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6-03-01 15:11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王 衡

(乾安县水字中心校 吉林松原 131400)



浅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王衡

(乾安县水字中心校 吉林松原 131400)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一切从学生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做好学生和教材之间的桥梁,灵活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要摒弃过去的旧思想,积极投身到教改的洪流中去,活用教材,采用新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以迎接未来的挑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并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权是课程理论基础中的核心部分和精华部分,是素质教育下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随着课改的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课堂你会体验到教师的角色正在悄悄地转变着,每一个教师都懂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一、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学习时间

一堂课只有非常宝贵40分钟,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占用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的往往是老师,为了讲解的足够的全面,或口若悬河地阐发,或眉飞色舞地讲述,担心学生没有把握重点,学生成了听众,很少有足够的时自己动手动脑,存在着在一定的程度上,过于的强调接受性学习和机械训练,使学生丧失了主体性,处于被动的地位。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重在讲规律,教方法,养习惯,让学生能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把“讲堂”变为“学堂”。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的论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才是他们应该真正掌握的东西”。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就是还课堂时间给学生。

二、给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过分的强调了预设,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对学生能力的埋没,以及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也就是给教师本身的课堂教学有反思和及时调整的空间和机会。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时候把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不仅学生会有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短暂的学生思考时间反思前面的教学,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这样不仅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尽量的减少了教学的失误,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这种及时行动过程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为学生提供创造机会是思维发展的保证,“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创造活动的结果,无论是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还是产生新的事物,都是思维的结果。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活化教学设计、创设操作空间。孩子的生活范围有多大,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教师要具有生活意识,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熟悉事物和生活经验学习,让学生联系生活物体实物。学生在观察、搜寻,势必要对搜集到的信息做出判断、筛选,在头脑中把生活中的事物与学到的事物特征相联系,这一过程直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并在力求与其他答案相异的过程中发展了创造思维。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其在探索中学习。要安排适当的具有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现实出发,亲历的过程,去探索有关的结论。孩子们通过摸、看、比等发现它们各自具有的特征。学生有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操作活动过程的机会,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在促进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思维效果的主要方面。教师发出的提问信息不同,学生的思维决策也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扩散性问题来激励的。使学生产生和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或独创的想法。体现对具有更为重要价值的独创性见解的追求,学生只有在进行创造性思维后才能做出回答,显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三、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契机

一直以来,只有教师来评判学生,教师完全掌握话语权,学生在课堂上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这其实这剥夺了学生智慧的话语权,教师和学生应该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相互尊重,展开对话。学生不是课堂上教师的附庸和“应声虫”, 而是有独立人格、认知、情感、思想的人,对外部事物有着自己独立的认知、思考和理念。让他们自己进行评判,不仅有助于课堂氛围的形成,而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这样课堂才能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有灵性、有韵味、有慧根、有精神的课堂。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把表达还给学生,把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课堂上把动脑筋的机会,说话的机会,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让给学生,这样是将学生置于主动求知的地位,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代替,真正做到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

总之,现代素质教育是开放性教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选择的宗旨就是要丰富其情感、磨练其意志、转变其态度、提升其能力,培养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和自我创新的能力。如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就得以实现,教师也就真正做到了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主、自由、自律的时空。

王衡,女,1965年2月生,汉族, 吉林省乾安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学历,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水字中心校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