绿色金融配套支持体系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系统性的法规、政策、绩效考核体系等等,但在当前一段时期,这一体系发展的还很不完善。正如前文介绍过的,绿色金融在当前的发展阶段,还没有探索出一条可以将环境正外部性转化为商业银行利润的有效途径,因此,其发展主要靠国家政策的推动。但就法规的制定、政策的执行来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区域利益、部门利益,而忽视甚至无视环保部门的政令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环保部门的信息不够透明,在进行企业污染控制时过度依赖行政手段,这与绿色金融的市场化理念是冲突的,从长期来看作用有限。

我国绿色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要不遗余力地加大绿色投资力度。要想发展好绿色金融,最根本的手段是开拓出一片规模巨大的绿色市场,形成绿色金融与绿色实体经济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的绿色产业群。因此,未来绿色投资资金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利用起市场的力量,让资本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摆脱我国当前绿色金融只能靠政策推着走,甚至政策推着也不走的局面。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绿色投资可分为两大方向,一方面要加大对已损害环境的修复投资力度,这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绿色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产业的投资力度,只有拥有先进的绿色技术、自盈利的绿色产业支持体系,才能真正发展起来绿色金融。

其次,建立起完善的碳交易市场。解决碳交易市场的根本目的是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排污资源配置的问题,是我国当前排污收费制度的替代制度,同时也是绿色金融领域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从最基本的角度来看,建立起完善的碳交易市场,可以让有先进处理处理技术的企业少排放,而让那些急需这些碳排放权的企业获得碳排放权,从而解决了排放量标准和企业间的矛盾这两大难题,通过市场的作用,践行了公平的原则,满足了每个企业的需求。长远来看,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不仅可以满足碳排放企业的需求,而且可以将其他先进的金融理念引入这一市场,让普通消费者在这一市场购买碳金融产品(如碳期货、绿色债券等),既通过市场的放大作用强化了绿色金融对企业信用的威慑,改善绿色信贷依赖行政政策的现状,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了绿色金融产业的规模。由此可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强化对绿色金融体系支撑。一个新的产业的兴起,是需要培育和扶持的,为达到扶持的目的,可以由政府进行公共资金投入,或动用部分外汇储备注资,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用法治思维谋划绿色金融体系构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制度和流程。

发展绿色金融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为绿色金融提供法律保障。绿色金融能助力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解决环境外部性的问题。但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必须靠着健全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才能够有序、快速地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奠定了基本方向,但要形成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不仅需要立法部门的努力,更需要金融、环保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脚踏实地地不断探索,把握中心战略、协调各方面利益,才能通过法律法规为绿色金融提供配套支持。

第二,大力加强监管执法,改变当前执法不严、监管不利的情况。在我国当前阶段,虽然也有一些针对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监管难、执法难。但涉及环境外部性问题,各方面利益错综复杂,信息透明难以实现,绿色金融何谈发展?只有国家各部门、各地方政府统一目标、通力合作,严格规范绿色金融业务细则,进行必要的硬性约束、强化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绿色金融有序发展。

第三,积极发展绿色融资。当前时期,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靠国家政策倾斜和公共资金的支持,但从长期看,补贴、罚款、行政命令等手段对于绿色金融的支持有限,需要引入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这一产业。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融资体系,让绿色融资的通道更加顺畅。

综上所述,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主体业务是行政化色彩浓厚的绿色信贷,而碳交易和绿色金融配套体系方兴未艾。为了使绿色金融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我国应面向未来地从绿色投资、碳交易市场、绿色金融配套体系三个方面入手,在政策上进行适当倾斜,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积极发展绿色融资,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金融市场。

(作者单位: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金融绿色
绿色低碳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