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2016-03-01 15:11李冠男

李冠男

(大连市金融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大连 116021)



浅谈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李冠男

(大连市金融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大连 116021)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应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一个人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走的更远。作为一个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师长,班主任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更是责无旁贷。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职生的心理发展、心理问题以及原因,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初步进行了探索,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支持和指教,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 青春期综合症 皮格马利翁效应

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健康活泼的学生是每位班主任所渴求的,然而若想实现这些,班主任就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潜心营造和建设良好的班风,了解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管理。因此,从本质上说,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心理的管理,而要切实做好班级学生心理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须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如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诊断技能。

近几年来,班主任们普遍感觉到现在学生的心理难以捉摸,思想教育工作很难进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特别是处于青春期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我校是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十分典型,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一、中职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心理发展是以脑与认知为基础的。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的脑还没发育成熟,兴奋和抑制系统还不够协调,因此,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不稳定,且经常与他们的兴趣密切相关,往往那些生动、具体、形象、新颖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抽象的概念、定义则提不起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有些教师要求学生上课时安安静静听课,认为这样才算是遵守纪律,其实这样的要求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二、中职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学生的发展会受到诸多环境的影响,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环境特点,注意因境施教,切不可以一种方式放之四海而皆准,要因人而异,因境而异。

1.青春期综合症

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上也发生变化。有的学生感到孤独、忧虑、苦恼;有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感到抑郁;而有的学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深陷“早恋”不能自拔;有的学生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与别人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独生子女教育

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对其子女过分呵护,照顾的无微不至,面面俱到,使得这些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学生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情绪波动大,易冲动,任性而为;有的学生遇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表现的悲观失望,抗压能力差,这样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3.家庭环境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抚养成人,学生得不到父亲或是母亲的关爱,变得少言寡语,自卑、敏感、脆弱等很多不良的情绪长期伴随着他们。而有的学生的父母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子女;有的学生家长自身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会把负面消极的不良情绪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4.性格方面

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较为典型,有的学生自私狭隘,遇事斤斤计较;有的学生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有的学生自卑怯懦,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缺乏主见。

在明确了中职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相应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深知如果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尽快适应当今社会并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的话,建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时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用耐心和爱心去叩开学生的心扉,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需求。

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身心理修养。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言谈举止都是学生效仿的参照物,一个高素质的班主任在教育中会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如沐春风,班风自然积极向上,班级时刻充满着和谐的气氛,学生自然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积极的心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而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常常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曾经有一个专业机构在某学校的几个班级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发现其中一个班级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出其他班级十多个百分点,其中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占到半数。后经过分析调查发现该班的班主任非常情绪化,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常常将自己的不良情绪迁怒于学生。的确班主任工作艰巨、繁琐而又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家长的高期望,现代化教育的高标准,中职生的就业分配让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增大。如果班主任没有健康的心理,处理不好各方面的矛盾,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倾向、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班主任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用自己美好阳光的心灵去感染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其次,从细节入手,全面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创建学生档案,掌握学生个人情况。新生入学时班主任就将学生的家庭情况、教育经历、兴趣爱好等整理成心理档案,在之后的接触中不断丰富完善,这样方便有的放矢的对每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走进学生内心。班主任可与心理健康辅导员联手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类型,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进行性格类型或人格测试,方可因材施教。我班学生在一次心理健康课上跟随教师的指令进行放松训练,伴着舒缓的音乐孩子们大都放松下来,有的甚至进入了睡乡做起了美梦,但有两个学生迟迟不放松,直到下课还很清醒,通过与心理辅导员交流并结合平时表现我发现,他们自我防备意识过强,性格倔强,固执己见,这样在对待他们的时候要格外注意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教育时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另外,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利用每次班会增进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课余时间多组织一些拓展活动、团队游戏,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有所启发,领悟到为人处事的道理;班主任与家长密切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手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班主任也要及时进行反思,反省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总之,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教育的关键,希望我们在关爱学生心灵的同时争做一名心理健康、快乐工作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