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和话题作文审题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2016-03-01 15:11
关键词:联系隐性误区

吴 浔

(河北衡水市第五中学高中部 河北衡水 053000)



命题和话题作文审题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吴浔

(河北衡水市第五中学高中部 河北衡水 053000)

摘 要:审题的失误是造成作文失分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作文审题误区谈起,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审题 误区 概念 联系 隐性

审题是写作文的第一要事,审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之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一点是由应试作文的选拔性决定的,作为应试作文在篇幅、题材、观点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限定,自我发挥的余地小。因此,审题就成为作文的第一步。了解作文审题的误区,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下面就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三种考场作文命题模式来简单谈一谈作文审题的误区及解决的办法。

审题误区一:不能准确理解概念内涵。

不能准确理解概念内涵主要变现在对命题或话题中的关键字词在理解上出现偏差,不能照顾全面,只取其片面,不能触及概念的内核。如“知足常乐”,片面地理解“常乐”就是一种取得物质满足的简单快乐,就是一种享乐,触及不到精神和思想的领域,不能看到“常乐”应该指的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满足;或者理解为“知足”就行,从而大谈知足的好处,“不知足”的坏处,也偏离了题意,造成审题的误区。

解决方法:文题只是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必须准确全面地理解该词或短语的含义,不仅要理解该词的字面含义,还要认真挖掘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分析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小题大做。尤其要关注概念中对题意起决定性或导向性的关键词语,只要抓住了这一点,就能深入挖掘概念的内涵,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为立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知足常乐”的关键词是“常乐”,指的是精神思想层面的一种愉悦式满足。“知足常乐”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片面地割裂性地理解。写作时,可以叙述自己活他人因知足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也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论述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抓住了这些,就等于抓住了审题的关键。

审题误区二:不能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

如果标题是以短语的形式出现,同时有多个概念,各概念之间往往又存在复杂的关联,很多同学在审题时,弄不清概念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兼容并存关系、条件关系、交叉关系、因果关系、层进关系和是非取舍关系等,造成审题失误。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强调前者否定后者或者强调后者否定前者,都没能准确把握住两个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导致审题误差。

解决办法:弄清并抓住概念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多层面地解剖题意,就能达到准确审题的目的,就成了立意构思,更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如“纪律与自由”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同时兼具不可分割的一面。没有“自由”,也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更谈不上什么“自由”,两者对立统一。变通理解可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一个人要想有自由,必须要收到纪律的约束,这样才能实现,因为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是一个兼容并存的关系,两个概念之间彼此依存,互相作用,不可分离,可以侧重写其中的一个,但是必须都要兼及另一面:即使别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要考虑其反面借鉴的价值,汲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由此可见,只有抓住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彻底弄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才能审好题,为后面的写作成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审题误区三:忽视隐性要求。

命题即文章标题类作文,看似简单,实际上题目中往往隐含了一些不易察觉的隐性要求。这些隐性要求对文体和写作手法进行了隐含的限定。如果在审题中忽略了这些隐性要求,同样也会导致在审题上出现偏差。如“诗意地栖居”一题,“栖居”不仅仅指生活本身,大写特写如何住得好,质量高,房子设施豪华等等,只理解到这个层面,就未免显得太肤浅了。这里的“栖居”更为深层的内涵应该是思想精神的着落处、寄居所。对于“要求+文题”的关系式命题作文,不看要求,直接成文,同样会走进审题的误区,造成审题偏差。在话题作文中,忽视隐性要求主要表现在忽略话题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不看材料直接作文,或者不看材料直接将话题当做标题作文。

解决办法:明确隐性要求,在限定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些命题作文的隐性要求往往隐含在限制性字词中,如“诗意地栖居”,“诗意地”三个字作为写作的重点,其隐含的信息是,生活本身不全是美好的、一帆风顺的、浪漫的,还有太多的艰难困苦,面对这些,我们选择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审题时,必须明确这一点,才能准确地立意成文。

在话题作文中,话题与材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因为有了话题就忽视了对材料的解读。话题中的材料是命题人对命题情景的一种独特角度的营造,只有弄清楚了材料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对话题的准确把握。再有,就是通过材料的个例来走进话题,进一步推敲话题的内涵和外延,通过这样的审题过程,才能逐渐审出最佳题意来。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就要善于“化大为小”。这类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或命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话题和命题作文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猜你喜欢
联系隐性误区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