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016-03-01 15:11
关键词:动手实践化学教学创新能力

姜 伟

(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镇中学 吉林大安 131300)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姜伟

(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镇中学 吉林大安 131300)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化学实验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创设条件,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未知开始研究,重复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在对科学研究思路的模拟过程中,亲自获取新知,熟悉创造发明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 动手实践 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是化学概念、化学理论,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都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创设各种情境,一切从实验所提供的化学事实和数据出发,教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化学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它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1]

一、实验前的知识回顾

实验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对要进行实验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和复习,避免出现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边看教材边做实验的状况。因为初中化学实验主要还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课程中对实验的设置主要目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以及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对有关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梳理,特别是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和基础知识的回顾要贯穿整个实验过程的始终。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实验教学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单质、化合物知识的回顾,对其中的概念要熟悉,在铁与硫酸铜进行置换反应过程中应该出现哪些现象,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样,这些都应该在实验教学之前就应该要学生掌握。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知识点进行设疑,能够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在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转换时,在易混淆的知识点处,在实验操作复杂处等。[2]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

实验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为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而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践,实验这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当然是技能逐渐形成并发展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不但要精心改进演示实验,设计演示手段,在操作上规范化,在技能上做到熟练化,在效果上做到现象明显,在安全上做到万无一失,而且要让学生多思考,更要多动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尽可能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上台演示,哪怕演示实验的某个环节。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台上台下焦点聚集在一起,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情绪高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3]

三、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安全而简单的演示实验大可不必由教师亲自操作,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动手。这样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

1.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一种极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上讲台“表演”,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这一实验时,如果由教师演示实验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我决定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来做实验,我在她的旁边告诉其实验步骤,作解释,并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夸奖该生的动手能力强,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激励,能够促进班级中的竞争气氛的形成。[4]

2.可以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操作

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规范的操作,培养学生正确而良好的化学操作技能。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练习机会实在是太少,有很多学生的操作都是不太规范的,教师并不能一一矫正。如果让学生上讲台操作时,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到讲台上,教师就可以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鼓励他们能够发现其中的错误操作。

3.可以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操作对于一个人的记忆方式来说,自己动手操作过的情景记忆要比单纯的聆听接受记忆要牢固的得多。有一些实验专门挑一些平时不太愿意去记忆某些知识点的学生“上台”进行操作。结果证明,即使他们平时不去刻意回想,当隔一段时间对相关知识向他们提问的时候,他们对这一段经历还是记忆犹新。[5]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拓展学生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化学知识,积极思考深层次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突出“训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培养转变为能力培养。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思维的好习惯。另外,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也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用有效学习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发挥创新思维,归纳总结基本化学原理,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创设条件,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未知开始研究,重复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在对科学研究思路的模拟过程中,亲自获取新知,熟悉创造发明的规律,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广法.中学化学实验题设计的几点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04)

[2]周娟.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与实验探究教学的整合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

[3]许晓冰.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习惯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4(09)

[4]雷庆.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5]詹佶睿.一次“化学奥秘探究”引发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3)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化学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