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策略的改革创新

2016-03-01 15:11张福林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改革创新中学生

张福林

(重庆市云阳县故陵中学 重庆云阳 404500)



试论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策略的改革创新

张福林

(重庆市云阳县故陵中学 重庆云阳 404500)

摘 要: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在新形势下,必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及网络四位一体的立体教育体系来改善和解决,教育和引导中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策略 改革创新

为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促使未成年人全面发展。“若干意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关怀,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在“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从全面的、发展的、长远的视野来看,当代青少年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在少数或个别青少年身上存在着某些消极现象也是在所难免的。作为教育人的学校,应该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改革创新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策略势在必行。

一、优化家庭环境,重视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最先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子女的个性发展,而且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的一生健康成长都有影响。家长应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高尚的情操和节气,坚强刚毅的意志品质,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家庭教育担负着的对子女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帮助自主谋生等责任。家长必须匡正陈旧落后的“成才观”,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必须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培养他们自立、自主、自强的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举止,给予孩子较大的自由空间,关注孩子的业余爱好,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家庭教育还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协助、相互补充,共同承担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

二、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是中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学校要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定期举行运动会、开展知识竞赛、文娱活动、演讲比赛等,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建立校外学生德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让学生接触社会,受到真正的教育;成立德育工作组,把德育的基本内容落实到年级和各班;成立校德育科研组,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

教师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中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21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自觉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教师要善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专业知识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注重师德修养,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热爱祖国,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以身作则,践行自己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成为受教育者的楷模。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重视文化市场的建设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其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环境会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不良的环境,则可能使人精神不振,产生消极厌世的悲观情绪。因此,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文化市场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毋庸讳言,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所以政府部门要重视文化市场的建设,加大对书刊和音像制品的监督,加强对录像厅、歌厅、舞厅的规范管理,有效地利用电视、广播、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弘扬主旋律,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中学生,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中学生。重视中学生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学习,如电影《孔子》、《十月围城》、《风声》等就有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2001年9月,国家明确提出要“增强网络道德知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同年11月,共青团中央、文化部等有关单位联合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五要五不要”的网络道德要求。网络管理员要积极倡导网络文明,教育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使之成为提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工具,使同学们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内容,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教育中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诽谤他人,遵守网络道德,不参与网络色情游戏、赌博等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上当受骗。适度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是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损害,我们要教育中学生,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尤其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重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建设,通过占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丰富网络宣传的形式和内容,着重向青少年介绍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他们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文化和价值观。增强在意识形态领域同不良文化的战斗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

总之,新形势下,学校应努力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体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建设改革创新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