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短跑教学探析

2016-03-01 15:11高养喜
关键词:短跑体育教学

高养喜

(山西省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 山西大同 037005)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短跑教学探析

高养喜

(山西省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 山西大同 037005)

摘 要: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重视掌握和运用教学程度。教学只是传授知识、技术和方法,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成绩。因此,想要提高短跑成绩,必须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及训练。对短跑教学内容技术结构与教学顺序进行分阶段教学,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达标率,为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育 短跑 教学

田径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项非常普及的运动,从根本上来说,它属于一种速度性项目,速度的快慢决定了成绩的好坏。而短跑又是中小学田径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短跑的技术教学和训练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1]

一、注重方法指导,规范技术动作

俗语有云,成功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有正确的方向。在短跑教学中,其基本是学生对规范技术动作的掌握。所以想要让学生在短跑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让他们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先讲较为重要的技术动作,且要做好充分的讲解及示范,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并认识技术动作。之后多次进行分解动作与练习,规范每一个动作。学生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动作,教师需及时指出,防止学生形成不规范的动作习惯,以后难以再纠正。本人建议对重要的技术动作教学,主要运用讲解和动作示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并利用力学原理启发学生联想推理,使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技术概念,让学生对蹲踞式起跑的概念加以理解。最后,要求学生能够将蹲踞式起跑的规范动作正确做出,且要自然放松,集中注意力,蹬地应迅速有力,整个动作过程连贯一致。[2]

二、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

体育课虽然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态,但在讲解短跑技术动作时,学生还是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重视运用学生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相互转化规律,克服单调枯燥的教学形式,激发和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经常讲解体育明星、名人事迹,激发学生运用学习技能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起跑姿势和互相追逐游戏等,培养学生的正确跑姿,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让学生在做游戏的竞争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激发斗志,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克服困难和关心集体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课堂训练任务完成。

三、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技能及体能

在短跑训练中,教师常会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条件与实际水平,从而产生急躁的迫切心情,对运动量和难度盲目加大,不重视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速度障碍”,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不愿意参加训练,中学生的短跑教学训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与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训练方案和步骤,既要激发学生的短跑兴趣,又要将教学任务完成,两者必须是统一的。在实际教学及训练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3]

1.以发展耐力为基础,进行全面训练

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心血管与呼吸系统功能,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学生从小养成放松跑的习惯,在进行改善速度耐力训练的同时,训练学生适应缺氧环境的能力。

2.重视并抓好发展速度的转移

发展速度的转移是短跑教学的重要内容。短跑项目中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速度,它的生理功能特点是时间短、强度大,短跑项目主要为无氧供能。我们要做好有氧供能到无氧供能的转换。

3.严格技术规范化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抓好跑的基本功训练,还要抓好途中跑。特别是影响途中跑的四个构成,即跑得稳、频率高、步幅大及摆臂正确,要进行规范化的教学和训练。

四、强化教学反思,及时在课堂上反馈得失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认为对一节课整个教与学过程的反思,找出可取之处以供借鉴,发现不足之处想方设法弥补,能够对下节课乃至今后一生的体育教学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后反思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4]

1.引导学生思想上的重视,让学生明确学与练的重要意义

在每堂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上课时让学生尽快知道今天上课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及辅助动作,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练,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下能用得上,从而使学生懂得练习的重要意义及好处,这样就会在上课时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进而增强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否受到学生的喜欢以及是否实用

细细研究我们的教材,很容易发现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竞技项目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枯燥的,必须具备一定的吃苦精神,即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有所掌握,也未必能够真正地加以运用,对其将来也不一定有特别大的用处。所以学生自然就不会对这些项目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不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项目、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下功夫,尽量做到既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又要注意内容、手段的娱乐性、趣味性与竞争性。

3.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体育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赋予了体育教师更多的选择教学内容和范围的权利,只要我们能因材施教,观察生活,走进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和建议就能发现学生喜爱的项目与练习手段,也将会改变过去学生中存在的“吃不饱,吃不下”的现象。

在体育短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用正确规范的指导方式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对各种动作技术在短跑中的具体实施有所了解,采用提问、对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联想推理,并将一个正确的技术概念在头脑中建立起来。在整个“跑”的过程中,注意协调动作,并且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训练,这样一定能取得良好的体育成绩。[5]

参考文献:

[1]何秀全.通过合理的专门练习技术来改进短跑技术[J].才智,2011(26)﹕32-33.

[2]卢一飞.短跑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解析[J].才智,2015(25)﹕112-113.

[3]李斌.提高短跑训练水平的方法探索与实践[J].成功(教育),2013(07)﹕205.

[4]丁道旭,商庆清,时维铎.专业短跑训练机的研究与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216-217.

[5]刘璐.关于提高短跑速度的有效训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210.

猜你喜欢
短跑体育教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2016体育年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