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培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6-03-01 15:11雷冬海代伶俐
关键词:微文化挑战大学生

雷冬海 代伶俐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抚顺 113001)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培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雷冬海 代伶俐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抚顺 113001)

摘 要:微文化作为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给大学生政治观培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微文化背景下,面对种种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意义重大。

关键词:微文化 大学生 政治观培育 挑战 对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新时代——“微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微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已被高校运用到政治观培育的工作当中。迎接微时代带来的挑战,寻求对策是当务之急。[1]

一、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培育面临的挑战

1.负面意识形态渗进大学生生活。在微文化背景下,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已盛行于大学生的生活中,极大地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政治价值观和思想意识。一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把网络作为政治工具向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西方歪曲的思想意识。他们打着民主和自由的旗号,干涉我国内政,抨击和污蔑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三股势力利用网络向大学生散播谣言,以此来分散人心,极易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2]

2.普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微时代,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利用这些新媒体进行政治观的培育工作,开办网站、搭建咨询平台、开设论坛、开通官方微博微信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因为传统的政治观培育理念没有及时地同步更新,这自然会使工作落不到实处。微文化背景下的网络信息多元化,其主题各式各样,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大学生会把注意力分散到那些新奇而具有娱乐性的信息上,这样就更不利于调动他们树立正确政治观的积极性,他们对政治信息的兴趣和关注将越发地弱化。有些高校改变了培育工作的方式和手段,而内容依旧,穿新鞋却走老路。[3]

3.高校政治观培育环境较为复杂。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微信息的内容五花八门、泥沙俱下,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可以通过微媒介传播,加上监管机制不完善,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在面对如此纷杂的信息世界时,无法辨别真伪,会被歪曲的意识形态蒙蔽了双眼而受其诱惑,甚至毒入其心。面对这样复杂的媒体环境,在高校政治观培育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

二、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培育的应对策略

1.强化正面引导。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这三股势力会利用这一有利平台向大学生散播谣言、传播低俗恶劣的思想意识,企图对大学生进行精神侵蚀,但政治观和价值取向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面对良莠不齐的意识形态,不知如何分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阵地,一方面,要把政治观的正面引导纳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微博、微信上发布红色信息,也可以组织学生排练红色舞台剧和拍摄红色微电影,以大学生喜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红色文化,让新一代的年轻人了解历史、珍惜现在,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致力于祖国的建设。另一方面,政治观培育工作者要随时了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动态和把握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取向,教育者与时俱进,熟练掌握微媒体的运用,及时地关注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和时事新闻,同时也需要及时跟进大学生所关注的微话题。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大学生进行话题互动,充分利用政治热点话题,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度思考,激发他们的群体智慧,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处理敏感事件的能力。把大学生的政治观向正确的方向上引导,通过微文化来传递他们的青春正能量。[4]

2.提升培育工作质量。在微文化背景下,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首先,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大学生做好灵活互动,同时进行调查研究、实地访谈,切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群体困惑。教育者通过重塑政治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从而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将政治观培育内容与大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将时事热点与政治理论相结合,改变穿新鞋而走老路的状态,使大学生吸收的知识既营养又美味。其次,要改善教育队伍建设。教育者要积极地融入到微时代这一新的环境中,及时地认识和了解微文化,敏锐地把握新时期的发展趋势,乐于更新和接受新观念,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新工具,在政治观培育工作的过程中善于创新、敢于创新。[5]

3.加强舆论监督管理。微文化的盛行,使信息更具多元化,媒体环境开始变得更纷繁复杂,高校政治观培育工作中出现了许多不可控因素。高校在微文化建设中应加强政治舆论监督管理和把握正确思想导向,要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校园微网络信息做好防堵工作,对低俗恶劣的政治信息予以截流。师生共建微信群或网络论坛,成立“掌上课堂”,老师掌控话题舆论的大方向,大家在“课堂上”可就某一政治事件进行大讨论,老师通过各自发表的见解来分析大学生的政治心理。一旦触及到了敏感性的话题,学校要做好实时监控,对于系统及时发现的问题,做好应对方案,最终通过微平台来发布和澄清事实的真相。加强政治舆论监督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微网环境,净化高校政治观培育环境。[6]

参考文献:

[1]曹晓燕.新媒体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

[2]田长生.四川大学生政治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3)

[3]呼俊迪.“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校园

[4]王以晨.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途经研究[J].赤子,2015(12)

[5]赵婷.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德育教育,2014(24)

[6]郁云琦.全球化态势下大学生政治观状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01~105.

*基金项目: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效用研究》(项目编号UPRP20140467)

猜你喜欢
微文化挑战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与分析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