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3-01 15:11李继华
关键词:创设科学情境

李继华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学区总校撒袋沟门小学 068350)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李继华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学区总校撒袋沟门小学 068350)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探究既是科学的学习目标,又是科学的学习形式。是学生学习饿科学的主要途径。纵观如今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实验课流于形式,学生的主体性的不到发挥。如何进一步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根据我班实际状况,我做了一下几点研究与实践。

一、创设情境、让科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更有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小学科学教学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课堂教学的探究效率相比以往已经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形质有效,首先是学生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他的落脚点是学生如教学《火箭》一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和试验验证、交流表达、拓展创新等过程。这一课牵扯到“反冲”这个教学重点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做游戏利用气球、水瓶等让学生贴近生活共同探讨,解决这一重点难点。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结果同学们的实验很成功,。从而解决了这一重点、难点。这说明,我们科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先入为主牵着学生走,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学习环境。

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都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的形式和手段也多种多样,如用自制学具展示情境,游戏表演体验情境,语言故事描述情境,猜谜竞赛强化情境等等。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中要探究的问题对应起来。首先,创设的情境要能使学生通过观察,产生具体的问题。其次,情境的创设开放度不能太大,应避免产生太多无法研究的问题。第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不能离学生的生活太远。

二、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那些来自学生生活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究解决。如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我利用自制的学具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电路”游戏中探究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通过某几条路时,小电珠会亮,通过另一些路时小电珠却不亮,从而发现“有些材料能通电,有些材料不能通电”,并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探究的问题“哪些物体能让电通过?哪些物体不能让电通过呢?”他们由此产生了进一步探究、了解自己未知的知识的愿望和意向。因此,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为探究做好铺垫,这样不仅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促使学生的好奇心的提高和探求行为不断的从已经获得的知识从新指向对新知识的探求上来,从而形成持续的指向学习任务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能力人人动脑,个个动手使学生充当实验的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运用有效提问策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提问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师生沟通手段,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之一。

在教学中,大部分提问是对学生的考问,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检验。提问不仅是对学生的检查和诊断,更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行为。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准确,即问题要用词准确,语言清楚,要使用与学生语言能力相当的词,切忌含糊不清,不合逻辑,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不必要的障碍。如教学《沉与浮》这一课,应提出“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猜想结果,其次,问题要具体,即问题的指向性应明确,不应模棱两可,如,在教学《溶解》这一课,教学时先让学生把盐、沙等物体放入水中搅拌,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此问题的指向性就不很明确,学生常常会答非所问,等教师再一一引导,回到探究的问题上,时间已经浪费了很多。因此,此处的问题应尽可能明确,如“仔细观察,食盐、沙等物体的颗粒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学生就能直接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核心问题上,将大大节省教学时间。

四、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充分预设、要关注动态目标的形成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为保证课堂教学达到基本要求、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整体的安排。如在教学《食物链》时,我讲了一个小故事,蛇与庄家,则以观点是设法预设的,很多学生想到了生态要有个平衡。因此,可以说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充分的预设是教学成功的保证。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充分的预设,并不表示教师对教学的全控制,也并不表示教师对学生活动和思维的干预。所谓“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因此,充分的预设,代表的是对教材更深入地理解,代表的是对整个教学设计更为成熟地把握,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善于把握各种生成的机会。

五、创设学生自主教学氛围,促进师生有效交往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探究实验,得出结论。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如:教学《小灯泡亮了》一课,提问学生,漆黑的夜晚是谁是谁给我们提供了方便?这样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也特别高。

总而言之,科学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与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思考、自我建构、发展逐渐积累和提高的过程。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所在,只有课堂教学“有效”了,才有可能使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方面的获得发展,才有可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广大科学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理念来引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有效”的“教”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

猜你喜欢
创设科学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科学拔牙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