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学科中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016-03-01 15:11王立刚
关键词:表达能力历史

王立刚

(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中学 河北唐山 064003)



浅谈初中历史学科中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王立刚

(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中学 河北唐山 064003)

摘 要:任何学科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历史研究成果都以文章的方式作为终极呈现。历史学习也以语言文字为介质进入历史思维过程。高考中的材。料解析题也需要语言文字来表达。因此,历史学科能力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历史 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

历史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要求。培养历史学科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就是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学科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特点,并达到各项能力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历史知识的客观性要求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且已沉淀下来的人类活动的客观存在。历史阐述以尽最大努力符合历史事实真相为己任。因此,历史表达不允许想当然,不允许随意夸张,无论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描绘还是历史过程的阐释叙述与对历史的评价都要求用词严谨、语言准确。如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说成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太平天国不可以说是被国内封建主义与外国帝国主义者联合剿杀。前者是因为旧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通过清政府统治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占主导地位。后者因为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向帝国主义过渡。培养学生历史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要启发学生对每一历史事件分析解剖。让学生体会每一历史事件都有时、地、人、事、因、果六要素。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必须要符合历史表达的准确性。让学生对当前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叙述、阐释与评价,然后让学生比较课本对同一历史知识的叙述、阐释、评价,从中体验历史教材文字表达的规范性与准确性。这一培养过程实际也是历史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过程,它在培养历史文字表达能力中也增强了历史思维能力,只有历史思维的准确性,才会有历史表达的准确性。

二、历史本身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逻辑严密性

由于历史知识的客观性,要求历史表达的准确性,主要指导历史知识的个别。历史由许许多多的历史个别知识组成整体。这种整体并不是无序的,而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构成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本身发展的规律性决定着历史语言文字表达的逻辑性。这种严密的逻辑性表现在对历史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对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原因、影响、性质与经验、教训等问题的分析。历史本身联系性建立在客观性之上,历史语言文字表达的逻辑性也以历史表达的准确性为基础。

培养学生历史语言文字表达的逻辑性应从师、书、卷三者入手。

师,即历史老师。在听课时,学生不仅仅是接受老师讲课的历史知识内容,还要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所以历史教师要加强思维训练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教学。书,即历史教材。人民版的历史教材是表达逻辑严密的典范。指导学生在学习教材时,从三个层面努力。(1)领会教材的目录。因为目录是教材的纲领,体现教材严密的编排思路与学科知识体系,对教材形成客观认识。(2)深入到每章节,对教材编写思路进行微观扫描。(3)搭建“史链”。卷,即历史试卷。平时的练习卷特别是高考试卷,命题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到。指导学生自行审题,答题,再对照参考答案,从中找出差距,并体验命题人的思路与意图,从而使学生在文字表达时能做到语言简练,格式规范,史论结合,逻辑缜密。

三、历史知识的丰富性要求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简明性

历史知识内容极其广泛烦琐,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往往杂乱无章。简明性是表达能力的关键,它必须在准确性与严密性的基础上实现,并在概括能力基础上进行。

四、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条理性

历史发展是错综复杂的,有时一因多果,有时一果多因,一个历史事件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体现着客观规律,也反映出主观作用,凡此种种构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历史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条理性。培养历史综合表达能力的条理性有赖于逻辑思维与历史思维能力,仍可从课文入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先确定要表达的条件、过程、影响三个方面,再分别表达条件的三个方面:政治上商鞅变法,废除旧制,使秦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经济上秦国有关中与川西两个旱涝保收的粮食产地;主观上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五、历史知识的主客观统一性要求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史论结合性

人们无法再造历史,也不能改变历史,历史是既往的事情。因此,历史是有客观性的,但创造历史的人在当时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即客观的历史中凝结着当事人的主观意志。而且历史研究与学习者由于生活经验不同,人文底蕴差异,思想方法各异,而对同一历史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历史知识又具有主观性。历史知识的主客观统一性,反映在历史语言文字表达上就是史论结合性。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必须做到论从史出和以论御史。论从史出是尊重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如学习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抵御匈奴,加强岭南南越地区的管辖,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车同轨、书同文和统一货币度量衡,建骊山陵、造阿房宫、修长城、开灵渠、刑罚严酷,赋税劳役繁重,焚书、坑儒……得出结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但统治残暴专制。总体上功大于过。

以论御史是从概括到具体的历史语言文字表达方法。这种方法在史实的选取,材料的组织及逻辑推导过程中体现学生自己的立场观点,得出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可用多民族国家在分裂中酝酿更大范围的统一这一观点去统御北方民族大融合与南方经济的开发,使北方各民族差别减少,南北方经济差距缩小,从而产生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总之,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不仅可促进对历史课的学习,而且对各门功课的学习都有助益,从而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应是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历史
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策略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加强学生表达能力 提升语文识字效率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