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6-03-01 15:11孙立新
关键词:见解农家书屋调查

孙立新

(阿克苏市图书馆 新疆阿克苏 843000)



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孙立新

(阿克苏市图书馆 新疆阿克苏 843000)

摘 要:本文围绕阿克苏市农家书屋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做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农家书屋 调查 见解

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解决边远地区广大农牧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问题,自2007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先后启动实施了“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由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电子音像产品等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先进和谐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阵地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科技水平,丰富农牧区精神文化产品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农牧民致富奔小康促进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民心工程”,是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

“农家书屋”工程实施8年来,确实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对于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的运行,如何加强农家书屋管理、保持书屋长效运行,使之更好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是当前和今后农家书屋工作的重要任务。为积极推进“农家书屋”的健康发展,2014年3--4月份,阿克苏市图书馆按上级要求对我市115 “农家书屋”书籍利用及现存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农家书屋”在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书屋作用没有彻底发挥出来。怎样让这项工程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还值得我们思考。下面就阿克苏市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情况,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讨。

阿克苏市开展农家书屋工作以来,一直是由阿克苏市图书馆负责实施。阿克苏市有122个行政村,截至目前,已有115个行政村建立了农家书屋,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普及率94%,实现了“村村有书屋”的目标。已建立的115个农家书屋每个书屋的使用面积在20--80平方米左右,新闻出版局为每个书屋分别配送1500册图书、15种报刊、130种音像制品,配送3个书架、1个报刊架,一个VCD具备了向村民开放的使用条件,能够初步满足农民阅读求知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可喜的看到,有的农家书屋,门庭若市,十分热闹,他们通过学到的栽培技术、养殖技术,培育出了早熟西瓜,饲养鸡、鸽子;有的农民学习了烹饪技术,在村里开起了饭馆;有的学到了编织技术,开起了小型加工厂,纷纷走向脱贫致富之路。可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存在许多不足。

书屋管理缺乏规范,书屋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阿克苏市115家农家书屋的管理员绝大部分是兼职人员,且坚持每天开放的农家书屋占少数,管理上也仅仅做些传统的借阅返还服务,无法保证书屋的开放时间;管理人员并不太清楚图书的具体情况,缺少对图书的推荐宣传,不利于图书功能的发挥和阅读活动的推广,“书屋”实际上成了“书库”,长此下去,“书屋”将难以生存发展。加上现有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管理没有补贴,因此积极性不高,并且缺乏对图书文献的管理经验,极易导致图书损耗、丢失,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目前书屋总体管理使用属于正常的约占30%,既对外开放又有群众前来借阅;几乎完全关闭不开的占20%左右。有些个别不负责任的农家书屋管理人员收到书后根本没拆封。负责送书的书店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几万元钱的书就这么放着,真是可惜啊”。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忧心忡忡。

农家书屋的服务中,缺乏宣传手段和宣传力度,降低了农家书屋的利用率。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多少年没有建立起真正作用上的农民图书馆,农民阅读意识淡薄,没有普遍养成阅读习惯,书屋虽然建起来了,但图书借阅率偏低。目前农民在农忙季节都忙于农业生产,无暇去读书,即使在农闲季节,大多都习惯于看电视、打扑克、闲聊,读书的很少,农民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很淡漠,认为读书都是城里人的专利,那是知识分子和莘莘学子徜徉的地方,在他们的印象里,农民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与土地打交道,甚至还认为农民读书没有多大用处。只有一些种养能手、中小学教师、乡村干部或中小学生偶尔“光顾”书屋。

在农家书屋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应付检查等问题,偏离了农家书屋工程的本来意义和目的,认为反正就是上边让建,不建又不行,把农家书屋作为装点门面的“摆设”, 应付检查时,找人充当“临时演员”作读书状,是应付上级检查的“道具”、往脸上贴金的“亮点”、和新农村建设的“点缀”,书屋并没真正发挥作用。

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从战略高度研究谋划,并从实际出发安排部署,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来娇枉纠偏,努力提高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整体效益。如何使农家书屋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基层农民兄弟了解书屋,喜欢书屋,走进书屋,利用书屋,把工作开展的更加扎实有效。我认为需要切实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

一、努力克服“重建轻管”的现象

农家书屋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管理是关键。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上具有的不完备和不确定性,必然制约其他管理层面工作的开展。要建立一支懂业务、善管理、负责任的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选拔的管理员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具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热爱农家书屋工作,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除了把农业生产做好外,还要把一些精力放在书屋的工作上,确保服务效果。建议最好以村里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文化活动的热心人为首选对象充当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他们有固定收入,有时间,还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他们不仅爱护书籍,还能为前来借书的农民朋友解疑释惑。

二、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信息导航的作用

依靠农牧业技术人员连动机制,选择合适的时机请农牧业专家,将果树栽培、粮食丰产、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进行培训。再由书屋管理人员,结合学习和自学情况,为农民讲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团结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新疆的历史。让乡亲们树立学习理念,建立学习热情,形成学习氛围,,使基层老百姓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价值观、人生观、民族观、宗教观,用学到的知识尽快脱贫致富。

三、加强人员岗位培训,确保书屋有效运转

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农家书屋工程主要任务、目标的具体实施现。要利用各级图书馆的资源对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图书专业知识培训并进行现场业务指导,通过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使其掌握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农家书屋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农家书屋管理员也要切实加强内修外练,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目的。

各级党委、政府要对书屋管理员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通过开展年度评比和表彰等方式,充分调动其办好农家书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要创新工作载体,增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第一,可以尝试让书屋与新华书店联合,将农民所需图书进行预订和代销,在满足农民需要的同时,通过经营活动,提高农家书屋的知名度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书屋工程建设的“造血功能”和“献血功能”。还可以和图书馆结合 “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各类读书活动,举办“流动书屋”,让更多的群众看到更多的图书。第二,利用共青团、妇联组织、计划生育和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机会,做好主题活动。从书屋的运行效果看,采取利用大学生放假回乡等时机,鼓励和安排回乡大学生利用农家书屋这一平台,在书屋开放时间里开展小学生学习辅导及向村民讲授农业科技知识等等,这不仅有效充实了书屋的活动内容,也激励了村民爱读书、读好书,树立用知识改变自己命运和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第三,依托农家书屋,开展学习竞赛和学用典型评比活动、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活动、培养农民群众的阅读兴趣,增强书屋的吸引力,更广泛地调动农村群众和青少年学文化用技术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还可以举办读书征文比赛、故事会、演讲会等活动,在全社会上下掀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比学赶帮新热潮,使农家书屋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可能改变人的一生。“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一项创新型的工作,目前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把对工作的热情与科学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力度,努力完善软硬件设施,不断研究新机制,探索新方法,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希望,随着“农家书屋”的建设运行,农家书屋这项惠民工程,会越来越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参考资料

[1]关于做好2010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新农办[2009]4号文件

[2]郭玉国.略谈“农家书屋”建设的几个问题.中国图书馆网

孙立新,阿克苏市图书馆馆员,2003年取得新疆职业大学图书资料本科学历,从事专业工作30年。负责阿克苏市农家书屋工作的筹措、实施及业务指导。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见解农家书屋调查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农家书屋伴随你——关于农村书屋的几点思考
电业局人力资源规划之我见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