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化教学背景下体育通识课教学的研究

2016-03-01 15:11康瑞鑫
关键词:通识课体育教学

康瑞鑫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 100875)



体育专业化教学背景下体育通识课教学的研究

康瑞鑫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 100875)

摘 要:通识教育也可以称为通才教育,这种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其掌握的知识能够通用于不同人群的不同知识观念之中。在新课改深入的当前背景下,体育专业化教学也在不断的深入,通识课程已经成为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本文就体育专业化教学背景下体育通识课教学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体育 教学 通识课

在现如今体育专业化教学的背景之下,进行体育通识课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有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进而保障学生的身体素质。目前,人们的身体素质在不断的下降,亚健康状态普遍出现在青少年之中,并且不断的增多。为了解决这一现状,体育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专业化的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体育通识课的展开有助于体育教学的深入,使学生对体育更加了解,进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新型人才。[1]

一、体育通识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学校展开的体育教学项目较为单一,内容过于简单,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现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有所脱离。虽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有对体育课程进行改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体育课程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进而在面对未来各项挑战时有充分的准备和扎实的基础能力。为了改善体育教学所存在的弊端,改进原有的体育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教学的专业化,加强体育通识课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通识课看似与专项课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所谓专业化体育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体质的改善,利用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巧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通识课教学是体育专业化教学的基础,通过体育通识课的展开,使学生对体育项目有所了解,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进而提升专项课教学的效率,使体育教学真正达到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2]

二、体育专业化教学背景下体育通识课的教学方法

根据调查,学生对通识课的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较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合理掌握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导致教学比重失调,教学内容少,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的出现,进而大量消耗了学生的体力却没有明显的效果,致使学生逐渐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根据定向越野的教学案例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3]

1.定向越野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校在定向越野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越野活动,教师为学生简单的进行方法介绍,然后要求学生展开活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来进行成绩的评判。虽然这种方式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程之中,但是,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导致学生逐渐出现厌烦心理,另一方面由于越野跑需要较长的路程,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根据上述问题,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首先在内容设置方面,教师要对越野地点进行实际的考察,确保路程的安全,加强对学生越野过程的控制,也可以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任务。例如,开展根据提示寻宝的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越野跑步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日常所学的知识和专业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或障碍,然后指引学生到达指定的地点。这样可以增强越野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此外,也可以增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在考核方面,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和判定标准,除了根据学生到达终点的快慢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多少等内容来评判。这样可以避免一部分体质相对较差的学生长时间得不到好的成绩,从而失去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2.其他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越野教学的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体育通识课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体育测试的内容过于单一、测试时间仓促。由于学生的体质不同,所以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快慢和好坏也有所不同,单一的根据学生的完成速度来判定学生的成绩高低会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其次,课程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导致体育学习枯燥乏味,致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最后,不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潜能的挖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根据课程安排对学生进行统一化的教学。然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统一化的教学会使一部分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使学生缺少自主性和学习的积极性,甚至逐渐对体育学习失去信心,最终放弃体育学习。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教师要创新原有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更多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3.开展通识课的有效方法

首先,在进行通识课程设置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健身意识,使其养成正确的体育习惯。所以在通识课程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层次的进行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更加有计划,进而保障教学进行的有条不紊;其次,教学要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改善学生的体质,为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体育精神,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一味强调学生的成绩,要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设置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更加热爱和向往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改变原有的课堂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进而能够有效提升体育学习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专业化教学的背景下,原有的通识课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导致体育教学的开展不顺利。为此,教师要改善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兴趣教育为主,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极大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精神,进而使体育通识课的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实现其存在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永.体育专业化教学背景下体育通识课教学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1).

[2]张广超.体育专业化教学背景下体育通识课的教学分析[J].新校园(阅读),2015(08).

[3]范静.基于通识教育下普通高校体育课时尚化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通识课体育教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浅思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