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动态资源,绽放“不曾预约”的精彩

2016-03-01 15:11刘会玲

刘会玲

(浙江省桐乡技师学院(筹) 浙江桐乡 314500)



巧用动态资源,绽放“不曾预约”的精彩

刘会玲

(浙江省桐乡技师学院(筹) 浙江桐乡 314500)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随时都可能偏离教师预设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叶澜教授提出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是动态资源的识别者、捕捉者、开发者、运用者,教师若能善于捕捉动态资源并从“顺水推舟”、“转变角色”、“善用比较”等方面,巧妙运用这些动态资源,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会使教学顺利展开并富有灵性,让课堂绽放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关键词:动态资源 顺水推舟 转变角色 善用比较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外”,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这些“意外”与不一样的声音,正是教学生成过程中的动态资源,是课堂富有灵性的资源,是课堂生命活力的体现。只要巧妙地利用这些动态资源,就能使教与学互为融合, 使课堂绽放一个个预料之外的精彩![1]

一、何为“动态资源”

课堂动态资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2]

这要求教师根据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职高语文课堂“动态资源”的分类

1.对文本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的质疑具有开放性,为课堂的生成展现着无限的可能。在语文课堂中,由于学生思想差异、理解能力差异等方面因素,有时会对文本提出质疑。这样的质疑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符合职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的质疑是课堂中难得的动态资源。

2.学生思想、情感冲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读者时代、经历、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必然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课堂上的情感、思想上的冲突是普遍的、必然的存在着。也正是这些差异、冲突才使得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3]

3.对作者情感否定:“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对作者情感的否定状态。

三、职高语文课堂巧用动态资源的必要性

1.动态资源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高度

叶澜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课程只有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动态资源具有推动力

动态资源基于教学而产生,具有强大的思维启发作用,让学生与教师的思想不断的碰撞,产生强大的火花,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与调整了课堂教学。

3.动态资源使语文从线性教学走向板块式教学

动态资源的利用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灵活性又为探究性教学创造了有效条件,使语文教学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

4.动态资源促进教师课后反思,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

课堂动态资源能促进教师课后及时反思,教学反思是促进课堂生成的不竭源泉。随着教学反思及经验的积累,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能得以及时提高。[4]

四、职高语文课堂巧用动态资源的策略

1.顺水推舟 ——质疑到探究,让求知充满乐趣。

课堂中的质疑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疑为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有疑惑才有探求的欲望,才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一样的、小众化的质疑声音时,教师可以采用顺水推舟,借力打力太极之策略,合理引导,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探究、比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求异性,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学生,更富有活力。

当然,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学会面对不同情境,做出不同的回应,并能巧妙处理,适时引导。在课堂上,只要本着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的原则,巧妙利用动态资源,将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兴趣。[5]

2.转变角色——从冲突到一致,让学习成为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教学,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按照预设来生成,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的投入,有思想和观念的碰撞,有实践和感悟的分享。

在教学中,当学生的观点出现冲突时,教师不要抑此扬彼,匆忙地给出结论,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变换角色,站在对方的观点立场上为对方寻找论据——为对方的观点代言。学生兴致盎然,重新浸入文本,查找论据,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冲突状态自然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6]

3.善用比较——从否定到肯定,让情感彼此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是的,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需要智慧,它是课堂的活力所在。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哪怕是否定的声音;把课堂还给学生,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哪怕是否定的观点。我们要用心去领悟,不用急于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观点给学生定性。课堂中学生“否定”的动态资源,可以巧妙地用比较的方法引领学生走向“肯定”,从而体现课堂教学价值。这是语文教学所提出的一种更高的境界。从否定到肯定,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的引领,敢于质疑的同时,又要大胆的求证。

课堂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应正确地面对它,灵活机智地利用它,适时地调整教学预设,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教师只有巧用课堂中动态资源,才能让课堂绽放“不曾预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叶澜 《教育概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载《教育研究》 1997(9)

[3]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 长春出版社 2003年

[4]《华夏教师》, 2014(8)﹕20-20

[5]《课程 教材 教法》2005年5月

[6]《课堂教学“动态资源”的捕捉与导引》道客巴巴201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