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育模式研究*

2016-03-01 15:11刘春艳
关键词:比较研究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刘春艳 邹 艳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中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育模式研究*

刘春艳 邹艳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摘 要: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必经之路,文章对比中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现行产教融合机制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产教融合改革的四项措施,为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比较研究

引言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产教融合是国内外职业教育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行之有效的举措,国外产教融合发展模式起步与我国相比相对较早、且各有千秋,并取得了较大成绩。其中,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模式、美国的“宽专多能型”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借鉴的典型代表。[1]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给予了极大重视,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与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十八大三中全会中也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政策层面上来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提倡和支持。而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起步较晚,往往流于形式和表层,效果不佳,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因此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外国成功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2]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状况

国际上,虽然各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各有不同,但培养模式主要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培训作为基本点,切实服务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工作需求,其教师的职业化,都是着眼于“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充分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其中,以美国的CBE模式、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最为典型突出。在美国的CBE模式中,职业学校占主导作用,学校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根本点,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与之相反,它以企业培训占主导作用,学校只提供理论教学。“双元制”职业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错互动,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动手、社交能力,培养对企业有用的专业技术工人。澳大利亚的TAFE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在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推动产生的。其中,职业学校并不设置公共基础课程,而是采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结合,以学生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这将行业、政府与学校结合在一起,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以人为本,培养多层次为社会服务的综合性人才。

我国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重振起步以来,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近年来实力得到了稳步提升,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都做出了贡献。到2000年,经过近20年的探索,明确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向和思路。新千年以后,产教融合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动和指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例分析

我国现在处在经济转型期,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要适应这一新变化,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各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的校企合作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研究。将外国成功事例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寻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产教融合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提升技能型人才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法国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在法国的高等教育中,工程师的培养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法国工程教育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有两到三次到企业实习半年的机会,在此过程中真正的融入到企业中,学习企业的经营和运作模式。法国高等职业教育真正把办学和企业实习联合。并且建立了维持稳定长久的办学机制:一是双方签订协议,明确产教双方应履行的权责;二是建立监管组织,来协调双方之间的矛盾、问题;三是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让双方共同进步、让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3]

2.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成功实例

近年来,广东省一批职业学校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经过长足探索,依托地方经济特点,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例如,广州交通运输学校通过与知名汽车企业合作,对学校的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学校首先对人才市场进行分析,掌握市场人才需求,继而构建对应于各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编排任务,真正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学校通过成立类似“奔驰班”、“通用班”的特色班级,依托企业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有深远影响的产教融合典范。但总的来说,这样的成功实例较少,大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行力不从心,由于校企文化差异,缺乏有效监管、法律保障不全等,任处于浅层次阶段。[4]

三、中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存问题

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虽然形式多样,各有特点,但总体来说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校热企冷”,职业型教师的缺乏等等。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发展多数以利益为导向,职业学校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良好的机制建立和采取正确的改进措施对保护学校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想要达到“校企双方积极参与、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双赢互惠”的理想状态。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创立最初是以为企业培养有技术有能力的先进工作者为目的的,企业应是职业教育的最大收益者。然而,当涉及到共同培养人才时,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参与度远远不够,它们往往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反应并不够积极。由于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起初较小,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而企业采取的冷淡态度又进一步影响校企合作,这样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很容易陷入盲井区。也有一部分企业认为人才的培养应是政府或社会的责任,是学校的义务,没有意识到参与人才的培养也是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而学校方面,由于产教融合“一边冷一边热”,很多时候与企业合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5]

2.实力问题

比起发达国家,我国职业教育的实力相对较弱。物力方面,职业教育的硬件设施、教学产地、实训设备都严重不足或是达不到要求,更新换代的速度与企业的设施相比,更是远远不够。这些都导致了学校教学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脱节。而师资方面,很多职业学校的老师都偏重于理论教学,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职业型老师明显不足。很多老师并没有一线工作经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达到理想水平。而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没有良好的统筹管理,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并不能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完善的分配。而且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利益的驱动,生产安全的考虑,它们的态度往往不够积极,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精力。受双方实力的制约,产教融合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校企双方往往采取避重就轻的态度,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在现如今企业招聘员工有较大主动性的情况下,并不利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竞争,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职业院校尽快提升综合实力的任务尤为紧迫。

最后,政府作为中间介质,通过行政协调好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连接好它们之间的价值、利益关系,让企业和学校牵线搭桥是政府需要重视问题。由于观念、实力、机制三方面的欠缺,使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深层次研究国际上职业教育的典型案例,加以中国实际情况,相信能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模式改革很好的启示。

四、结束语

目前,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观念、实力、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缺陷。现行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让产教融合真正可持续发展,让企业和学校真正融通,国家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保障机制,学校也应真正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也必须意识到自己在产教融合中所履行的责任义务。通过借鉴国内外产教融合成功实例,对我国产教融合模式进行改革,真正让产教融合机制长足有效成长。

参考文献

[1]欧阳媛. 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比较研究[J]. 职业与教育,2015.

[2]高宏梅. 基于双赢文化视角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3]尹英杰.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4]张文丽. 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

[5]郑建英. 中外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13.

刘春艳,女,1979年2月,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产教融合实现“双赢”的条件与机制研究》(编号:XJK015BZY016)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