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6-03-01 15:11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课堂

陈 敏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辉南镇中心小学 吉林通化 135102)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陈敏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辉南镇中心小学 吉林通化 135102)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推广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日新月异,教育改革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国内的信息技术教学逐渐趋向中学化和小学化,面对小学生这一学习基础尚未牢固的教学群体,教学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锻炼学习能力,如何彻底的构建高效学习课堂,需要从教学改革和课程定制上着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现状入手,从提高教学情境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提倡创新、引导学生发挥个人潜力,简化学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等四个方面分析高效课堂的构建,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 信息技术 课堂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小学学校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程设定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通过对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将经验和信息进行传播和传输,信息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和传输的综合手段,结合了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宗旨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获得、传输、运用和处理的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也体现在此。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需要从教师角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考虑到小学生年龄、接受能力等情况,多方面的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一、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进程中慢慢转变,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育同其他学科相比,其教学宗旨仍然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必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相关素质的培养。社会发展进程正在不断极端,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随之不断更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在时代背景下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下不断被重视,新课程改革趋势也让之取得明显的成效。信息化时代让人们的生活开始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教育也不再是传统模式下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资源的增加让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广泛,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但实质上,小学课堂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旧很多,例如考试形式呆板,内容不伦不类,理论知识的记忆并不能检验出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际操作,通过背书和记忆的考试失去了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教学价值。部分学校抱有小学生不用太重视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对课程教育采取“放羊式”教学,只要求学时修满就认为教学目的达成,这样的教学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是为了教育而教育。除此之外,少部分学校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的缺乏导致信息技术的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不能深切体会信息技术的魅力,因此也不能达到教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对策

1.提高教学情境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龄和心里特性决定了其好奇的心理,对新鲜事物和未知的事物都充满求知欲,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孩子学习计算机和互联网等IT技术都是最初对计算机的好奇,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引导到学习中,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设立更多的趣味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得到的满足,使得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教师要在创建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表达自己和巩固理论知识,实践出真知,当学生看到自己动手能够取得一定成绩时,对其能力的培养和自信心的提升都有深远意义。在学生动手制作一些作品时,教师要及时恰当的给予其肯定和褒奖,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创造。例如,在利用电脑学习画画时,可以设立活动场区,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在展台,通过这种表现自我的方式,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兴趣大增,对电脑绘画的学习欲望就会更加强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要多设立游戏化、娱乐化的学习模式场景,让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2]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智慧能够驾驭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和自信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在小学生的心里世界中,这种表现更加明显,小学生作为学习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重辅导轻管制。上课初期,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好奇感、愿意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就提升了一倍。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组织好授课的开场白和表达方式,有悬念的开场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授课前,多问几个符合小学生心理的问题,或者放映几个生动引人的视频。其次,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着重花心思,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另一主要因素。教学设计要围绕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小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强,耐心差”的特点,因此要多在趣味性上下功夫,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趣味性和多样性,让学生能长期保持足够的兴趣,有意愿学习信息技术课程。[3]

3.简化学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

相对小学生来说,大部分的信息技术知识对其都偏向困难化,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偏向于实践和操作的课程,对小学生来说,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操作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词和操作的重复性,多使用恰当的比喻和形象的记忆方法让学生能够简单的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在学习电脑桌面知识时,可以将“回收站”形象的同现实生活中的“垃圾桶”作对比,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回收站”的功能,即存放电脑中不用的文件,当再次需要的时候,可以从“回收站”的“恢复文件”操作找回,如果把“回收站”的文件删除了,就相当于把“垃圾桶”中的垃圾运送到处理中心,无法再找回。这样的比喻贴近实际,学生能很轻易地了解的“回收站”的功能和具体操作。对小学生来讲,信息技术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实用技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调整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将较难的学习内容划分为多个教学内容,简化学习难度,避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比如,在加强学生打字练习时,首先采用“金山打字”等打字游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键盘的键位分布有简单的认识,然后练习拼音汉字的输入,当学生较为熟悉时,再开始学习输入整句的名言或者诗词,最后再进行小段落的课文或者故事编辑,当学生对打字内容非常熟悉后,再进行编辑排版的学习,循序渐进的学习进度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的自身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慧. 如何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4﹕113+115.

[2]刘水清. 浅析如何进行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6﹕167.

[3]徐艳. 构建小学信息技术实效性课堂的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62-63.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美在课堂花开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