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其有效方法

2016-03-01 15:11段淑芬
关键词:有效方法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段淑芬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河北丰宁 068350)



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其有效方法

段淑芬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河北丰宁 068350)

摘 要: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话训练、教师范读、以读带说、少讲多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有效方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识字写字,口语表达以及作文写作等方面。语文学习要求学生要有很高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影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而且要采取相关的策略来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1]

一、培养阅读能力的的重要性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思维、审美乐趣,增强了语言的理解能力。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理解的载体是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现在很多小学生对阅读分析能力低下,不知该如何下手,很有可能影响到初中高中的阅读,甚至是大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必要的选择。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2]

课堂的积极性可以为学生提供好的氛围,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分小组阅读、情景扮演、舞台剧、讲故事来让学生在扮演课文主人公的同时也感受课文,理解阅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让学生主动揣摩课文。在我们的教材里为我们呈现出具有文化气息,蕴含丰富内涵的文章,老师要善于把这些文章里的美丽和生动的句子挖掘出来,使学生们受到熏陶和启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生提升能力、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阅读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

二、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1.在对话训练中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对话形式就是课堂问答,而与文章的对话就是通过反复阅读文章以后,对文章内容产生的理解和感悟。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文章和学生之间对于文章理解的沟通。通过这种对话,可以促进学生实现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实践语言以及思想启迪的目的,提高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对话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和发问,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在对话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自我朗读,在朗读和对话中产生自己的思想,培养属于自己的语感。学生在反复的阅读文章中,可以与文章进行对话,充分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产生自己的感悟。因此,要引领学生亲历语文阅读的过程,感受语言的色彩,体验文章的情感,才能训练语感,真正地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反应的能力。

2.通过教师范读、领读,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感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的比较直接和迅速的感悟的能力。语感具有很浓厚的经验色彩,牵涉到生活的经验,学习的经验,情感的经验等等,包括了理解能力,判断的能力以及联想能力等。由此可见,语言对于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范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形式。精彩的范读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的重要方法。教师根据文章的内容,投入感情进行范读,把文章的语言文字装换成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文章的思想感情更形象地表达出来,直至学生内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理解能力。教师在进行范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将朗读时的感情,朗读的语气,声调的高低以及速度的快慢等都要示范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的越好,越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以读带说,提高阅读感悟力

小学学生正处在语言完善的阶段,他们对语言材料的掌握不充分,很难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更难完整地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过程都伴随着思维的进行,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用直觉感受文章语言的表面意义,还要努力感受语言的内涵,思考语言在文章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进行扩展性的思维,多向联系,广泛发散。把感受的语言信息与自己的情感和经验结合起来,整体地把握文章的意境。广阔的思维才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更快捷更敏锐的感悟能力。

4.少讲多读,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述过多的内容,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跟精力去理解所学内容,严重阻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少讲多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采用不同的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字词开始,对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根据阅读内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听录音朗读,师范朗读,小组朗读以及表演朗读等等。也可以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看与读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然后再与原文进行对照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自主提起质疑,这样就能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只有传授合适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方法》(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李芸 [J] 新课程(下);2012年06期

段淑芬,女,1973年出生,满族,就职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91年参加工作,任教语文学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被授予“承德市小学教学名师”的光荣称号。被北师大教育技术研究所评为“跨越名师”。被评为承德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有效方法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无人驾驶智能车障碍检测方法探讨