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情商教育的策略

2016-03-01 15:11邓妮莉
关键词:情商教育幼儿教师策略

邓妮莉

(广西桂林市桂林兴安师范学校 广西桂林 541300)



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情商教育的策略

邓妮莉

(广西桂林市桂林兴安师范学校 广西桂林 541300)

摘 要:当代幼儿教育不仅注重智商的培养,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幼儿的情商教育。幼儿期是培养情商的基础阶段,从幼儿期加强情商的培养,有利于塑造儿童未来人生的健康人格。本文从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平等对待和尊重孩子、鼓励和肯定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和不良行为、教师给孩子做好榜样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真正地爱孩子,从而实现幼儿教师的情商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师 情商教育 策略

情商在人一生当中取得成就和获得成功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情商不同于智商,主要是后天培养和形成的,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情商成为了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所以当代幼儿教育不仅注重智商的培养,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幼儿的情商教育。幼儿期是培养情商的基础阶段,从幼儿期加强情商的培养,有利于塑造儿童未来人生的健康人格。[1]

一、幼儿教师应当给孩子母亲般的安全感,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可以从孩子是否愿意上幼儿园来加以判断。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做到的首要事情是——怎样使您所教的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上幼儿园?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孩子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关照,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讲,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是他们失望地想逃离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幼儿从温暖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时,其安全需要上升为第一需要,因此,幼儿教师此时的一切工作应围绕让孩子得到安全感,适应新环境而进行。[2]

分析其中的原因后,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来使他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比如,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多和他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让他消除恐惧感,慢慢熟悉幼儿园生活,从心底尽快信任老师。[3]

二、幼儿教师应该用爱心平等地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孩子

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富有爱心的老师,他的爱是神圣而无条件的。教师要平等地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孩子,首先是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以平等的爱、平等的交流。教师的关爱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就像有时蹲下身来摸摸孩子的头,亲亲、抱抱他们,这些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温暖。而同时,孩子的自尊心又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4]

所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做到情感上的无微不至。在与孩子相处的任何时候,都应该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大声责备、训斥,应当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自己找找错误的原因,充分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平等地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孩子,还体现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比如,在上课提问的时候,相信大多数孩子都是很积极举手渴望回答老师问题的,而如果老师每次总是叫那几位孩子,不给其他的孩子机会表现的话,那么,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尤其是一些性格较内向或腼腆的孩子,也许之后就不再愿意积极举手了,甚至对上课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个体差异,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幼儿,给每一个孩子锻炼的机会。无论是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还是在节日活动中,都应该让每个孩子有参与的机会并从中获得快乐。

三、永远保持一颗纯真美丽的童心,善于发现孩子的美,鼓励和肯定孩子

曾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幼儿教师应该满足孩子在表现方面的心理需要,以鼓励和肯定为原则,让孩子养成健康自信的性格。对于教师来说,学会赏识孩子,也是自身的一种境界,一种情商上的提高。因为,赏识是要靠心去理会的,而不是虚伪的一句表扬和无理由的肯定。幼儿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需要自己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有一个性格较叛逆的孩子,他原本很不喜欢画画,在一次画画课上老师让大家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结果他交给老师一个乱七八糟什么都不像的图案。老师怔了一下,出乎意料地竟然说:“哇!宝宝的想象力真好啊!画得也不错!让老师猜猜画的是什么吧……”接着这位老师编了一个故事,讲了自己对这张画的猜想,逗得这个孩子乐呵呵地,非常开心,说:“老师,我再画个给你看!”从那以后,这孩子便喜欢上了画画……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而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一颗永远纯净天真的童心,就做不到真正有意义的鼓励。所以,用心一点,不要忽视孩子的任何闪光点。孩子在有进步或表现优秀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

四、幼儿教师应当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和不良行为,细心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当孩子随手乱扔果皮、纸屑时,当有的孩子又哭又闹,还把幼儿园的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当他们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滚,时不时地开门就要往外跑时,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该怎么做?[5]

对待孩子的错误和不良行为,幼儿教师要切记的一点是,绝不能呵斥,鄙视,而要用爱心、耐心对待孩子,细致、精心地照料他们,要循序渐进,使他们逐渐改正这些不良习惯。做这项工作,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重说理,坚持正面教育。向幼儿讲清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并同时注意树立好的榜样,引导幼儿向榜样学习。二是要有耐心。幼儿在改掉坏习惯时多有反复,教师要允许这种反复,要通过长时间的、经常的引导,督促,帮助幼儿改掉与集体生活不适应的不良习惯。

参考文献:

[1]肖红梅.幼儿情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27)

[2]李淑晶.浅谈对幼儿情商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27)

[3]林小雁.浅谈幼儿情商的培养与提高[J].新课程(小学).2012(06)

[4]岳红新.幼儿教育中情商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8)

[5]祝小英.绘本教学中幼儿情商的培养[J].江西教育.2012(27)

猜你喜欢
情商教育幼儿教师策略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校情商教育的意义及内容探析
我国旅游业供需错位背景下“情商”研究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与情商教育的关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商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