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语言训练,成就高效课堂

2016-03-01 15:11丁祥花
关键词:语言训练高效课堂

丁祥花

(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 山东东营 257200)



做好语言训练,成就高效课堂

丁祥花

(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 山东东营 257200)

摘 要: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就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主要阵地,教师要立足课堂,着眼于根本,做好语言训练,成就高效课堂。

关键词:语言训练 课堂 高效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言的训练资源和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最有效、最直接的训练方式应该是在语文课的课堂上。要想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就要抓住课堂这一主要阵地,进行语言的训练,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找准训练点,放飞思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老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进步的殿堂,课堂是用智慧点燃智慧的圣地,所有知识的获得,思维的启迪,都从这里开始。老师要善于抓住语言训练点,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文中写昆明湖的静这样写到“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这句话中“滑”字要是理解到位了,不光对课文内容理解了,而且在遣词造句上也会收益匪浅。开始老师这样问学生:“文中作者是不是用错一个字,船滑过湖面,是不是该改成‘划’过湖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可能用错了,有的说不可能用错,课本怎么会出错,我一看这场面,正是我想要的。在研读中思考,在讨论中思维得到启发,在具体环境中提炼语言。一学生说这一“滑”字可见湖面非常的静,湖面分明就是一面镜子,游船在上面滑过;一学生说“滑过”就像在溜冰,不留一点痕迹,写出了昆明湖的静。另一个学生则兴奋地说:“像这样用词准确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个字的推敲让学生思维放飞,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一字一画面,一字启思维。

二、仿写,让语言插上翅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她可以身着五彩锦缎,亦可以朴实无华。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或平实质朴,或辞藻精炼,无不是学生仿写的楷模。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谈语言的学习和教学》中讲到,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这是一般的过程,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文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作者在写漓江的水时写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老师动情地说:“你们看作者真会写,这样写一下子让我们知道了到底有多静,有多清,有多绿,你能学着写这样的句子吗?”孩子们若有所思,静静地思考,不一会小手如林。“教室里可真静啊,静得可以听到窗外小鸟的叫声。”“花园里的花可真香啊,香的蜜蜂留恋忘返。”老师因势利导,老师要增加难度,我们能不能像作者一样三句话连起来写,学生们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奋笔疾书,不一会儿,令人期待的创作出炉了。“这块长满青苔的石头可真硬啊,硬得电钻也钻不进去;这块石头可真重啊,重得我怎么也搬不起来;这块长满青苔石头可真绿啊,绿得像一块翡翠。”“这张纸可真白啊,白得仿佛上面铺了一层白雪;这张纸可真大啊,大得有十几个课本那么大;这张纸可真薄啊,薄得好像蝉翼。”

孩子们表现让老师很惊喜,谁说他们害怕写,谁说他们语言贫乏,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诗意的语言,而是缺少这样的引导,仿写,让学生学会表达,让语言插上了翅膀。

三、读,让语言内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地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要加强读的训练。通过默读、朗读、背诵,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内化语言。《和时间赛跑》是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的作品,他用忧郁的笔调写了小时候外祖母去世的悲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文章情感真挚,不用多讲,只要多读,就能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情感。上课伊始,教师就对学生说,好好读吧,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随着在读中对课文不断地理解,学生们都谈出了自己感受。“读到外祖母去世,作者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跑得累到在地,扑在草坪上痛哭,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她已经离开我一年了,她也永远不会回来了。”“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了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我永远不会回到童年,昨天这个时候我在听课,我不可能回到那个时候了。”看来孩子们与林清玄产生了共鸣,在反复的品读中,这样深奥的句子,或多或少,或深或浅,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读,难怪古人要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语言由外到内积累,再由内到外表达,在读中不断积累,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让学生言之有物。

四、补白训练,抓好语言训练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会发现我们的教材有些地方给人们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一定要运用好这一重要资源,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抓住教材中语言空白点进行补白训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七颗钻石》是三年级下册一篇童话,讲的是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动物都渴死了。小姑娘出门去找水,找到水一路上遇到小狗、路人,小姑娘把水让给别人喝,这一路让水并没有小姑娘的心理活动描写。于是我选择这一情节进行补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上我出示这样的语境: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心想:__________ ,正想凑上水罐去喝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想:__________,但又一想:__________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灌递给了这个过路人。学生结合语境,练习上下文,揣摩出了小姑娘的内心活动,把这一训练顺利的完成。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学生感受更深了。补白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有给学生创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是传道授惑的起点,课堂是语言训练的阵地,课堂是品味语言的平台。只有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样才是真正高效的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语言训练高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